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萍,張艷陽,王華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短時配置班的設立和體會
宋 萍,張艷陽,王華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總結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設立短時配置班的實踐體會。根據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工作特點,采用固定護士與短時護士結合運作模式完成靜脈用藥配置工作。通過對短時配置護士建立準入制度、完善崗前培訓、加強配置環節質量監控等手段,既保證了每日靜脈用藥配置量的按時完成,又保證了靜脈用藥配置質量。
靜脈用藥;配置中心;短時配置班;質量控制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37
實現靜脈注射藥物的安全、無菌配置是現代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靜脈用藥集中配置中心(以下稱配置中心)的建立及發展順應了這一趨勢[1]。本院配置中心于2009年11月底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采用藥護合作模式,護士參與藥物沖配環節工作。隨著配置病區的拓展,配置中心遇到了工作量上升所帶來的難題。為此,本中心通過與各科室協調增設短時配置班,即每天根據藥物調配的不同高峰時段由臨床科室抽調若干短時護士參加靜脈用藥沖配工作,以解決單位時間段人力緊張的狀況?,F將“短時配置班”的設立和體會介紹如下。
本院擁有病床約2 000張。配置藥液包括化療藥物、靜脈營養液、抗菌藥、普通輸液、抗菌藥皮試液,涵蓋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處理,日配置量約(4 800±220)份。工作時間6∶00~20∶30。按藥物使用順序長期分5個批次配置,第1批次藥物確保9∶00之前送達科室,第2~3批次藥物分別在10∶30、11∶30前送達科室,第4批次藥物在15∶30前送達科室,第5批次藥物19∶30前送達科室。臨時批次藥物從醫囑開立到藥物使用要求控制在2h內。每日上午配置量約占全天量的65%~70%,其中6∶00~8∶00是配置最集中的時段,配置量占全天的50%。
6∶00~8∶00,參加沖配工作人員最多,安排32~34人。8∶00~10∶00是配置次高峰,安排14~16人。12∶00~14∶00配置人數約7~8人。其余時間點安排人數3~5人。
2.1 配置中心護士安排 本配置中心設護士長1人,固定護士有20人。護士排班執行彈性排班制,排班方式見表1。

表1 配置中心護士排班
2.2 短時配置班排班 短時配置班分全天1班、全天2班和配置早班,每天安排18~19人,排班見表2。早班抽1人次/(科室·d),連續7d,每天工作時間2h;全天班抽2人次/(科室·周),每天工作時間7.5h。配置中心護士長按月給臨時配置班排班,排班表護理部審核通過護理信息網發布。早班和全天班采用循環滾動方式,根據科室特點可固定排班模式,如固定配置早班或某一時段固定全天班。同時為盡可能避免臨床排班的不利因素,允許新一輪排班未實施前,臨床護士長可與配置護士長聯系協調換排。

表2 短時配置班排班
3.1 建立短時配置班護士準入制度 短時配置班護士必須取得護士職業資格證書并能獨立當班;規定首次參與配置中心靜脈用藥配置或未參與配置中心靜脈用藥配置間隔超過3月的護士,正式到崗前1周需接受實踐培訓2h,首次參與者還需接受理論知識培訓。
3.2 崗前培訓 采用講課、觀看DV以及操作實踐等多種形式進行崗前培訓。配置中心護士長或資深護士給予授課,重點講解配置中心規范條例、操作臺使用、藥物配置要求;組織觀看藥物配置流程DV。配置中心每周二、五8∶00~10∶00開放實踐培訓,指定高年資護士進行操作實踐指導2h,包括環境熟悉、適應,標準著裝,帶無菌手套進行無菌操作的要點,如何使藥物抽吸干凈的竅門,常見靜脈用藥配置的特點以及常見配置錯誤的防范措施。
3.3 質量監控 制定標準化作業規程并上墻公示,包括靜脈用藥配置操作流程、出入配置中心流程、更衣流程等,以便操作者對操作規范能一目了然。每日落實責任班現場質量巡檢,督促、提醒短時護士遵循操作規范,糾正錯誤,如藥液抽吸不凈、無菌操作不規范、配置工號漏簽名、非全量藥物沖配方法錯誤等。對發生的錯誤每天采用表單方式收集,責任組長每天查看,特殊事例當天匯報護士長,每月整理、制表、匯總,護士長通過月統計表了解配置工作質量情況,定期反饋臨床護士長和護理部。同時,在配置操作間建立護護溝通交流板,將最新發現隱患或配置要點及時與短時護士溝通,以便更快地傳遞信息。
4.1 短時配置班設立前后的人員數及工作量見表3。

