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民工利益表達的行動選擇分析

2012-12-21 22:53:34李尚旗
理論導刊 2012年2期

李尚旗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社科部,廣州 510665)

農民工利益表達的行動選擇分析

李尚旗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社科部,廣州 510665)

農民工利益受損后,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往往會采取各種行為方式來進行利益表達。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行動選擇總結起來大體上有三種主要形式,即多數人的沉默、少部分的個體行動和突發性群體事件。

農民工;利益表達;行動選擇

當前各種新聞媒體中充斥著大量的農民工為了維護自己權益而采取諸如堵路、跳樓甚至殺傷工頭老板等極端的利益表達行為的報道,這就給大家一個印象:利益受損后的農民工往往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進行維權。其實這與農民工利益表達行動選擇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為了對農民工利益表達行動選擇問題進行科學分析,筆者以劉林平教授主持的重大項目——“流動與權益——珠三角農民工追蹤研究”的調研為據,對農民工利益表達的行動選擇問題進行定量說明,并對農民工這樣的行為選擇方式進行分析。

一、沉默——多數人的選擇

沉默在這里指利益主體對各種侵害自身利益的行為的不作為態度和行為,即不采取任何手段來與之抗爭。農民工利益意識有所覺醒,但是這種利益覺醒只是利益表達的前提,它并不一定會轉化為大多數農民工的利益表達行為。農民工在城市務工過程中會有各種強烈的社會挫折感和相對剝奪感,雖然有社會學家指出,相對剝奪感是誘發被剝奪者奮起抗爭的重要因素,但理性選擇理論告訴我們:“群眾不滿、受挫經驗、民怨、未實現的期待、相對剝奪感等現象,不一定能導致抗議行為的產生。事實上,面對不利的生命機會分配,大多數的民眾仍是選擇了默默承受。”[1]在劉林平教授的調查問卷中,當問到“如果企業沒有和你簽合同,你采取了什么行動”時,在797次的選項總和中,選擇“不采取任何行動”的占92%,采取利益表達行動,找企業、找政府部門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的只占到選項的7%。且現實表明,面對權益的侵犯,農民工們所開展的抗爭行動并不是為了挑戰他們所在場域的所有制關系,他們往往沒有明確的政治動機,他們的抗爭多數不是指向社會地位與處境,而是針對那些過分野蠻和非人性的做法,在能夠維持自己基本生存的情況下,他們就不會進行公開的抗爭。對于大多數農民工對利益表達行為的沉默選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解釋:

一是對利益的認知程度不一樣。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2]農民工要進行利益表達首先要主觀上對自身利益有深度認知才能采取相應的行動。筆者把農民工的利益分為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社會利益三個部分,現實中農民工對這三部分利益的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農民工維權抗爭行為的主要對象是他們所就業的企業,主要針對的是這些企業拖欠工資、惡劣的工作條件、強制加班、克扣工資等侵害他們勞動權益的行為。我國當代的農民工比馬克思筆下的工人忍受力更強——拆分型的勞動力再生產模式使他們較一般的工人更可能承受低廉得多的工資待遇,而身份認同的模糊則使他們對自身的權益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些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明確的要求,也就是說大多數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的誘因是因于雇傭方對農民工勞動權益的嚴重損害,其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生存,其中主要的是工資問題。雖然我們到現在仍然無法得到農民工利益表達行動的全國性數據,但是,散見于各種媒體和學術性著作的文章顯示,經濟利益受到威脅往往是導致沖突的主要原因。而與經濟利益相對的政治利益和其他社會利益的受損,農民工往往不太會關心,他們一般只是在經濟利益受損的時候才可能有所利益表達行動,而其他的利益受損,他們很容易就選擇了放棄。

