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鳳,胡有君,黃金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心理護理·
男性同性戀抑郁癥26例的心理干預
曹林鳳,胡有君,黃金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總結26例男性同性戀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干預。同性戀抑癥患者心理表現為病恥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通過支持性心理干預和認知心理干預,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干預前(25.54±5.46)分、干預后(14.42±6.49)分。
男性;同性戀;抑郁癥;心理干預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30
同性戀是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對異性戀者雖可有正常的性行為,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系[1]。國內外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成年男性中2%~3%存在同性戀現象。許多研究顯示,男性同性戀是各類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群,其中抑郁癥的比例非常高。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精神衛生科門診接待了男性同性戀伴有抑郁癥26例,現將心理干預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例,均為男性;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3±2.5)歲;金賽性取向量表評分[2]均為5分(主要為同性戀,偶有異性戀行為)或6分(絕對同性戀);文化程度:初中3例,高中5例,大專12例,本科5例,研究生1例;均符合CCMD-3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1],予相應治療和護理干預。
1.2 療效評估
1.2.1 評價量表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是評定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工具。含24條目,主要為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睡眠問題、工作和興趣、遲緩、激越、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胃腸癥狀、全身癥狀、性癥狀、自知力、絕望、自卑等,每條目用0~4分5個級別評分,總分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嚴重。本組采用HAMD總減分率進行療效評定,即減分率≥75%為臨床痊愈,≥50%但<75%為顯效,≥25%但<50%為有效,<25%為無效。
1.2.2 評價時間 在干預前、干預2周末、干預4周末、干預8周末進行HAMD評定。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時點比較用SNK檢驗。
1.4 結果
1.4.1 26例患者心理干預前后HAMD評分均值比較 見表1。
表1 心理干預前后HAMD評分均值比較(±s,分)

表1 心理干預前后HAMD評分均值比較(±s,分)
注:1)、2)、3)分別表示與干預前比較
1.4.2 26例患者心理干預后療效評定 見表2。

表2 26例患者心理干預后療效評定(例,%)
眾多研究顯示,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癥狀,促進抑郁癥患者適應社會[3]。本組心理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干預和認知心理干預。
2.1 支持性心理干預 同性戀人群的抑郁癥狀多來自社會的排斥和歧視,心理特征表現為病恥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支持性心理干預是一對一治療,使用直接的措施改善癥狀,維護、恢復或提升自尊、自我功能和應對技巧[4]。因此,首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患者,在第1次交談時就明確告知,同性戀不是病,國際疾病診斷系統(ICD-10)、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已經將同性戀排斥在精神障礙之外,以消除部分男性同性戀具有的“病恥感”。其次,給予情感支持,對患者的抑郁情緒及目前的社會適應障礙表示同情,并明確表示愿意給予幫助和支持,獲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針對部分社會適應障礙明顯的抑郁癥患者,介紹杭州男性同性戀主要聚點,通過同伴生活的展示,點燃患者的生活信念。再次,對陪同的家屬或朋友進行解釋,強調性取向不同本身不是病,但患者因為有抑郁癥狀,會影響其社會功能和適應能力,所以需要支持和鼓勵,特別是男性同性戀的父母對患者的性取向最難以接納,這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讓親人接納患者。最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現實,勇敢面對自己的現狀,努力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與患者充分探討目前和今后的工作或學習生活,幫助分析和解決面臨的困難。本科對26例男性同性戀進行了以上方式的心理支持,患者能夠基本認同同性戀為非疾病的觀點,也感到自己的處境得到了周圍人及家屬的認可和同情,內心沖突減少,抑郁情緒逐漸改善。
2.2 認知心理干預 有報道[5],對抑郁癥的認知歪曲主要存在三個領域(自我、世界和未來的消極認知三聯征)。誤解、邏輯錯誤、歸屬錯誤等認知歪曲被認為可導致煩躁不安情緒和適應不良行為,當行為反應證實和放大消極歪曲認知時惡性循環將持續下去[6]。因此,對男性同性戀抑郁癥患者實施個別認知心理干預。建立治療聯盟,與患者和家屬進行直接、誠懇的心靈交流,建立起相互信賴的治療性關系。認知評估:收集患者資料,了解其成長背景和人格特征,充分應用語言、眼神、表情、姿勢對患者表達理解和同情,引導患者袒露心聲,為其提供情感宣泄渠道,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其心理模式進行恰當評估;識別錯誤認知:采用提問、指導患者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發掘和識別其自動化思想、認知性錯誤等負性思維模式,找出其中不切實際的非理性成分,通過記錄、澄清、闡述等方法,幫助患者分析不恰當的行為和情緒反應,認識自身存在的心理缺陷;認知重建:通過改變自動想法,糾正其歪曲的認知,使他們認識到“我是幸運的”、“我是討人喜歡的”、“別人能夠信任我”、“我喜歡挑戰”、“沒有什么可以嚇倒我”、“不論發生什么,我總能應付”,幫助患者選擇有責任的行為,制定有意義的行動方案,逐步達到對生活的有效控制,并讓患者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新的應對技巧:社會應對方式與抑郁癥狀相關[7],鼓勵患者多與社會交往,學習“有彈性”的社會應對技巧,提供自身的抗應激能力,同時讓幾位杭州男性同性戀組織的志愿者,對患者開展同伴教育和支持,通過同伴生活的經歷和實踐來提高社會應對技巧。本組26例男性同性戀患者具有基本共同的認知偏差,存在:“自己這樣是一個錯誤”、“我很愚蠢”、“無論做什么,我都不會成功”、“在別人面前我不自在”、“世界對我來說很可怕”等負性或非理性認知,通過8周一對一的認知心理干預,患者能夠認識到自身認知模式的弊端,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改變非理性認知,并加強學習、提高社會應對技巧,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男性同性戀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現為病恥感、缺乏生活信心、期待情感支持。通過支持性心理干預和認知心理干預,使患者抑郁情緒得到有效改善,家庭生活、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有明顯提高。
[1]陳彥方.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2]Kinsey AC,Pomeroy WR,Martin CE.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M].Philadelphia:W.B.Saunders,1948.610-666
[3]葛秋華,王元姣,葉祥明,等.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11):984-985.
[4]Winston A,Pinsker H,McCullough L.A review of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J].Hosp Community Psychitry,1986,37:1105-1114.
[5]Bockting CL,Kok GD,Vander KL,et al.Disrupting the rhythm of depression using Mobile Cognitive Therapy for recurrent depress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 and protocol[J].BMC Psychiatry,2011,4(11):12.
[6]Wright JH,Basco MR,Thase ME.Learning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An Illustrated Guide[M].Arl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2006:50-51.
[7]江平意.住院患者抑郁傾向與應付方式的相關分析[J].護理與康復,2009,8(4):280-282.
R493
B
1671-9875(2012)08-0767-02
曹林鳳(1981—),女,本科,護師.
2011-10-13
黃金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