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曙光
《文選》陸善經注引書研究
尹曙光
本文分析了保存在《文選集注》中的陸善經注所征引92種書籍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所引內容與現存版本相差無幾,也有個別內容大相徑庭,還有一些則僅保留在陸注中。對于陸善經習引一些書籍的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賾。
文選;陸善經;文選集注;引書
《文選》陸善經注是流傳至今通行的李善注、五臣注之外,有確切注家可考的最大一家。對其研究目前尚寥寥可數,關注到其引用書籍的更付闕如?!段倪x集注》有陸善經注的23卷中,只有第四十七卷無引文,其余22卷均有征引,共引書92種,經史子集四部皆有涉獵。其中,經部23種、史部38種、子部21種、集部10種。史部征引的書籍種類和書籍次數均最多,其后依次為經、子、集部。67.3%的書,即62種書僅征引1次。11%的書,即10種書征引了2次。13%的書,即12種書征引了3~8次。6.5%的書,即6種書征引了13~15次。2.2%的書,即2種書征引了20~22次。
開元年間,陸善經曾與母煚、余欽、咸廙業、劉鄭蘭、蕭晟、盧若虛等同修《六典》。《舊唐書·經籍志》即以母煚的《古今書錄》為據,其四部分類的觀念當與陸善經基本相同。且《古今書錄》正成于開元年間,與母、陸二人撰修《六典》的時間大致相當。①《新唐書藝文志乙部史錄職官類》:“《六典》三十卷。開元十年,起居舍人陸堅被詔集賢院修《六典》,……乃命母煚、余欽、咸廙業、孫季良、韋述參撰?!瓘埦琵g知院,加陸善經。……二十六年書成。”《舊唐書·經籍志》:“(開元)九年十一月,殷踐猷、王愜、韋述、余欽、母煚、劉彥真、王灣、劉仲等重修成《群書四部錄》二百卷,右散騎常侍元行沖奏上之。自后母煚又略為四十卷,名為《古今書錄》?!闭\如宇文所安《迷樓:詩與欲望的迷宮》探討的求同的研究方法,它只研究文學共同畛域里文學的表現?!?〕母、陸的目錄分類觀念亦當基本接近,故陸善經所引書籍分類依《舊唐書·經籍志》之例進行分析。

表1 陸善經征引書籍種數及次數
陸善經所引經部之書共8類23種,即:
易類:《易》(3)②(3)表示共引《易》3次,僅引1次之書不標次數。后同。
尚書類:《書》(13),《尚書大傳》(2)
詩類:《韓詩》、《韓詩外傳》(2),《詩》(15),《毛詩草木疏》
禮類:《周官》(8),《周禮》,《禮記》(15)
春秋類:《左傳》(13),《公羊傳》,《國語》(4)
論語類:《論語》
讖緯類:《尚書琁璣鈐》,《樂汁圖征》
小學類:《尒雅》, 《方言》, 《蒼頡》篇、 《說文》,《字林》,《字指》(2),《字書》
易類:
陸善經引《易》有3處,所引之文分別見于《既濟》、《大過》、《明夷》。除引《既濟》為明顯筆誤,后2處均與《周易》內容完全相同。陸善經所引之《易》,當是《周易》?!杜f唐書·經籍志》所載均作《周易》,李善注亦作《周易》而不作《易》。陸善經還簡《尚書》之名為《書》,簡《毛詩》為《詩》,簡《禮記》為《禮》。書名的改變,如果并非善經率意而為,則可能隱含了五經隨時代沉浮的變遷。
尚書類:
引《書》13處,其中9處作《書》,兩處兼引《書》及篇名(《書禹貢》、《書微子之命》),1處引為《尚書》及篇名(《尚書禹貢》),1處徑引篇名(《舜典》)。所引較長之文,與今本相比,當是陸善經節引之?!杜f唐志》唯有《古文尚書》,不見《今文尚書》。而陸注有“《尚書禹貢》古文為《夏書》,今文為《虞書》也”之語,則《隋志》中尚存的《今文尚書》并未完全推出歷史舞臺。又陸善經有《古文尚書》注十卷,其當精于古文,故所引次數頗多。