二是了解與自身權益相關信息的渠道有限。農民工要進行有效的利益表達,前提是他們要對自身的利益有足夠的認知,在利益受損后,他們知道應該通過哪些體制內的渠道來進行利益表達。農民工只有擁有足夠的渠道了解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信息,才可能認識到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進而采取利益表達行動。當前農民工了解自身權益的信息渠道不是很多,當他們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后,仍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工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權益正在受到損害。而這些權益受到損害時,往往也不會成為他們利益表達行為的動因,所以他們會采取“沉默”。在劉林平教授的調查問卷中,當問到“您通過以下哪些渠道了解與自身權益相關的信息(可多選)”時,在5830個選擇次數總和中,“看電視”占了30%,“讀書看報”占了21%,“與工友、朋友交流”占了20%,“聽收音機”占6%,“政府、企業等組織的講座”只占到1%。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到,農民工了解自身權益的渠道并不是很多,大眾傳媒是其中的重要途徑,這與當前各種傳媒在農民工中的普及有關。政府和企業在農民工了解自身權益相關信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很小,說明政府和企業在這方面職能的缺失。當前農民工了解自身權益相關信息的渠道仍然是一種自助式的,以農民工自主性發現為主要方式的。無論是大眾傳媒,還是街頭咨詢或者是工友交談,農民工通過這些渠道獲取自身權益的相關信息是不連貫的、分散的,畢竟這些渠道的職能不可能僅僅是反映農民工權益相關信息的,而企業、政府本來可以通過專門的相關的講座來對農民工進行集中的信息宣傳和灌輸,使農民工能獲得系統的、全面的權益相關信息,但是由于政府和企業在此方面職能的缺失,造成農民工了解自身權益的相關信息有限,這也會影響到他們對利益的認知能力和利益表達渠道的選擇。

三是利益表達行為的受挫也會使農民工在以后的利益表達過程中選擇沉默。在劉林平教授的調查問卷中,當問到“如果有意見,您沒有反映的原因是”時候,在559個選擇次數總和中,“說了也沒有用”占76%,“怕被刁難”占7%,“怕被炒掉”占5%。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農民工利益受損后選擇沉默的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所處的弱勢地位很難同雇傭方進行對等談判,其對利益表達的結果不抱有任何希望,所以選擇沉默;另一個方面來自于對利益表達后所產生的后果的擔憂,這種擔憂來源于潛在的雇傭方的報復的可能性。“說了也沒有用”和“怕報復”、“怕被刁難”的認識來源也往往與雇傭方對農民工利益表達的打壓從而使農民工利益表達的愿望受挫有關。行動取向的形成是農民工權衡已知條件后做出的理性選擇,屬于目的合理性行動。行動取向形成后,要接受情境的作用力。因此所謂“情境理性”即是行動者基于個體主觀邏輯選擇與社會情境兩方面共同作用下所作出的行動選擇。農民工在利益受損后許多人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就是認識到這種資強勞弱的形勢所做出的理性選擇。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的對象往往是直接針對雇傭方,但是“資強勞弱”是普遍現象,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往往會遇到雇傭方的報復。雇傭方擁有眾多的資源,他們在同農民工進行利益博弈的時候,肯定處于強勢一方。面對強勢的雇傭方,農民工在選擇利益表達行為的時候肯定會考慮到個人的成本—收益問題。當與雇傭方進行利益博弈,他們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預期收益時,他們自然會選擇用沉默的方式來作為自己的利益表達方式。

農民工利益表達意愿受挫有時候也會來自政府部門,現行的政治體系已經為農民工利益表達安排了眾多的渠道,但這些利益表達渠道的選擇需要一定的成本,包括時間的、金錢的、精神的、成本的付出。2005年,佟麗華和她的公益律師團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中國農民工維權成本調查項目。他們以調查問卷的科學形式和實地調查走訪,通過大量真實鮮活的案例,分析歸納出了目前我國農民工在追討工資過程包括農民工自己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為此付出的各種成本和代價。根據調查和計算,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資,完成所有程序,農民工維權需要直接支付至少920元各種花費;花費時間至少11—21天,折合誤工要在5000元,最高將超過9000元。雖然不是每個案件都要走完全部程序,但這只是最保守的計算,還沒有計算農民工不得不多次往返家鄉和打工城市之間的住宿、吃飯、交通等費用。綜合案件調查情況來看,每個案件綜合成本都超過10000元。[3]由此例我們可以分析出,因為政府對農民工一些利益表達渠道的設計問題,致使農民工利益表達的成本過高,導致他們選擇用沉默面對各種被剝奪的現實。此外有的政府相關部門對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的應激性遲鈍,致使他們對政府相關部門不再信任,這都會促使農民工在利益表達中選擇沉默。如一些政府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指標的追求所導致的對雇傭方的偏向,當他們面臨一些農民工的合理利益要求時,往往采取漠視的態度,這些都會極大挫傷農民工利益表達的愿望和積極性。

