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曉曄
看過一部勵志電影《跳出我天地》,講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英國某個礦區普通家庭里的小男孩比利·埃略特(Billy Elliot)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
總有人說勵志的故事多數發生在電影里或書里,現實生活遠比電影復雜和沉重。多少人懷揣理想,努力實踐,卻一無所獲并身心俱疲。沒有人是永遠順利無挫折的,沒有人會對自己的生活永遠滿意,但我希望可以追隨著自己的內心,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努力達到自己以為的理想生活狀態。
2009年以前,我是一個公務員,擔任著一個小職務,和同事相處融洽,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另外,我是一個熱愛新事物的文藝女青年,一個成天想著如何把兒子打扮地又潮又帥的年輕媽媽。在外人看來,我有體面的工作,有和睦的家庭,有健康的興趣愛好……身邊很多人窮其一生追求的“幸福”莫過如此。
這是我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這十一年里,生活和工作中幾次大的選擇,都面對了親朋好友鋪天蓋地的反對,我也執著地選擇了尊重自己。雖然一路磕磕絆絆,但也算是順風順水。我總是縱容自己:自己想做的事,不做一定會后悔,做了就去擔當。
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在和和氣氣、風平浪靜的工作環境下,突然問自己,你喜歡目前的工作嗎?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我對自己說,如果不喜歡,生活無意義,如果相信自己可以放下現有的,那就可以真的做到。于是,我嘗試重新開始。
機緣巧合之下,從報紙上看到了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的招聘信息——品牌總監,那個繡球不為我拋,但我還是決定試試能不能接到它。制作簡歷,投簡歷,耐心等待,一關一關地過,這還是人生里第一次為求職而被面試,如剛畢業的學生般忐忑,但是絕沒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后悔。我猜,那些評委,也是現在我所在集團的全部領導,當時也忐忑了一把吧——一個習慣了機關工作的人,一個看起來嬌氣的姑娘,能適應媒體的高強度節奏嗎?
繡球,接到了。對于精心公開招聘人才并有很高期待的新單位來說,不會給你時間去磨合和慢慢成長,要的就是快速適應,用成績說話。那個如火如荼的夏天,沒有任何的過渡,我開始了全新的工作,迅速組建品牌策劃部,這也是集團新設立的部門,工作和人員都是從無到有。我所能形容的是:嶄新的世界,需要你白手起家。開始的辛苦在預料之中,縱然胸有丘壑,也得一步一步走來,從每一樁小事做起。一個月后參與策劃集團國慶60周年特刊,成功招商,算是小試牛刀。兩個月后開始就承攬來幾家企業的全案策劃……
在一切開始正常運作的時候,我著手對工作做全面戰略性規劃,開始組建集團的讀者俱樂部,系統地梳理集團讀者,建立數據庫和會員點對點溝通服務,一年不到,讀者俱樂部就有三萬多名會員,活躍用戶在一萬多名。
組建讀者俱樂部之后,需要維護讀者。之一,申請DM刊號,定期出版讀者俱樂部會刊《完全生活手冊》,傳遞給讀者嘉興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二,啟動“南湖文化論壇”, 面向嘉興市民免費開放,每月一講,從2010年4月起到現在,南湖文化論壇已邀請各領域不同的專家到嘉興一起探討各種話題。從聆聽到領悟,南湖文化論壇帶了一個好頭,讓嘉興市民多了一個“聽講座”的習慣,也為這個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添加了一張文化名片。有時也會沾沾自喜這份無形的“榮耀”,但也很清楚地知道,這事如其他的事一樣,都是因為一份堅持,默默走到了今天。
品牌策劃部工作了一年多后,工作得到了肯定, 2011年1月,我的崗位有了調整,從集團品牌策劃部主任轉為《南湖晚報》副總編輯,分管經營,同時兼任晚報廣告部主任和社區網站的執行總編。但一份創刊15年的報紙,所有的部門都有成熟的運作團隊,廣告部也是,團隊里所有的骨干都是我的前輩,領導這樣一個團隊,本身就是一次挑戰。另一方面,網絡媒體又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對于網站,我要認真思考新媒體如何發展、如何影響市場、如何創收。而品牌策劃部的所有工作還得延續,要發展地更好。這一年,我們做了大量的廣告與采編互動的活動如“鴛鴦湖相親會”,順應時代潮流,以報社的口碑和公信力,為廣大剩男剩女解決問題,這是一次采編、經營和網站全面互動的活動,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活動也得到了市民的肯定,逐漸成為了晚報的一個品牌活動,每年春季、秋季各舉辦一場。
除此,我們去貴州,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建黨90周年之際,嘉興作為黨的誕生地,我們與《瞭望東方周刊》合作,策劃組織“尋訪一大代表故里行”自駕游,傳播紅船精神。我們不斷地組織各種活動,力求創優和創收的雙贏。如姜文所說,站著把錢賺了。傳播了報紙品牌,同時漂亮地完成了集團給予的廣告創收指標。這一年忙得暈頭轉向,常常在半夜的時候發微博和同事打趣說:我又在洗衣服;忙得連和兒子“吵架”的機會都少了很多。但也過來了,自我評價一下,做得還不錯,但其實能更好。
因為電影《2012》的緣故,或因了媒體的渲染,總覺得2012年是一個不凡的年份。是的,它就這么來了。
新一年,舊一年,對于一個做經營的人來說,一切又從頭開始。一切蓄勢待發之時,也越來越覺得,不是光有工作熱情或者做出點所謂成績就能一路過關的。總是會有一些困難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挫敗感也是如影相隨。
但是自己選擇的道路不能說后悔,只能咬牙前行。偶爾情緒特別低落、內心很委屈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如果早知道這么辛苦、回到幾年前,還有勇氣走同樣的路嗎?而我永遠會打起精神對自己說:那些困難也是成長的伴生物,能承受能承擔才是真實的人生。我一直知道,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一年,我沒有諾亞方舟的船票,但我清楚前行的方向。
在做一份喜歡的工作,努力工作的動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也享受工作本身帶來的諸多快樂。我不是一個工作狂,煩惱和困惑的時候,我也會孩子氣的放下一切,躲進電影院看部電影或者窩到咖啡館里看一天的書。回想我生命中所有的美好,幾乎都是不期而至的,所以,生活總讓我充滿希望。
現在的我還是保持著文藝青年的愛好,喝咖啡、看電影、閱讀等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家庭中,我也努力做著好媽媽,每天和兒子交談,每周陪他玩耍,每年都要一起出行。我也時時意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性。
用《跳出我天地》的父子對話形容就是,“我有點害怕”,“沒關系的,人人都會害怕”,“如果我不喜歡那里,可以回來嗎?”,“你在開什么玩笑,你不知道你的房間已經租出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