《尚書大傳》見于《隋志》, 《舊唐志》已不見著錄。陸注引《尚書大傳》云: “受命者,固受天,非受諸人也。”當為是書佚文。
詩類:
引《韓詩》云:“以御嘉賓?!薄睹姟纷?“以御賓客。”見《小雅·吉日》。今《韓詩》已佚,但《舊唐志》尚有著錄。
《韓詩外傳》引有兩處,較長一處當為陸所節引。
引《詩》15處,皆基本同于《毛詩》。其中13處作《詩》,作《詩鄁風》、《小雅六月》各1處。鄁,同“邶”。
《毛詩草木疏》,原文“毛詩”二字漫漶不清,其引文與《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內容相近,書名及內容皆當陸善經節引之。
禮類:
引《周官》共8處,6處皆作《周官》,1處兼引篇名《周官掌皮》,1處作《考工記》。《考工記》自漢河間獻王已補入《周官》,已未獨立成書,且《隋志》和《舊唐志》均無著錄。故此處歸入《周官》。
《舊唐志》著錄禮部之書,已有周官、周官禮、周禮之別,不似《隋志》皆作周官禮。故《周禮》不并入《周官》之中。
引《禮記》的名稱有《禮》、 《禮》、 《禮記》、 《禮記》、《禮內則》、《禮月令》、《月令》,分別為2處、1處、4處、3處、1處、1處、3處。禮、禮為文字正俗之別。《禮》,又當為《禮記》之省稱。故其引文有僅標書名和兼標篇名兩類。所有內容皆與今本《禮記》相差無幾,較長的引文亦當為莭引。又陸善經曾參與《禮記·月令》的注解,是唐代又流行《月令》獨立成書。
春秋類:
《左傳》、《公羊傳》、《國語》之名,陸注皆同與李善注。雖然《舊唐志》分別著錄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外傳國語》,但唐人均簡稱之。
論語類:
《論語》所引僅1處,見《微子》篇。
讖緯類:
《尚書琁璣鈐》,陸注作“□□□□銓”,據其正文與《藝文類聚》及《文選·海賦》李善注對比后,校改。此書歷代書目均不見著錄,但李善注、《后漢書·律歷志》及《藝文類聚》帝王部均有所引。從內容上看,當屬讖緯類。
《樂汁圖征》歷代書目亦均不見著錄,但李善注和《隋書·藝術·蕭吉傳》亦引之。從內容判斷,應屬于讖緯類。
小學類:
《尒雅》①“尒”為“爾”之俗體。,《方言》,《蒼頡》篇,《說文》,《字林》,《字書》,《舊唐志》皆有著錄?!蹲种浮穭t僅見于《隋志》,著錄為:二卷,晉朝議大夫李彤撰。
引史部之書共8類38種,即:
正史類:《史記》(23),《漢書》(15),《東觀漢記》,謝承《后漢書》,《后漢書》(4),《魏志》(14)、臧榮緒《晉書》,《晉書》(20),《宋書》(5),《齊書》(3)
偽史類:《晉紀》(2),《晉陽秋》(2),《宋略》,《梁典》(8),《蜀志》,《吳志》(2)
雜史類:《周書》(4),《越絕書》(4),《世語》、《典略》
故事類:《漢武故事》,《西京雜記》
職官類:《漢官儀》
雜傳類:《三輔決錄》,《竹林傳》,《漢武內傳》
譜牒類:王僧孺《百家譜》(2)
地理類:《山海經》(3),《洛陽記》,《十三州記》,《衡山記》,《十州記》,《神異經》,《南裔志》,顧微《廣州記》,裴淵《廣州記》,徐爰《釋問》、《括地志》
陸善經所引史部類書最多,內容亦最多,尤其所引較多的《史記》、《漢書》、《魏志》、《晉書》等多為節引。
正史類:
陸善經引《史記》之處,部分是李善引《漢書》之處。因陸善經曾注過《史記》,而李善精通《漢書》,且著有《漢書辯惑》三十卷。故陸偏重《史記》,而李善重《漢書》。
