□ 周偉
當今中國正處于一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急劇的社會變革創造了大量權錢交易的機會,由此帶來的腐敗問題給中國發展構成了嚴重挑戰。“腐敗比較嚴重”與中國官方提供的資料、學者的分析和大多數民眾的感受是相符的。
關于腐敗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學界已經就腐敗的根源、表現特征以及腐敗治理對策發表了許多意見。有的或是對國外反腐敗問題的介紹,有的或是對腐敗之風、對公權力行使者道德、作風的抨擊,有的也提出諸多制度改善之策,有的以案例進行實證分析,等等。西南交通大學林伯海教授領銜著作的《制度反腐與廉政文化建設的互動研究》,給當前反腐敗研究呈上了一道值得深深回味的學術新餐。
其一,該書是一部具有宏觀政治學視野和鮮明學科色彩的學術專著。作者提出,制度和文化的“兩手抓”是根治腐敗的兩大根本戰略。鑒于反腐敗問題的重要性與研究的復雜性,以前研究中,少有學者將這兩大問題同時納入其分析視野中,以至于學術研究成果中較少有對制度和文化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宏觀綜合分析的成果。文章第一章以政治學的宏觀視野對“制度”和“文化”兩大關系進行了學術分析,指出探究目前中國遇到的反腐敗制度無效現象背后的政治文化根源,認為目前不僅存在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還存在政治文化建設脫節的問題,制度和文化無法有機互動是我國反腐敗面臨困境的根源,進而提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與政治文化的培育是一個有機整體,當代中國不僅僅需要完善制度,更需要實現文化的整合和轉型,即進行文化的“重構”,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的政治文化。撰著人出于對國家政治命運的強烈關注,整個論著的分析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但同時具有鮮明的中國政治學學科特點,正確處理好了政治立場與學術研究、體與用之間的關系,使反腐敗的“兩只輪軌”意識深深地嵌入腦中,給人強烈學術沖擊,印象深刻。應該說,該書是在目前已有的反腐敗研究基礎上的一個新超越。
第二,該書是一部探尋古今中外有關腐敗治理的制度和文化資源的極具包容性的著作。應該說,其中所含的一些內容,以往的研究中也曾以各種方式被學界梳理過,但是,在宏觀的政治學視野下,論著者以精練的語言,對古今中外的最有成效的制度和文化資源的歷史演變、基本特點和現實效用等進行了概要剖析,得出了可信得當的結論,提出了合理的對策。較短的篇幅蘊含著如此強烈的包容性,使人對人類歷史上所積淀形成的腐敗治理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文明有“一覽眾山小”的登高望遠之感。這亦是超越以往研究的可圈可點之處。
第三,該書是一部具有較強現實性和對策性的新穎之作。本書在最后一章在對近年來社會注目的典型事件、數據以及國家出臺的最新政策進行分析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特色的制度反腐與文化防腐的良性互動機制的構想。這些構想是前面理性分析之后的必然結果,是作者在宏觀視野下對我國反腐倡廉困境提出的有力對策,具有很強的現實關照性。這樣的對策,為我國當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不僅提供了值得認真思考的理論反思,也從實踐層面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手段。正是這種理性的力量,對促使我國反腐倡廉工作走上“兩手抓”、“兩手硬”的良性循環之路將起到巨大的引導作用。這正是本書不僅佳慧于學林,也嘉惠于社會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