沉默從表面上暫時維持了勞資和諧,但是實際上它已經為下次更大的非制度化利益表達行動種下火種。黑格爾曾經說過:“發表了他的意見,他的主觀性就得到了滿足,從而他會盡量容忍。……事實上言論自由較默不作聲危險性少得多,因為后面一種情形,怕的是人們會把對事務的反對意見扼在心頭,至于爭論則可使他們有一個出口,而得到一方面的滿足,何況它又使事務更容易沿著本身道路向前推進。”[4]特別是各種利益表達受挫后給農民工帶來的沉默,只會使農民工積攢更多的不滿,這種不滿得不到疏通和發泄,當機會來臨時,隨便一個火星或許都能引發一場更具有破壞性的無理性發泄,它所引發的非制度化利益表達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個體行動——少部分人的選擇

美國著名的農民問題研究專家詹姆斯·斯科特,以自己在東南亞農村長期的田野調查資料為基礎,出版了《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和《支配與反抗的藝術:隱藏的文本》兩部有關農村底層政治的經典力作。在這些作品中,斯科特用生存倫理、日常抵抗、弱者武器和隱藏的文本等一系列重要概念,對農民中普遍卻又秘而不宣的那些平凡而瑣碎的反抗形式與反抗技術進行了重寫濃描。這些日常反抗的共同特點是:它們幾乎不需要事先的協調或計劃,它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網絡,通常表現為一種個體的自助形式;避免直接地、象征性地對抗權威也是其重要特點。農民工在利益受損后,他們的利益表達方式和斯科特筆下的農民的反抗方式一樣,很多時候是個體行動。農民工利益表達中的個體行動,是指農民工以個體的形式來對雇傭方或各級政府及其官員表明利益要求的行為。農民工在利益表達過程中,很多人在利益受損后由于缺乏相應的組織平臺,利益表達行為往往以個體的形式出現。在農民工利益表達的個體行動中,又有三種形式:一種是以非公開的“弱者的武器”來對雇傭方進行對抗,以這種發泄的形式來表明自己的不滿和抗爭。這種形式往往使雇傭方難以找到具體人,但是卻能讓雇傭方明白農民工的利益要求;第二種是以“隱藏的文本”的形式,這種行動選擇是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的異化,他的直接利益表達對象已經不再是雇傭方或者政府,而是對社會的一種宣泄;再一種就是直接以公開的、激烈的“個人吁請”向政府及其官員表明利益要求。

在本文中,“弱者的武器”是指農民工通過非公開對抗的方式所進行的抗爭行為。雖然大多數農民工面對利益受損選擇沉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屈服,在表面的恭順之下,許多農民工都運用了“弱者的武器”來表達自己的抗爭,具體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形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這些形式包括背后責罵、詛咒、暗中給管理者制造麻煩、在工作中偷懶等等。[5]“弱者的武器”這種抗爭方式的運用雖然不如公開的抗爭那么激烈,但對于農民工來說,這種方式一方面起到了發泄不滿的作用,而且還使這種發泄的“成本”相對于公開抗爭來說大大減少。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其實這種利益表達行為方式對雇傭方造成的壓力很小,更不用說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了,所以這種利益表達行為方式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一種“安全閥”的作用。