表3 短時配置班設立前后的人員數及工作量
4.2 短時配置班設立前后配置中心月護理差錯發生率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配置中心內部發現或杜絕護理差錯約為28起/月,6個月內臨床科室反饋靜脈用藥配置護理差錯為0起;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配置中心內部發現或杜絕固定護士引起的護理差錯約為20起/月,而短時護士由于剛加入配置中心,對工作流程、藥物名稱、使用方法、劑量均不太明確,致使起初數月內差錯發生數居高不下,最高109起/月,經不斷地總結、擬定對策,目前短時護士配置差錯發生基本維持在20~25起/月,10個月內臨床科室反饋靜脈用藥配置護理差錯約10起。
5.1 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和確保配置業務量完成 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使用是護理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2]。徐軍等[3]調研30個病區靜脈用藥集中配置每月可節省39.8名護士。鑒于配置中心工作的特殊性,若只是固定護士參與配置工作,就會出現高峰時間段人力資源配備不足,尤其是上午無法實現藥物配送及時性,而下午隨著工作量減少,又會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4]。病房6∶00~8∶00雖然晨間護理逐步開展,但顯然不是工作的高峰時間段,中心巧妙利用中心工作的特殊性,與病房高峰時段的錯時性,盤活有限的人力,相比以往的配置方式病區護士更歡迎集中配置,因此,對于短時配置班也給予了一定支持,促進配置工作開展。2010年6月啟用短時配置班,科室抽調護士參與藥物調配,這一舉措改善了配置中心人力匱乏的狀況,使得在之后的10個月,配置病區增加36個情況下能按時完成普通病房靜脈用藥調配及3個監護病房實現化療藥物和靜脈營養液集中配置,雖然配置中心內部發現和臨床科室反饋的護理差錯有所增加,但經不斷質量監督,護理差錯逐步降低。
5.2 促進配置中心與臨床各科室的交流溝通未采用短時配置班工作模式前,病區護士不了解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安排,對患者不滿與投訴不能作藥物配置方面的解釋。實行短時配置班工作模式后,臨床護士了解了配置工作的特殊性及整套工作流程,增進雙方的理解和溝通,更有利于配置工作的開展,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5.3 注重成品輸液的環節質量控制 短時護士來自臨床各病區,各科室每周抽調參與配置的護士不太固定,因此,如何確保成品配置的環節質量控制,是配置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中心每天設立專門崗位(3人)全程負責配置護士帶教、監查、質量評估,現場解決發現的隱患或問題,并做好相關記錄,周匯總,月統計,季度反饋;采用積分獎勵機制鼓勵大家呈報錯誤,以便暴露問題,改進工作。通過加強質量監控,使差錯發生率降低。
[1]吳曉燕,任俊輝,孟德勝.淺談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水平層流工作臺的操作與維護[J].中國藥房,2010,13(21):1208-1209.
[2]楊愛麗.高年資護士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J].護理與康復,2009,8(11):969-970.
[3]徐軍,張天華,周華.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成本核算的思考[J].護理與康復,2010,9(4):349-350.
[4]唐蕾,王安宜.在靜脈藥物配制中心實施彈性排班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5):56-58.
R197.323.2
C
1671-9875(2012)08-0782-03
宋萍(1970-),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2011-12-23
王華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