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海南省委、省政府確定今年為“項目建設年”,海南將在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方面下真功夫,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要讓農民也獲得發展機遇,參與發展、分享成果。征地作為一些項目推進的必經環節,做不好可以引發矛盾沖突,做好了可以使一些農民就此發展起來。
黨的十五大提出,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到十七大時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黨的十八大強調“更大追求公平”。在中國農村實現社會公平,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土地資源的處置和農民利益的調整問題。土地是農民手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要讓土地這個要素發揮其最大效益,才能朝著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這個目標邁進。
筆者認為,在盈利性項目的征地過程中,不能簡單地采取一次性補償的作法,而要根據具體情況,創新征地模式,把農村征地轉變為農民的發展機遇。有人認為,拆遷與征地是天下最難辦的事情,弄不好就會出大問題。而一些地方通過創新征地模式,不僅把天下最難的農村征地工作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長期以來阻礙三農問題發展的瓶頸;不僅是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科學合理的做法,也是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及重要文件精神的具體體現。
白沙縣委縣政府遵照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整體布局,培育山區特色旅游業和高端養生產業,促進第一產業由生產型農業向休閑型農業的轉型;以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發展與旅游業配套的餐飲服務業和旅游房地產業,把白沙建設成為“中國美麗鄉村”、“中國鄉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羅帥村就是白沙一個“美麗鄉村”計劃的成功典型。在征地的過程當中,有著一些可以借鑒的做法,值得思考。其征地理念也是非常先進和前沿的,一是尊重生態,二是尊重村民意愿。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征地工作就能較為順利地進行。通過“政府出材料+企業出資金+銀行出貸款=農戶住新房”這種投資模式,對農戶進行改造,只利用農戶宅基地,將文明生態村建設與民房改造、鄉村度假游融為一體。這種征地模式既不破壞生態、不征用土地,而且可以通過公司的管理引導和幫助改變農村陋習、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提高村民素質。農民可以獲得多項收益:住新房5+2+X(政府、企業、貸款)、家庭旅館收入、當酒店員工收入、家庭農產品收入、家庭卡拉OK收入、經營農家樂收入、子女獲得教育資助、當導游收入等等。
2010年,保亭縣三道鎮引進三道灣大區小鎮旅業有限公司,利用境內呀諾達和檳榔谷兩個4A級景區,帶動周邊農村發展旅游服務業。9月28日,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在三道鎮什進村舉行三道灣大區小鎮新村建設開工暨什進村改造典禮。所謂“大區”是指復合型的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小鎮”是指依托“大區”形成配套、有地方風情和文化特色的風情小鎮,“新村”是以“大區”帶動附近的新村建設,將三者有機融合到一起,使旅游景區、風情小鎮及“經營型”的新村三者互動、互補,打造一種新型的旅游業態。
其征地理念為“四不一保”:不離鄉、不失地、不失居、不失業、保增收。該公司在保證基本農田不變性、土地權屬不變動的情況下,采取農民土地入股方式,對什進村進行改造、建設、經營。征地過程中不僅實現多方共贏、實現和諧征地,而且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了生態環境資源,更重要的是能解決農民長遠發展問題。農民主要的收益有青苗一次性補償收入、土地入股分紅收入、商業鋪面經營收入、家庭旅館服務收入、當地就業工資收入、免費獲得新房子、獲得教育資助,等等。
在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陵水縣規劃先行,圍繞黎安港、新村港和知名風景區南灣猴島,規劃建設海洋主題公園、高科技產業園、健康城等項目,面積約68平方公里,涉及4個鄉鎮16個村委會。黎安鎮大墩村就在規劃區域內。這個規劃區,一個星期完成918戶村民房屋拆遷賠償評估;一天完成301戶的墳墓賠償工作;20天征地9318畝。“大墩村在征地拆遷中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黎安鎮工作了12年的鎮黨委書記楊亞帶如是說,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速度。他還說,在征地拆遷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沒有一人上訪。
這些都得益于他們良好的做法。其征地理念是農民的事情農民辦。讓農民成立股份制公司,“自主”征地拆遷,每個村民都是股東。縣政府將征地和各種賠償款項按國家相關政策標準支付到公司,由公司完成征地和各項賠償。大墩模式實現了和諧征地拆遷、節約政府工作成本、公司運作公平高效、農民獲得發展機會、解決養老保險問題等目標。農民獲得多項收益:免費獲得230平米兩層半樓房;養老保險費由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承擔,并在征地時一次性足額繳納。村委會成立的公司獲得商業發展機會,建設花圃苗木、環保磚廠,進行土地整理、商業街規劃等。村民獲得村辦公司的分紅,等等。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三個案例中征地模式有基本的共性:一是和諧征地;二是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解決農民就業、生活保障;四是解決農民長遠發展問題。
回顧過去的一些拆遷和征地工作,要么是將征與被征兩者之間利益對立起來,把事情復雜化、矛盾尖銳化;要么是不講究方式方法,不思考創新征地模式,粗干、蠻干,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且把兩者關系僵化、惡化。
很多業界人士都提出了土地入股這種方式,這也是筆者推崇的。當然,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運用。關于土地入股,就是指將農民的土地使用權通過折價入股,參與到征地項目當中并以分紅形式得到回報的投資方式。其優點有三:一是解決農民長遠生計問題;二是解決農民不善于經營管理導致投資失敗的問題;三是防止農民過度消費導致返貧的問題。
仔細看來,問題的本質在于利益博弈,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一是讓利于民,實現共贏;二是文明執法,實現和諧。這些成功征地的案例告訴我們,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是愿不愿意做。
[1]白沙縣委縣政府文件[R].
[2]保亭三道灣公司材料[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