“隱藏的文本”作為農民工利益表達行為的一種異化形式,其社會危害更大,因為這種利益表達方式所針對的對象已不再是雇傭方和政府,而是把利益要求的壓抑轉化成對整個社會的憤恨從而采取的一種報復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因為憤恨而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農民工犯罪動機和原因是多重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客觀方面,農民工進城務工會遇到各種生存問題,他們會因此鋌而走險;主觀方面,有部分人有不勞而獲的想法,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利益要求的壓抑而對社會充滿憤恨。對于農民工這一類弱勢群體犯罪,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馬皚指出,相當部分弱勢群體犯罪是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這種犯罪往往是作為維持溫飽或立足于城市的方法,有些犯罪則可能是向社會或某個人發泄仇恨,比如,有個進城務工人員一晚上砸碎100多盞燈,問其原因,則稱:我恨你們城里人。這類犯罪是對無辜的對象實施侵害,通過發泄使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6]農民工所產生的挫折感、被歧視感和經濟上的不平等容易誘發不同程度的認同危機、心理危機和各種反社會情緒,從而成為潛在犯罪原因。[7]農民工的利益要求如果長期被壓制而得不到其他途徑的表達,其中一些人就會滋生出強烈的不滿情緒,并會將這種不滿情緒發泄到無辜群眾身上,一個偶然的誘因就會導致犯罪事件發生。

農民工在利益表達過程中,個體行動除了使用“弱者的武器”、“隱藏的文本”外,還有一部分農民工會使用“個人吁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劉愛玉博士將“吁請”界定為:“以抵制、消極不合作、松弛或以抱怨向管理者、管理者的上級表達不滿與要求。”“個人吁請”作為個體的一種應對行動,在劉愛玉的研究中,她認為個人吁請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采取社會抵制、程序抵制、機器抵制等行動來表達不滿,在行動上表現為消極不合作、缺工、效率低下等,這種行動的集合大體相當于被稱為集體無行動;另一種是采取個人抱怨、向管理者、管理者的上級表達不滿與利益訴求,可把它稱之為個人傾訴。[8]在本文中,筆者將“個人吁請”界定為農民工以公開激烈的方式向各級政府及其官員、雇傭方主張其權益的行動。在以上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與沉默的大多數不同,部分農民工采取了較為激進的利益表達手段。由于沒有一個穩定可靠的權利維護機制和資源獲取機制,很多時候農民工只能借助于無奈的個體自助形式來維權,這就導致了農民工的個體化行動經常呈現出非理性、突發性、不可控性等特征。在農民工的個人吁請中,主要有上訪、自殺和其他過激的行為方式。當個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農民工最缺乏的往往不是利益表達的想法而是能力和渠道。個人吁請的方式投入的成本較少,所以他們中一些人會選擇通過這種個人吁請的方式來進行利益表達。有的學者認為這種利益表達方式是一種不理性的利益表達行動選擇,畢竟微薄的工資是無法與寶貴的生命相提并論的。但是筆者看來,這種利益表達方式恰恰是農民工作為一種情景理性的行為者的一種理性的選擇,因為這種利益表達方式成本低廉。如屢見于報端的“跳樓秀”,這種利益表達行為方式幾乎不用什么成本,而且很多人也知道這些農民工跳下去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冠之以“秀”,但是不可否認,經此一“秀”,立刻吸引了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對雇傭方和政府的壓力可想而知,農民工的利益要求也往往能較快實現。在現行的利益表達渠道和其他的利益表達行為方式選擇成本高昂的時候,農民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利益表達,也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三、突發性群體事件——新的發展趨勢

當農民工利益受損后,突發性群體事件是當前他們利益表達行動中所出現的新動向。“突發性群體事件,在心理學中又稱之為集群行為,是指人們在激烈的社會互動中自發形成的、不受正常社會規范制約的特殊群體的狂熱行為。”[9]根據近年來媒體的報道來看,農民工突發性群體事件呈現出一種增長的趨勢。在劉林平教授的調查問卷中,當問到“今后當您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您是否愿意參加群體性活動”時,有高達57.82%的農民工選擇“愿意”,選擇“說不清的”占20.23%,只有21.96%的明確表示他們不愿意。雖然這僅僅是一種意愿,但當有合適機會的時候,這些農民工很可能就會通過集體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這就會釀成農民工突發性群體事件。在各種農民工群體性事件的報道中,農民工都基本上采取強制性的利益表達渠道來進行利益表達,與之相反的是農民工通過體制內的利益表達渠道進行集體行動。如2006年4月,《勞動合同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社會各界反響都很強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收到的意見總數達19萬多件,許多農民工結合自己的打工經歷,就修改和完善《勞動合同法(草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一家國有企業中的300多名農民工以集體形式提出建議:希望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同工同酬”,[10]引起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的注意。通過這樣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農民工集體行動中,通過體制內的利益表達渠道來反映他們的利益要求,也是他們利益表達行動的重要選擇方向,但主要是通過各種強制性利益表達渠道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如罷工、堵路、游行示威等。

