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珂
連續26年收費后,河南省第一條收費橋梁——鄭州黃河公路大橋10月8日起永久免費通行。然而,大橋免費通行后的管理狀況卻不容樂觀。免費后接連數日,超限貨車無視阻攔,仍在大橋上呼嘯穿梭,執勤人員形同虛設。更有媒體細心地發現,“在橋的收費站口,五分鐘內通行的六軸貨車有13輛”。
來自交通運輸部網站上的消息顯示,河南方面對大橋免費“相當”重視。免費通行的當日凌晨,該省交通運輸廳一位副廳長就在現場察看了大橋通行及運行情況,并要求各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對接,站位長遠,科學安排,切實把大橋管理好、檢測好、維護好”,并提出了三點具體意見。從10月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到8日凌晨的領導現場察看,黃河大橋免費通行還是提前有所準備的。
對照當時的部署安排,再看看超限車的肆無忌憚,這“有關部門”的落實力度讓人大跌眼鏡!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事實證明,經媒體曝光后,超限貨車并非管不了。
免費十天后又有媒體報道,在交警和路政人員現場管理分流下,經過大橋的大貨車明顯少了很多。只是因大橋維修加固,三軸以上大貨車繞道多花不少過路費,還有不少分流后走錯路,司機希望交通部門早點把大橋修好。
大橋免費要想真正讓利于民,這要靠過路者對規則的自覺遵守,更要靠管理部門的態度端正、職責明確、措施到位。現在看來,如何切實“履行好自己管理大橋、消除安全隱患的責任”,仍舊是擺在河南路政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免費蛋糕”要持續給力,惠及更多的過路者,就必須著眼長遠應對人力、財力等客觀現實問題,必須對大橋的管理、維護和服務做出妥善的制度性安排。
黃河大橋免費是一個利好,但是免費歸免費,問題歸問題。大橋免費的背后,違規收費也不該是筆糊涂賬。但這筆賬迄今并沒完全見光,還讓人對謎底充滿疑惑。
根據2008年的國家審計署報告,黃河大橋已收費26年,其中有“超期服役”的16年,這16年共計違規收費14.5億元。數年前違規收費就被審計署點名,怎么時至今日才叫停?政協委員連續三年建議停止收費,為何不管用?多收了16年錢,這些錢都哪兒去了?等等。
這樣一連串的發問,會以不同形式在一些地方的路橋上演,結果卻又總是那么撲朔迷離。“收費標準偏高”、“超期收費”、“經營收益過高”、“社會反映集中”,幾乎成了這些路橋在利益沖動下毫無顧忌、不加掩飾的顯著標簽。與此同時,三令五申的“清理”活動也在一本正經地不斷上演,在各地利益與公益的糾結博弈中攻堅克難。此刻的鄭州黃河大橋,在停止收費問題上開了一個好頭,卻撞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黃河大橋免費”這面多棱鏡,既照出了公路收費之亂,又照出了公路免費之困。只有嚴格約束還貸公路、經營性公路管理,在公共財政框架下探尋公路建、養、修、護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才能讓公路建設運轉回歸公益本位。拔掉鄭州黃河大橋這個“釘子戶”,只是公路回歸公益的一個新起點。君不見,還有多少路橋在怨聲載道中堅挺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