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培計劃就像星星點燈,能夠照亮中華民族的教育前程。這不是說大話空話,而是一個真切的現實——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普通的骨干教師,而是中國師資隊伍的希望。
——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啟動實施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培計劃,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和“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兩項,中央財政安排專項經費5.5億元。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強調:“培訓最重要的是務實,突出解決一線教師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問題。”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縮小校際師資、設施差距,保障所有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當前迫切需要把教育從應試和高考指揮棒下解放出來。讓學生、教師、學校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去學習、去教學、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倡導教育家辦學,不同類型的學校應有不同的管理和辦學模式。完善升學考試制度,讓學生有多次選擇機會,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擴大教育資源,增強教育發展活力。
——2012年9月7日,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大會并講話。他強調,要適應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到提高質量、促進均衡發展上來,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個學生。
廣大教師要有大愛之心,關心學生,傾心育人,努力成為真的追尋者、善的傳播者、美的創造者、愛的踐行者。要有敬業之志,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要有篤學之風,重視自身修養和言傳身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以淵博學識和專業水準培養學生。要有創新之勇,勇于投身教育改革創新實踐,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要有為師之范,自覺加強師德修養,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創造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2012年9月10日下午考察了北京師范大學,祝賀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10周年,并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教師節問候。劉延東在接見師生和校友代表時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最高尚最光榮的職業,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她希望廣大教師要有大愛之心、敬業之志、篤學之風、創新之勇、為師之范。
“老師,司馬光砸了別人家的缸,要不要賠錢?”“老師,什么是缸?”“老師,為什么用缸裝水,司馬光家沒繳水費嗎?”
——課堂上,小學生的提問讓教師措手不及。前不久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育才小學舉辦的“育才講壇”上,教育專家錢志亮提醒,時代不同了,教師備課時千萬不要忘記“備學生”,通過正確的引導實現高效課堂、有效教學。
學校督導評估要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一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學校教育教學是否適應全體學生發展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標準。二要堅持以學校發展為重,切實推動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三要堅持規范辦學行為與鼓勵辦出特色相結合,在督促學校依法辦學、規范管理的同時,更注意保護和發揮學校的個性和特點,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
——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就《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他們為什么要走?
——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不是個新問題,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在基礎教育階段,這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在教師地位和收入不斷提高的今天,面對男教師依然流失的現象,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為什么要走?”最近,《中國青年報》記者的調查顯示,男教師之所以“逃離”基礎教育,有怕被主流社會“落下”、教育抱負難以施展等諸多看不見的隱痛;換言之,對應試教育環境的擔憂和失望,令不少男教師最終選擇離開。
“家長教育”是教育資源的富礦。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研究員張志勇在《中國教育報》發表文章指出,“家長教育”不僅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更是對學校教育相對缺位的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補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教育”具有獨特的、不可或缺的價值和作用。“家長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長在家庭中進行的對子女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活動;“家長教育”,則是指在學校家長委員會組織下,由家長在校內外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