引后漢史實,有《東觀漢記》、謝承《后漢書》、《后漢書》3種?!逗鬂h書》即范曄之書。
《魏志》,即《舊唐志》著錄之《魏國志》。
《晉書》,即《舊唐志》著錄許敬宗等撰之書。今作房玄齡等撰。
《宋書》,即《舊唐志》著錄沈約所撰之書。引《宋書》的,有1處徑作《宋志》,即《宋書符瑞志》。
《齊書》,即《舊唐志》著錄蕭子顯所撰之書,亦即今之《南齊書》。引《齊書》,有1處作《齊·州郡志》。
偽史類:
引《晉紀》,一處作干寶《晉紀》,一處徑作《晉紀》。雖《舊唐志》著錄有多部《晉紀》,但陸善經所注乃干寶《晉紀總論》之文,當亦為干寶之作,而非他人。
引《晉陽秋》,一處作《晉陽秋·武紀》。
《舊唐志》著錄《梁典》有何之元、劉璠各1種。陸注所引《梁典》集中在《宣德皇后令》和《奏彈曹景宗》二文中,前文首引《梁典》處作何之元《梁典》。故皆統歸于何書之中。
雜史類:
《周書》,即今《逸周書》。所引4處,“巧食聲,食繁未巧□□□□□?!薄皷|越侮食?!眱商幃敒椤吨軙坟摹?/p>
《越絕書》共引4處,其中3處作《越絕》。
《世語》,當即《隋志》所載《魏晉世語》,十卷,晉襄陽令郭頒撰。《舊唐志》已不存。
《典略》,魏郎中魚豢撰。 《隋志》著錄為八十九卷,《舊唐志》僅余五十卷。
故事類:
《漢武故事》,《舊唐志》著錄為二卷?!端逯尽吠?,書名為《漢武帝故事》。
《西京雜記》,《舊唐志》著錄為一卷,《隋志》為二卷。
職官類:
《漢官儀》,應劭撰,《隋志》、《舊唐志》皆著錄為十卷。
雜傳類:
《三輔決錄》,趙岐撰,摯虞注,《隋志》、《舊唐志》皆著錄為七卷。
《竹林傳》,袁宏撰,當為《晉書·文苑·袁宏傳》所載《竹林名士傳》三卷?!杜f唐志》著錄為《名士傳》。
《漢武內傳》,《隋志》著錄為三卷。《舊唐志》著錄為《漢武帝傳》二卷。
譜牒類:
王僧孺《百家譜》,《隋志》、《舊唐志》皆著錄為三十卷。
地理類:
《洛陽記》,《舊唐志》有陸機、戴延之各一種。參照李善注,陸注所引亦當為陸機所撰之書。
《十三州記》,當即《十三州志》,闞骃撰?!端逯尽分洖槭?,《舊唐志》為十四卷。
《衡山記》,《舊唐志》不錄。《隋志》著錄為一卷,宗居士撰。據《南齊書·高逸·宗測傳》: “著衡山、廬山記。”則宗居士即宗測。
《十州記》,即《十洲記》?!端逯尽贰ⅰ杜f唐志》皆著錄為一卷,東方朔撰。
《神異經》,《隋志》、《舊唐志》皆著錄為東方朔撰,前為一卷,后為二卷。
《南裔志》,當《隋志》、《舊唐志》著錄之《交州異物志》一卷,楊孚撰。明歐大任撰《百越先賢志·楊孚傳》: (孚)著為《南裔異物志》。
顧微《廣州記》、裴淵《廣州記》、徐爰《釋問》歷代書目皆無著錄。李善注《鐘山詩應西陽王教》引有徐爰《釋問略》。“略”字,有可能是涉下文所引《宋略》而衍,其名當與陸注同,為《釋問》。
《括地志》,李泰撰。《舊唐書·濮王泰傳》:“(貞觀)十五年,泰撰《括地志》功畢,表上之,詔令付秘閣?!薄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洖槲灏傥迨?。
引子部之書共8類21種,即:
儒家:《子思子》、《孟子》、《鹽鐵論》、《說苑》、《法言》、《新論》、虞喜《志林》
道家:《莊子》(5)
法家:《韓子》(2)
雜家:《淮南子》(4)、《論衡》、《風俗通》、《抱樸子》、《古今注》(2)、《玉燭寶典》
農家:崔寔《四民月令》
小說:《燕丹子》、《語林》、《世說》
歷算類:《九章粟米法》
兵家:《三略》
儒家類:
《子思子》,孔伋撰?!端逯尽分洖槠呔恚杜f唐志》八卷。
《孟子》,《新唐志》著錄有陸善經注《孟子》七卷,《舊唐志》無存。
