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克杰
“先入為主”的輿論很危險
文/李克杰
12月17日,全國第二屆好人論壇“攙扶老人的道德與法”在華南師范開講。廣東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透露,廣東正在修訂完善見義勇為保護條例,誣告見義勇為者將被追訴法律責任。
攙扶跌倒老人,當下已從舉手之勞變成高風險的行動,這讓人深思中國道德與法律的缺失。有關部門及社會組織采取論壇、資助、修法等多種方式和途徑,來拯救“跌倒”的社會道德,旨在鼓勵好人涌現、促進好人社會的建立,是必要的,也是在積極履行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但好人論壇在討論問題時似有明顯的“先入為主”傾向,嚴格來講甚至有點是非不分。比如,論壇邀請金華和武漢的兩位“彭宇案”當事人進行現身說法。
論壇邀請武漢的張聰到會現身說法,本身是沒什么問題的。因為對于張聰的見義勇為行為,警方已經通過調閱監控錄像和進行科學技術鑒定,讓真相大白,充分證明了張聰行為的見義勇為性質,排除了其肇事的可能性。無論被攙扶者是否有意誣陷,張聰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做好事帶來麻煩的酸甜苦辣,通過現身說法向社會各界發出呼吁,呼喚社會良知,為做好事者創造無后顧之憂的良好社會環境。然而,論壇邀請金華的吳俊東現身說法,就有瓜田李下之嫌了。畢竟金華當地的兩級法院都判決吳俊東有責任,目前只是吳不服判而尋求輿論幫助。
筆者認為,“好人論壇”讓吳俊東在社會公共輿論面前以“好人”的身份喊冤叫屈,危害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論壇在推定吳俊東為“好人”的同時,隱含對方是“無賴”的結論,這是顯失公平的;二是在沒有新證據和更權威的部門推翻兩級法院生效判決的前提下,社會輿論僅憑當事人的陳述就武斷定論,對司法判決唱對臺戲,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及公信;三是論壇本身的“是非不分”及不能給雙方提供平等的發言機會,判斷問題存在明顯的傾向性,也嚴重影響論壇的公正和公信。如此給社會造成的誤導將是難以估量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司法機關已有明確結論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機關、社會組織及個人都無權也沒有資格和理由做出相反的判斷,更不能不負責任地以所謂申訴為借口,利用社會資源和平臺誤導輿論。這類行為根本不是在“攙扶”道德,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重擊”道德,將加速社會道德評價的混亂和道德水平的滑坡。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