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彩玲
編 輯 文 璐 wenlu@xinhuanet.com
作者在《溫州都市報》擔任時政要聞部記者10多年,摸索發現廣告中蘊含著豐富的新聞線索,如果用心去挖掘,就能采寫出大量新聞甚至精品。作者結合多年新聞實踐道出從培訓、服務類廣告,以及訃告、公告中尋找、發現新聞線索的訣竅,頗具實用性、可操作性。
廣告版面是資訊發布平臺,廣告資訊本身就具信息屬性。它真實、及時,往往包含著不易被人察覺的新聞要素。

我多年一直從事農林新聞領域報道。按說在都市類報紙從事農林報道很難出好新聞。我平時留意農業、林業新動向,在寫稿時力圖將農林方面的信息和市民的餐桌及生活聯系起來。2008年12月從本地媒體一則廣告中發現溫州市林業局要搞“林業碳匯”培訓。當時筆者對“碳匯”是怎么回事都不懂,既然不懂就要弄個明白,于是和溫州市林業局取得聯系后去了培訓現場。
聽了培訓后,只寫了個“豆腐干”,但我憑直覺判斷,“碳匯”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大政方針。所以,從溫州第一片碳匯林的開建到全國第一個“零碳匯市場”的開業,再到溫州籌建全國首個“低碳小區”等,一直跟蹤報道。
2009年12月17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幾乎一夜之“碳匯”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新名詞。溫州人關心萬里之遙的哥本哈根峰會能達成什么協議,更關心“碳匯”兩字蘊含著怎樣的商機。于是筆者和同事合作采寫了通訊《溫州人瞄上了“賣碳翁”》,率先生動形象描述了晦澀難懂的“碳匯”概念,反映溫州人在國內率先嘗試建立碳匯計量標準的做法以及蘊含的巨大商機。讓人明白世界氣候變化其實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在同題報道中顯得不同凡響,獲得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近年來,不少報紙開設訃聞版。一些文化、藝術、體育類的名人訃聞也陸續多了起來。一些在當地稍有名氣的名人訃告往往隱藏著重要新聞。如果平時多留心、多積累,則能從這些訃告中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獨家新聞。
2007年2月,我在本報刊發的訃告中看到丁派溫州鼓詞創始人丁凌生去世的消息。我不是溫州本地人,此前對丁凌生并無耳聞,于是馬上上網查詢了丁凌生的生平,發現他在老溫州人的心目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名鼓詞“唱將”,匯報后按照訃告上的地址找到他家,采訪了他的家人、學生、鼓詞迷等,寫成《鼓板琴韻余音繞梁 蠶絲吐盡桃李滿園》一文;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后又寫了《同道痛惜:鼓詞藝壇失宗師 學生心愿:力促學館早建成》等獨家稿件。2009年9月,我從訃告上看到金溫鐵路民間催生者李子元辭世的消息,我馬上趕赴現場采訪寫成相關稿件。
公告和公示這類文體比較程式化,有時公布在媒體上不容易引起注意。從這些公告和公示中發現、提煉出讀者關注的新聞點,也能從共享信息中挖掘出獨家新聞。
2011年溫州市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是刊發了個普通公告,詳情要登陸溫州人事網查詢。記者查詢后發現,溫州市環衛處要招考的工作人員學歷要求本科以上,于是從招考報名開始關注,直到招考結束,最后發現該單位提供的崗位招考比例是所有崗位中招考比例最高的,于是多層次、多角度地采寫了這一新鮮事。
一些拆遷、改道的公告往往也隱藏著新聞線索,特別是施工期限、車輛應如何繞行,對讀者而言都是實用信息。如通往溫州火車站的劃龍新橋,因通行時間久通行車輛多橋梁出現裂縫,市政部門發出公告將對其限行。記者看到公告后就和溫州市市政管理處取得聯系,從該橋將如何修補、封道多長時間、車輛如何繞行、公交線路如何調整等進行多方位了解,為市民提供了關于這座橋的諸多信息,受到好評。
隱藏在廣告中的新聞線通常比較簡略,稍縱即逝,可信性又有待證實。發現這些公告、公示等共享信息并不難,難的是對共享信息中蘊含的新聞價值迅速判斷,篩除讀者不感興趣的話題,拎出最能吸引眼球的“猛料”,這就考驗記者的判斷力。
2011年6月,在翻看《溫州日報》時看到溫州海事局的一則航行警告,稱從6月26日到7月20日,將在平陽南麂島打撈一艘巴拿馬籍貨輪,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為什么巴拿馬籍貨輪會沉沒在平陽南麂島?貨輪上裝載著什么貨物?貨輪沉沒時有沒有漏油污染南麂海域?動用多少人力打撈?這一連串的疑問在腦海中盤旋,于是馬上和溫州海事局取得聯系,又和舟山市東海水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大潤打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等取得聯系,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成《倒扣南麂海域21月 沉船開始海底”抽油”》的獨家新聞。本報編輯在編發此稿時配發了示意圖,刊發后效果很好。
《溫州都市報》的分類信息在同城媒體中刊登量最大,筆者經常會仔細翻看分類信息,如從二手房轉貸款的中介廣告中可以透視、揣測樓市的熱潮起落;從招聘“月嫂、保姆”的廣告中可以了解城市家政服務的新熱點、新動向;從中小企業的招聘廣告中可以看到一些企業的發展走勢等。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套用過來即:生活中不缺少新聞,只是缺少發現新聞的眼睛。只要做個有心人,從廣告中就可以“偷”到很多好線索,找到線索后再追根尋源,就能將隱藏在廣告中的信息采寫成讀者喜聞樂見的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