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本文以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樣本庫,以“檔案行政管理相對人”為檢索詞,對“全文”檢索項進行檢索,共檢索到54篇文獻,下面,是對這54篇的統計分析。
1學科類別與研究層次
文獻僅涉及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2篇)與檔案及博物館(26篇)兩個學科。全屬社科領域,其中,實踐性研究的行業指導(37篇)比例,高于屬于理論性研究的基礎研究(17篇)37.04%。有3篇得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占到了全部文獻的5.56%。
2發表年度
從文獻的年度分布上看,54篇文獻分布在22年間,年均2.5篇。最高值10篇,中位數5篇,眾數1篇(6個年份)。具體情況見下表:
從上表可見,文獻發表情況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1年至1996年,研究冷清,關注度低;第二階段從1997年至2006年,研究相對平穩,關注的持續度穩定;第三階段從2007年到2012年,研究趨熱,關注度提高。
3期刊分布
從期刊的分布上看,54篇文獻分布在21種期刊上,刊均發表文獻量為2.6篇。其中,檔案學期刊15種,占21種期刊的71.43%;發表文獻46篇,占54篇文獻的85.19%。在15種檔案學期刊中,檔案學核心期刊11種,占全部21種期刊的52.38%;發表文獻41篇,占全部54篇文獻的74.1%。在檔案學核心期刊中,發文2篇以上的有:《檔案管理》19篇、《四川檔案》6篇、《中國檔案》5篇、《檔案》3篇、《山西檔案》2篇。檔案學期刊,特別是檔案學核心期刊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遠高于非檔案學期刊,其中,《檔案管理》以19篇的載文量(占全部文獻量的35.19%,檔案學期刊文獻量的41.3%,檔案學核心期刊文獻量的47.5%)成為這一研究中核心的核心。
4作者與作者單位
從文獻作者分布看:54篇文獻中,署名的46篇,共涉及作者30人,其中,發表文獻在2篇以上的4人(黃志勇12篇、劉東斌4篇、吳雁平3篇、陳忠海2篇),發表文獻21篇,占全部文獻的38.89%,成為這研究的核心作者。在署名的46篇文獻中,合著6篇(3人合著2篇,2人合著4篇),合作率13%。
從作者單位分布情況看:54篇文獻中,署明作者單位的43篇,作者分別來自26個單位,2個單位合作發表的文獻2篇,其他均為一個單位的作者所撰寫。在26個單位中,檔案行政管理部門13個,占單位數的50%;高校10個,占單位數的38.46%;其他單位3個,占單位數的11.54%。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最高,高校次之。
發表文獻在2篇以上的有:福建省大田縣檔案局(12篇)、河南省濮陽市檔案局(4篇)、河南省開封市檔案局(3篇)、鄭州大學(2篇)、河南大學(2篇)5個單位,以不到單位數20%的比例,發表了超過署明單位文獻總量50%的文獻,成為這研究的核心單位。
5中文關鍵詞
在中文關鍵詞中,54篇文獻涉及前60個關鍵詞中,使用頻率在2次以上的有:檔案(6篇)、行政執法(6篇)、檔案行政管理(4篇)、依法行政(3篇)、檔案行政執法(2篇)、執法(2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2篇)、監督(2篇)8個。直接與“檔案行政管理相對人”相關的有:檔案行政管理(4篇)、行政管理(1篇)、管理對象(1篇)?!皺n案行政管理相對人”并不是這些文獻研究的重點與主要內容。主要內容一偏重檔案執法,二偏重檔案法制,三偏重檔案行政管理。
6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整個研究文獻的學科集中度高,重疊率低;研究偏重于實踐;相當一部分文獻出自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者之手;2010年前,研究活躍度不高并有中斷;2011年起,關注度開始增加,活躍度大增;研究已經產生了一些核心研究者,研究者的區域性分布明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此問題的關注度與研究熱情高于高校與其他單位。但整個研究的專指性不高,真正以“檔案行政管理相對人”為研究對象與內容的文獻還沒有。這一問題應該成為檔案行政管理研究的重點。
(劉東斌組稿作者單位:河南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來稿日期: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