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紅
1檔案與郵票相似的四種功能
郵票作為收藏品以其特有的真實性,直觀而又形象地折射出歷史發展的印跡,它是歷史的縮影。郵票是檔案的又一種表現形式,是檔案的又一種載體。二者雖表現形式不一樣,但都具備以下功能。
1.1服務政治功能。檔案和郵票在各個歷史階段都能體現階級性,都能體現其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功能。如,上世紀60年代,國家正處在“自然災害”時期,為弘揚正氣,倡導為祖國建設作奉獻,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并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通知,各大報紙相繼都進行了連續報道,這些文字材料就成了現在的檔案。當年,郵政部發行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郵票,經過人們的精心收藏和保存,與檔案結合圖文并茂,成為傳唱“雷鋒精神”的好教材,“雷鋒精神”激勵一代代人。
1.2承載歷史功能。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沒有檔案就沒有歷史。檔案具有原始性和記錄性,成為歷史活動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歷史研究最重要的依據和最可靠的材料。郵票同樣具備這一功能,只不過郵票從另一個角度直奔主題,取其精華,簡單明了,印證了“一張圖畫就是一個故事”。如,1996年,我國發行的一套新唐山的郵票,描繪了發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幾乎是“滅頂之災”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夏天,我國又發生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之災,這年,我國發行了“抗洪救災”郵票。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災害,災情之重、范圍之廣、救災之難是“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勝了特大地震災害。歷史的目光永遠凝注在了2008年5月20日發行的特種郵票——“特7—2008”方寸之上。郵票,在方寸之間,記錄了中國的歷史與夢想,巨變與滄桑。
1.3思想教育功能。檔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它是傳承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課堂。在我國,檔案的教育作用大多通過舉辦展覽和開展演講報告等形式,成為愛國主義(或青少年)教育基地。每一枚郵票都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它以獨特的視角向我們講述了國家在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方方面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每一枚郵票都成為珍貴的歷史見證,是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1.4傳承文化功能。檔案與文化緊密相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的發展,檔案文化建設正以繽紛燦爛的態勢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特別是近幾年各地檔案館所舉辦的一系列檔案文獻展覽,均為典型事例。郵票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記載著一個國家發展變化歷史,正日益以一種高尚的、有益的、開放性的社會性文化形式,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2010年8月,鶴壁市淇濱中學在學校開展了一次檔案和郵票展覽,在師生中普及檔案和集郵知識,弘揚檔案文化。學生通過檔案和郵票展覽,感受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獲取教科書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和樂趣,感悟“真、善、美”的教育。既怡情、益智,又育人、勵志,對推動學校的文化教育、德育和素質教育及各項工作開展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檔案和郵票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特點
2.1二者都必須進行廣泛收集。雖然,收集的過程一樣,但是,二者收集的范圍和手段不一樣。檔案收集是一種政府行為,是一種強制性的,而集郵則是社會大眾參與的一種廣泛的社會方式。
2.2二者都必須進行規范整理。二者在整理上有各自的整理特點,檔案在整理上按問題、按機構、按保管期限等進行分類。而郵票的整理比較簡單,有按“紀”、“特”、“文”、“J”、“T”等分類的,也有按“人物”、“天文”、“地理”等進行分類的。
2.3保管條件基本相同。二者都屬于紙質材料,必須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才能使其不受損壞。
檔案和郵票之間關系密不可分,兩者在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創造新型的文化產業格局中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要將檔案和郵票收藏愛好有機結合起來,為建設創新型社會付出努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淇濱中學來稿日期: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