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教師中存在著不學習、不研究、不合作的現象。一些教師由于種種原因也變成了不喜歡讀書的教師。在我看來,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除了愛教書外,還要愛讀書,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周圍的教師,使教師的讀書習慣影響學生、影響校園、影響社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校園真正成為書香校園,讓我們的民族真正成為愛讀書的民族,讓愛讀書的習慣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下是我多年讀書獲得的幾點深切體會:
讀書,讓我品味美好人生
一本好書,使人興奮,使人樂此不疲,使人品而有味,讀而神往,讓人真正體會出讀書的樂趣與奮進的力量,從中感悟書香魅力和體察美好人生。當代教師中,雖說很大一部分人熱愛教育工作,但也有一些人出現了職業倦怠,認為書難教、課難上,紛紛找關系改行。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有幾次改行做行政的機會,但都被我拒絕,很多同事不理解我的選擇。其實,是我在教書和讀書中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以致于無法離開心愛的教育工作。
通過讀書,我向學生傳遞仁愛、善良、自信、誠信、奮進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和力量。看到學生健康成長,我進一步品味到了人生的美好。有時學生的一句留言、一條短信、一張明信片都讓我感動,都讓我更加堅定搞好教育工作的決心。無論是出差還是開會,我從來不忘記讀書,哪怕時間再緊也不忘完成自己的讀書任務,并且做好讀書筆記。通過讀書,我還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相互交流、探討,相互鼓勵,慢慢地開始寫一些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并在十多種報刊雜志上發表,更讓我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讀書,有書相伴的人生真美好!
讀書,讓我踐行學用結合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我們教師不一定都能成為名師,但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名師的態度。教師除了愛教書外,還要有成為教育家的理想,這就需要我們向教育家學習,要從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營養,熟讀他們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需要向當代的優秀教師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思想和感人的事跡;要誠心誠意地向學生學習,善于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在師生互學互勉中汲取營養。作為教師,要懂得踐行學用結合,走到哪里就要學到哪里,養成反思的習慣和寫作的習慣。
我在讀書的同時,養成了寫筆記的習慣,并定期整理,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寫隨筆,不斷地積累教育科研的資料。通過讀書,讓自己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阿莫納什維利的《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埃里希?費羅姆的《愛的藝術》等等書籍,對形成個人儒雅優良的品性修養、高貴優雅的氣質、睿智含蓄的幽默感等有著良好的催化作用。只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思考,同時轉化為實際探求,就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讀書,讓我成就教育理想
我剛走上教師崗位時,發現自己知識面狹窄,講課不生動,我開始反思,擠時間讀書來充實自己。漸漸地,學生愛聽我的課了,同事們也都說我書教得好,知識面廣。后來我又考進師范學院進修,認真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并利用假期在原來工作的學校進行教育研究。畢業工作十多年后,我的五個教育教研課題獲省、市級獎勵。2002年我參加湖南省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在自我介紹中談到想讓自己成為特級教師的理想。有了目標,我教書更具動力,更喜愛讀書,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2005年我終于如愿以償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2008年還成為了益陽市特級教師評審專家。
我越讀書,越覺得自己不知道的還有很多,知識和能力還很缺乏,這更讓我感受到迫切需要學習,因為我們教育學生,現在的學習要為適應未來的生活。因此,教師的學習和教育必須具有超前意識,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以求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的能力、研究學生的能力、自我調控的能力,讓自己不斷發展,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成就自己一生的教育理想。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