農民工利益表達過程中的集體行動也有組織和無組織之分。我國農民工的集體行動與西方還有不少區別。在西方工人集體行動中,組織者往往是工會,它是國家合法的、正式的組織,西方工人的利益要求通過工會形成統一的利益愿望,在工會的組織和領導下采用統一協調的行動與雇傭方或政府進行利益博弈;而我國農民工利益表達過程中采取的集體行動卻往往是自發的,很容易演化成群體性事件。農民工群體性事件產生的首要原因是各種剝奪的存在,而農民工群體本身又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這就意味著大量潛在的行動群體的存在,當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不斷損害甚至影響到他們生存的時候,這些潛在的群體就會行動起來。另外相對剝奪感也為農民工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發生提供了理由。當人群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相對剝奪的強烈感受,并且當控制力量不足時,一個偶然的事件便能觸發共有的情緒,并立即爆發出激烈和憤怒的行動。“按照心理學的理論解釋,對一個憤怒的人來說,暴力本身就能使他滿足并緩解被壓抑的不滿。由于有著共同的憤懣,暴亂的公民便有了行動的動機,由于有著共同的不滿象征和共同的受委屈感,由于有著面對面的聯系網,共同行動的要素便具備了。”[11]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農民工集體行動中缺乏一定的組織性,農民工沒有自己的行業組織和工會組織,缺乏一個集團性的維護自身權益的組織依靠。這就決定了農民工無論是在面對雇傭方還是政府時都是脆弱的,組織化程度偏低使農民工個體微弱的聲音聚集起來的可能性降低,從而削弱了農民工的整體話語能力。所以農民工群體性事件往往具有不可控性的特征,這也影響農民工遠離城市社會的中心資源,只能作為一個“自在階層”存在而不能上升為“自為階層”。[12]

農民工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發生,有時與農民工中精英人物的動員分不開。這些草根精英在農民工群體中不斷宣傳、鼓動,促使農民工覺醒,促使農民工的利益表達愿望向利益表達行為轉化。農民工本身相對于流出地的農民來講已是農村中的精英人物,他們的教育水平相對于流入地的農民也相對較高,這就意味著掌握一定的知識文化特別是對國家有關農民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政策有所了解的精英人物出現的可能性。當這些精英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侵害,他們愿意和敢于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敢于對雇傭方和政府提出各種批評,這也很容易在農民工中造成影響,其他的農民工也希望通過這些精英人物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并接受他們的指導。所以這些農民工中的精英人物周圍很容易形成集體性的組織力量,當這些精英人物號召的時候,就較容易導致農民工突發性群體事件的發生。

[1]何明修.社會運動概論[M].臺北:三民書局,2005:5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3]佟麗華,肖衛東.中國農民工維權成本調查報告[N].京華時報,2005-06-23(03).

[4]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334.

[5]胡杰成.社會排斥與生活適應——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39.

[6]董毅然.中國弱勢群體犯罪心理解析[N].北京科技報,2005-11-02(27).

[7]陳實,張慶元.珠三角流動人口與社會治安管理[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07-10(02).

[8]劉愛玉.選擇:國企變革與工人生存行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04.

[9]范翰章.決策心理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176-177.

[10]鄒聲文.農民工就勞動合同法草案積極提建議[N].中國改革報,2006-04-13(03).

[11][美]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22.

[12]陳成文,彭國勝.社會學視野中的農民工組織化[J].理論月刊,2006,(11).

D422

A

1002-7408(2012)02-0065-04

2010年廣東高校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培養項目(WYM10013)的階段成果。

李尚旗(1980-),男,山東煙臺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與社會實踐。

[責任編輯:張亞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人网站| 亚洲综合狠狠|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激情在线网|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91在线丝袜|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网站|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99视频在线看|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啪啪永久免费av|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91精品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男女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系列| 狠狠干欧美|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在线日本|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天天操天天噜|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网站|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小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