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評論員
作者:翟惠生,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在十八大期間,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了29場外出集體采訪活動,參加者大多數是境外媒體,當然也有少量境內媒體。在這些活動中,參加人數最多、反響最好的一場就是到國家博物館參觀新聞界“走轉改”的圖片展。發出信息以后,外媒記者自愿報名參加。77名記者是怎么看展覽的呢?我認為他們比我們絕大多數人看得仔細。我去看了好幾次,走一圈大概20分鐘左右,但他們用了整整1個小時。他們把每張圖片都仔細看了,而且要看出圖片講的是什么故事,用什么手法拍出來的,哪里拍得好,哪里有毛病,都有點評。他們認為,這是新聞最本質最真實也是最樸素的體現,是新聞傳播規律的體現。“走轉改”圖片展本來是10月24日就要結束的,根據需求延長到了11月15日,列入了十八大境外記者采訪工程。僅僅用一個圖片展,就展示了中國新聞傳播的真實性、樸實性,在國際上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走轉改”不是運動,本身就是新聞界的內在要求,應該長效化、機制化,也應該創新。比如,北京大興廣電中心可以說是最基層的媒體,其“走轉改”最難得之處就是創新。比如他們對一個基層劇團的一場普通演出進行電視現場直播。據說當時還有點兒非議,說用得著嗎?但是他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基層群眾看到基層表演,這就是創新。此外,區屬媒體本身已經在最基層了,天天跟普通群眾打交道。大興廣電中心還在強調貼近群眾。這是最可貴的,就是面向群眾的基層媒體還在不斷拉近自己和基層群眾的距離。這種“走轉改”不是做出來的,而是用心去走的。
十八大閉幕之后,新一屆中央常委跟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家都很振奮。他說:“一個人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這就讓我想到了雷鋒同志曾經說過的:“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總書記通篇講話中沒有說民生兩個字,但整個說的都是民生問題。共產黨怎樣才能執好政?就是要做老百姓想讓你做的事兒——人民群眾想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想要有更好的教育等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的宗旨。黨的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靠誰來和群眾之間溝通?靠的就是我們媒體人。開展“走轉改”,就是幫助媒體做好橋梁紐帶。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應該好好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篇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還講了我們黨怎樣建設一個好黨,一個健康的黨,就是要反腐倡廉。這是群眾關心的另一個落點,核心仍是群眾路線,群眾思想,群眾觀念。所以新聞界其實“走轉改”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上先行了一步。也正因此,劉云山同志倡導的“走轉改”得到了廣泛好評。
接下來,全國新聞戰線都要宣傳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我們既是學習貫徹落實者,更是宣傳和傳播者。只有更好地理解,才能更好地傳播。只有在傳播當中,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無論怎么理解,怎么傳播,大家都必須記住“群眾”二字。這是黨中央對全黨的要求,也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領導對整個新聞戰線的要求,更是新聞戰線自身的內在需求。
下一個階段,全國新聞戰線應該把“走轉改”繼續深入下去,同時結合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做出更好的報道。全國宣傳部長會上已經布置了要開展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要用事實說話,用實踐當中的例子說話,不要從概念到概念。新聞媒體只有講真實的故事,講真實的情節才能讓人入腦入心,其實這也是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