《說苑》,劉向撰?!端逯尽分洖槎?,《舊唐志》增益到三十卷。
《法言》,揚雄撰?!端逯尽分洖槭寰?,《舊唐志》為六卷。
虞喜《志林》,即《志林新書》?!端逯尽分洖槿?,《舊唐志》為二十卷。
道家類:
陸善經引《莊子》云:“至樂乃假□?!苯癖静淮?,當其佚文。
法家類:
《韓子》,即今之《韓非子》?!稘h書·藝文志》著錄為五十五篇,《隋志》、《舊唐志》均為二十卷。
雜家類:
《論衡》,王充撰。《隋志》著錄為二十九卷,《舊唐志》增益為三十卷。
《風俗通》,即《風俗通義》,應劭撰。陸注所引“俗有不□□語,謂之東野之言”,為今本之佚文?!端逯尽分洖?三十一卷,錄一卷。梁三十卷。 《舊唐志》為三十卷。
《抱樸子》有內、外篇之別。陸注所引為內篇。 《隋志》著錄二十一卷,《舊唐志》二十卷。
《古今注》有史部伏無忌和子部崔豹兩種。陸注所引兩處內容相同,當為崔豹之作。其文與今《古今注·輿服》之文相異。
《玉燭寶典》,杜臺卿撰?!端逯尽?、《舊唐志》皆著錄為十二卷。
農家類:
崔寔《四民月令》,《隋志》、《舊唐志》皆著錄為《四人月令》一卷。蓋二書均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小說類:
《燕丹子》,《隋志》著錄一卷,《舊唐志》三卷。
《語林》,《舊唐志》不載,《隋志》著錄為:十卷,東晉處士裴啟撰。亡。
歷算類:
《九章粟米法》,歷代書目不載,見《晉書·律歷志上·嘉量》、《隋書·律歷志上·審度·嘉量》,故列入歷算類。
兵家類:
《三略》,當即《黃石公三略》。《隋志》、《舊唐志》均著錄為三卷。
引集部之書共10種,即:
《高唐賦》、楊雄《尚書箴》、傅玄《陽春賦》、《陸士衡集》(2)、《蜀都賦》、《劉琨集》、《陶淵明集》、《鮑參軍集》、陳琳《檄》、《張纮集》。
單篇的文章5篇,不知陸善經是從各作者的文集而引,或自其它總集而引。引楊雄《尚書箴》之文,亦見于《藝文類聚》職官部,但文句略有不同。引傅玄《陽春賦》,亦見于李善注和《藝文類聚》歲時部。陳琳《檄》即《檄吳將校部曲文》,引文與胡刻本、叢刊本《文選》有差異。
作者文集5部,均可看出陸善經比較注重選入《文選》的篇目在原來文集中的面貌。
現存陸善經注顯然是在被《文選集注》作者編輯后的一部分,雖不滿2萬字,但其引書多達92種,經史子3類其所引較多,集部則相對少得多。
經部類所引,一是徑引經書標明出處,一是引各經舊注及小學類書以解釋詞義。故其引五經及論語之外,引小學之書多達7種。對于日漸消亡的讖緯類書,陸善經也并不忽視,兩處引文彌足珍貴。
史部類所引最多,是因所注內容關涉歷史人物及史實較多。其中,引正史類又明顯多于其它史書。引梁代史實較為異常,共8處征引偽史類的《梁典》,而無一處引正史類的《梁書》。當是陸善經認為前者優于后書之故。正史以外的史書,主要用于補正史之闕失。13種地理類書,是所有小類種最多的一種。說明陸善經非常在意地理沿革和物產的形制。
子部類所引雖不及經史,但亦可謂豐富。作為唐代的經學大師,陸善經并不排斥諸子之書,亦足見其學問之廣博。
集部所引最為簡單,亦可見陸善經重視《文選》中詩文的本來面目。
〔1〕王瑛.求同之于辨異:探求一種新的比較文學研究方法〔J〕.當代文壇,2011,(4).
I206.2
A
1004—0633(2012)03—146—04
2012—02—04
尹曙光,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64
(本文責任編輯 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