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帶有思考地玩,帶有智慧地玩”,并把“玩”當做一項科學探究活動來進行。因此,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地開發游戲資源,適當地運用游戲形式,以便激活課堂,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科學知識的有效學習。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怎樣在科學教學中設計和開展游戲活動,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科學游戲活動的設計原則
1. 以學生年齡為前提,確保游戲具有較強可操作性
教師所設計的游戲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感興趣;并且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能令學生廣泛參與。如果游戲過于復雜或難于操作,那么就會大大打擊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同時也阻礙了教學的有效開展。
2. 以教材為指導依據,有的放矢地開展游戲
粵教版科學教材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緊扣《科學課程標準》,從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角度出發,選擇學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學生興趣的和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內容,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讓學生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掌握科學的方法,養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然而,在科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有時會在課堂上刻意地穿插一些與教學沒有緊密聯系的游戲。結果,一節課下來,學生在亂哄哄的游戲中收獲甚微。這樣一來,游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必須以教材為指導依據,有的放矢地開展游戲,不能純粹為了玩耍而開展游戲。
3. 以探究科學現象為目的,從“玩”中悟出科學道理
科學游戲必須具有探究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玩為學服務、以學引領玩,最終做到既讓學生“玩”得開心,又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觀察、發現、分析和操作能力,并從“玩”中悟出科學道理。
例如,在《看不見的空氣》一課中,筆者在導入新課環節中設置了一個游戲:表演魔術“搞怪的空氣”。先把漏斗放在一個空的透明的飲料瓶口,然后用膠帶粘住漏斗和瓶口,使它們之間沒有空隙,再把水倒進漏斗里。做完游戲后,讓學生觀察出現的結果:水留在漏斗里,沒有流進飲料瓶里。接著,讓學生猜一猜,“這是誰在作怪?”隨后,筆者揭示答案:其實這是空氣在作怪?!翱铡钡娘嬃掀孔永锍錆M了空氣,空氣占據了瓶子里的空間,所以使得漏斗里的水無法流進去。最后,筆者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空氣占據了瓶子,那你能看得見瓶子里的空氣嗎?就這樣,筆者順理成章地揭示了課題《看不見的空氣》。
魔術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作出各式各樣的猜測。答案一揭曉,就激起了他們對空氣的探究欲望。
4. 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為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
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資源的不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科學游戲,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游戲類型主要有三種:猜想類、觀察類和實驗操作類。
例如,在教學《物體與材料》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猜想類游戲。在課前把準備好的不同材料裝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讓學生把手伸進袋子,通過觸摸,猜一猜所摸到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安乱徊隆钡挠螒蚓哂休^強的趣味性,所以學生在該游戲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樂于通過仔細地觸摸和詳細分析來認識不同特征、不同材料的物品,從而培養學生的判斷力。
又如,在教學《壁虎與小貓》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觀察類游戲。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動物標本0IcfQWWpGW9dv/6MPgCvBbXpISR6XeJcaQaNyUF/B24=,了解壁虎與小貓這兩種動物的外形。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壁虎和小貓的運動方式,并將觀察結果填寫在表格里,從而得出結論:壁虎是爬行類動物,小貓是哺乳類動物。最后,出示多種動物圖讓學生進行分類。學生仔細地觀察壁虎和小貓的外形,明確地區分其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較好地區分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并能歸納出這兩類動物的一般特征,進而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的能力。
還如,在教學《紅番茄》一課時,在研究番茄的果實這一環節,筆者開展了實驗操作類的游戲。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和聞一聞。再讓學生切開番茄的果實,觀察果實的縱切面和橫切面。最后,說說有什么發現。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操作后,許多學生表示雖然對番茄的果實很熟悉,但是通過切開番茄果實,對縱切面和橫切面進行認真觀察,才真正了解其果實的結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
二、科學游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
組織和開展科學游戲活動要突出科學性,這是與其他游戲的根本區別。在組織和開展科學游戲之前,教師先要充分理解教材,明確游戲的教學目標;在組織和開展科學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地傳授科學知識,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性認識獲得科學知識。
以《看不見的空氣》一課為例,談談組織和開展科學游戲的策略。
1. 游戲活動的材料準備要適用、充分
游戲活動材料的準備是否適用、充分,直接決定了游戲的成敗。材料可以分教具和學具兩方面。
《看不見的空氣》一課需要準備:教具包括課件、空飲料瓶、漏斗、玻璃杯、水和實驗表格;學具包括小風車、空塑料瓶子和扇子各一個,多種形狀的氣球和塑料袋(保鮮袋)數個。以上材料缺一不可。
2. 游戲活動的操作要求應明確、規范
要保證每一個游戲活動能夠有秩序地進行,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必須要制定明確、規范的操作要求,包括實驗步驟、小組分工等。
游戲一:找空氣。
實驗操作要求:
(1)以六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可參照課本第45頁中的辦法,也可以小組合作設計出自己的方法來證明空氣的存在;
?。?)每一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找空氣的方法。
游戲二:捕捉空氣。
實驗材料:氣球、塑料袋和牙簽。
實驗操作要求:
(1)以小組的形式使用以上材料進行實驗;
?。?)用手摸一摸、壓一壓、拍一拍、抱一抱有什么感覺;
?。?)捏一捏,再放松有什么現象;
(4)刺穿塑料袋,手放在洞口有什么感覺;
?。?)組長把大家所觀察的結果填在實驗表中(見表1);
?。?)每一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結果。
游戲三:空氣有重量嗎?
實驗材料:一把尺子、膠帶、四根細繩和兩個氣球。
實驗操作要求:
(1)將細繩綁在尺子中央;
?。?)用細繩把氣球綁好,吊在尺子的兩端,使它與中間的距離相等,讓尺子保持平衡;
?。?)取下一個氣球并吹脹,然后用細繩綁起來不讓它漏氣;
(4)把吹好的氣球重新綁好吊在尺子上;
?。?)小組之間討論的問題:你發現了什么現象?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
總之,在游戲活動明確、規范的操作要求下,學生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游戲,并在游戲中收獲科學知識。
3. 游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要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
在科學游戲活動中,要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只是袖手旁觀,教師應在活動過程中適當地引導,以保證游戲活動更有效地開展。
例如,在《空氣在哪里?》這個游戲中,筆者提問:同學們,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請你們用手摸一摸周圍的空氣,能不能摸到?學生紛紛回答筆者的問題。隨后,筆者說:空氣,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證明它確實存在呢?讓我們動手找找空氣在哪兒??凑l的方法最多、最快!最終,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有目的地動手實驗,一步一步地揭開了空氣的神秘面紗。
三、以游戲形式將科學延伸至生活
課后,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有趣的科學游戲作為學生的周末作業,將科學知識從課堂延伸至生活。
例如:在教學《清清的水》后,布置以下的作業:
科學游戲《渾水變清水》
?。?)問題的提出:有時候,打開水龍頭,出來的自來水渾濁不清,讓人頭疼,怎么辦?
(2)你需要準備:一杯不干凈的水和磨碎的明礬末。
(3)實驗操作步驟:把明礬末放在水杯里攪拌幾下;觀察發生的現象。
?。?)問問父母產生現象的原因,或在網上查找資料。
科學游戲既是學生打開學習科學知識大門的鑰匙,又是學生探究科學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在科學的教學中適當地設計和開展游戲活動,不斷地研究如何以游戲活動來促進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小享小學)
?。ㄘ熑尉庉嫞盒焯O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