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衛
明確檔案執法客體(對象)既是檔案執法的前提條件,也是檔案法制建設的需要。對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研究情況進行梳理,既有利于檔案執法工作開展,也有利于檔案執法研究深入與細化。本文以“檔案執法客體”或“檔案執法對象”或“檔案行政執法客體”或“檔案行政執法對象”或“檔案執法的客體”或“檔案執法的對象”或“檔案行政執法的客體”或“檔案行政執法的對象”為檢索詞,以“全文”為檢索項,對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精確檢索,檢索到符合檢索條件的文獻18篇。以統計分析與內容分析方法對上述18篇文獻進行相關分析。
1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研究量化分析
從總量上看,文獻量只占同期全文中涉及“檔案執法”與“檔案行政執法”7447篇文獻的0.24%。18篇文獻分布在1999年至2012年14年間,年均僅1.3篇。18篇文獻分布在11種期刊上。平均期刊發文量為1.64篇。其中,檔案學期刊9種,占81.82%;發表文獻16篇,占88.89%。檔案期刊中核心期刊5種,占期刊數的45.45%,發表文獻10篇,占55.56%檔案學期刊。值得關注的是,《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這兩個純學術研究雜志,沒有一篇。
作者情況:獨著13篇,合著5篇,其中,2人合著1篇,3人合著與4人合著各2篇。合作率為27.78%,合作率較高。但無一位文章超過兩篇的作者。
18篇文獻中的12篇署明了單位,在這12個單位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9個,占到了75%,其中,省級3個,市級5個,縣級1個。其他單位3個,只占25%。市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的關注度高于省級與縣級,省級對此關注度次之,縣級最低。
2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研究主要觀點
在18篇文獻中,對檔案執法客體(對象)進行界定的有16篇,主要包括: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界定與特殊性兩個方面。
2.1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界定。主要觀點有以下幾種:一是將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界定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持這種觀點的有6篇文獻,占38%。二是界定為:“國家機關、團體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持這種觀點的有3篇文獻,占19%。三是界定為:“既有普通企業事業單位、個人,又有黨政機關和大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持這種觀點的有3篇文獻,占19%。四是籠統地界定為:“機關單位”。持這種觀點的有2篇文獻,占12.5%。五是界定為:“檔案的違法行為”。持這種觀點的有1篇文獻,占6.25%。六是界定為:“所轄區域內各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并特別強調“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國家綜合檔案館”也是檔案執法客體(對象)。持這種觀點的有1篇文獻,占6.25%。
2.2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特殊性。16篇文獻中,涉及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特點的有12篇,占75%。一是強調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強勢”。有6篇文獻認為,檔案執法客體(對象)是“國家權力部門”、“領導機關”居于“強勢”地位;其中,有3篇文獻同時認為檔案執法主體(檔案局)相對于檔案執法客體(對象)是“弱勢”部門,處“弱勢”地位。二是認為檔案執法客體(對象)與一般行政法的執法對象不同。持這種觀點的文獻有9篇,占到了56.25%。
3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研究存在問題及展望
從上面的分析看,總體上研究者少且分散,研究還沒引起足夠關注,活躍度不高,時斷時續。研究缺乏系統、持續與深入。對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界定尚不統一,學界與實踐部門均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認知。對檔案執法客體(對象)的特點也缺乏系統的研究與科學全面的認識。這種狀況長此以往繼續下去,將對檔案執法研究與實踐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
(劉東斌組稿作者單位: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采油院檔案室來稿日期: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