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大東
(作者是鄭州市記協主席,中原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鄭州日報社總編輯兼鄭州晚報社總編輯)
本欄編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
@石大東V:只有在路上我才有空看微博發微博,在交通擁堵的時刻,我才在微博上。但同時我也這樣看,我們的事業永遠在路上。
我更愿意回顧一些重要微博的開通,帶給我的激動。
2012年11月9日,“國務院公報”加著藍色的大“V”發出了第一條微博;同年7月22日,北京的大暴雨罕見,《人民日報》微博凌晨4點正式發聲,在這一暴雨事件中進入微博領域,滾動播報救援動態。
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去的這一年,仍是微博的一年。
不管是擁有2600多萬粉絲的“微博女王”姚晨,還是粉絲數屈指可數的草根網民,在這個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他們的聲音被平等發出,且倍速傳播。就像當年的超女,從小眾開始蔓延,讓大眾無法不接受。姚晨的粉絲量讓《人民日報》都感覺到壓力,她的微博潛在受眾數是《人民日報》發行量的10倍。且不說微博名人的影響力,哪怕只有草根博友的微博,只要言之有物,就可能火速傳播到全世界。從最近火爆的“雷政富”,到“表哥”“房叔”,微博的力量正在以爆發式的力量改變著這個時代。在這個資訊為王、人人都想發聲的時代,有一句話這樣說:關注就是力量,圍觀改變生活。
其實,過去我一直在微博上“潛水”。
2011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微博“潛水”,很好奇有些同事怎么有那么大的熱情泡在微博上。真正在微博上開始實名,是為了配合《鄭州晚報》的微博活動。借著百度“度娘”的網絡熱度,當時我們做了一次在媒體界以及微博上頗為轟動的評選,在本報微博組織“晚娘”評選,同事們要求我必須實名來推動此次活動。而《鄭州晚報》微博也從“晚娘”評選前的3萬粉絲一下激增到5萬。而且,通過之后的各種活動以及與粉絲的良性互動,粉絲數不斷攀升,到現在已接近60萬。雖然粉絲數不算最多,但是在與粉絲的互動和活躍度上,《鄭州晚報》微博的綜合影響力在全國媒體中排至十幾位。
龍年春節,我在老家陪父母,也在微博上陪著上千名員工。年三十的晚上,我邊看春晚邊看大伙兒在微博上吐槽,和大家一起討論每一個節目,還真是覺得非常熱鬧。很多員工們的家事、心事,開心事、傷心事,都向我敞開了,這種毫無罅隙的溝通和交流,是微博帶給我們的特別的溫暖。
除了帶來朋友和同事之間的溫暖,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微博也顯示了巨大力量。
一個孕婦急需輸血,微博上求助一呼百應;一個人錢包丟失,但次日就要坐飛機出差急找身份證,近百網友上班路上低頭看路邊角落和垃圾箱;一個老人走失了,全城的熱心人都對身邊躑躅獨行的老人多了幾分關注。我們看到,微博正在讓曾經陌生的路人變成和藹可親的鄰居。
如果你不相信微博這140個字的力量,那么我給你講一個《鄭州晚報》的微博故事。2012年9月初,鄭州小伙白曉光夜晚路遇劫匪搶劫一個陌生的女生,他勇敢地沖上去制止劫匪,卻被連捅三刀。《鄭州晚報》第一時間在報社微博連續播報該事件和搶救白曉光的動態。這個原本計劃次日和女友拍婚紗照的青年,牽動了所有鄭州人的心。網友們紛紛在《鄭州晚報》微博留言祝福英雄青年,也希望能幫助他。
在網友提議下,《鄭州晚報》微博和母報互動,連續在鄭州城發起號召“幫英雄做點事”。于是,婚禮策劃、白酒企業、婚紗攝影機構、酒店都來了,甚至很多完全不相關的人都加入一輪輪的熱烈討論中,幫助白曉光和女友在10月16日舉行了一次轟動全城的婚禮。《鄭州晚報》一位副總編作為證婚人,與婚禮現場的幾百名網友一起見證了這個感動全城的婚禮。
此外,鄭州“賣瓜救妻”的西瓜哥常贊也在《鄭州晚報》微博推動下,被全鄭州人所深切關懷和幫助。“西瓜哥”的妻子在大家的淚水中離去了,但是鄭州市民的愛和溫暖以及《鄭州晚報》微博的慈善之力給鄭州留下烙印。微公益、微慈善正在成為《鄭州晚報》官方微博致力的方向。我們看到,一條僅140字的微博正在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正契合了《鄭州晚報》的辦報理念:向上向善,溫情溫暖,我們一直在你身邊。
從我個人來講,也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被動融入者、主動參與者。作為基層的記協主席、黨報總編輯兼都市報總編輯,我從微博上獲取著“第三種信息”,而這種信息也使我在處理各種稿件和各種資訊時能更加準確把握輿論導向。
從國務院的微博到《人民日報》的微博,我看到一個全面傾聽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不管這傾聽來得早或者晚,對于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交流來說這都是一個全新的開端。《人民日報》微博作為網絡渠道,里面的語言有時活潑可愛,有時犀利,但無論語言風格如何,140字的內容都在聲聲訴著民生,句句聽著民意。過去的溝通可能存在斷裂,但自打有了微博,民眾與政府之間跨過了許多溝渠。
每天零時前后,《人民日報》微博都會在固定欄目“你好明天”發布一條微博:“專家最近宣布,經三級指標體系測評,民族復興任務已完成62%。然而,當湖南永州遭強暴幼女的母親因上訪被勞教的新聞傳出,這一數字顯得如此蒼白。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應只有GDP和奧運金牌,復雜的數理模型中,更應包含百姓的權利與尊嚴、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我們共同努力。晚安。”8月5日23時36分,《人民日報》發出的這條微博獲得了其自開博以來最多的關注。該微博一共獲得13萬多次的轉發和近4.3萬條的評論。
《人民日報》微博直面許多社會現實,用最平實的語言面對百萬粉絲,問及民生民苦,不論解決的前景或改革的前景,深入心扉的問候慰藉著百萬粉絲和全體民眾的心。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和一個普通的粉絲,每天在他的“晚安”中,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
拿起手機打開微博,每個人都是一個發布的媒體。2012年這一年,我依然在思考傳統媒體所面臨的新情況,我也依然每天凌晨下班從西區跨越城市,回到東區的家,不同的是,我更加關注這個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謀得發展的突破。我在回家的路上拿著手機,用這寶貴的幾十分鐘,看微博,發微博。
因為工作繁忙,很多人問我怎么有空維護微博,和粉絲互動。是的,只有在路上我才有空看微博發微博,在交通擁堵的時刻,我才在微博上。但同時我也這樣看,我們的事業永遠在路上。在微博上,我們看到新的傳播時代來臨,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從微博尋找事業發展的靈感。
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去曾經擔心的微博正在形成一種新興的勢力。雖然里面有人唱衰有人鼓舞,有激勵的聲音也有反調,但是各種論調都奔著促進社會向前進的大方向,形成了不可逆轉的一股前進的洪流。通過小小的微博,可以看到民眾的力量。透過小小的微博,可以看到大家對這個社會、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關愛和呵護。
小微博、大傳播,小信息、大領域,小小的140字微博,正在改變我們對信息的獲取方式,正在影響和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