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從神農嘗百草、伏羲制九針開始,逐漸形成了包括中醫藥經絡文化、診療文化、本草文化、養生文化等在內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科學傳承、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必將有力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動力。
講清楚中醫基本理論
近年來,伴隨社會上出現“中醫熱”,偽“醫、藥、方”問題頻頻被揭露,加之中醫養生、保健等相關法規不健全,中醫藥事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11年9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中醫基本情況調查顯示,全國每萬人中中醫執業醫師僅有約3人,每萬人中中醫醫院床位數不到4張。
弘揚中醫藥文化、復興中醫藥事業,關于中醫的基本理論要講清楚,什么是陰陽五行、經絡是怎么回事等等,不能模糊,不能成為玄學,必須有現代科學的解讀,這樣它的科學性才能得以建立。此外,中醫的日用養生技術需要普及,這樣社會大眾才能從切身的體會中認可中醫的實用價值。
如何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理論?行業內普遍達成共識的概念是:以“天人合一”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我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行業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醫傳統的本源——醫道。中醫講求“相生”,西醫講求“相克”。中醫是治人之道,而不僅是治病之學。人為本,病為標。中醫不僅是應用科學,更是生命之道與自然之道的結合體、文化藝術與社會之道融合的產物。
正如傳統中醫理論經典代表作《黃帝內經》營造出的夢幻般詩情畫意的氛圍,為實現人類心理的協調與精神的和諧,提供了天人和通的文化背景與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醫道通于天道,亦通于人道。關于醫道的社會原理及其應用,雖然常被用“自然科學”來解釋,但是中華醫道,自然、生命、社會大一統的原理,卻永遠是人類精神本性的光輝展現。
大力普及中醫藥文化
復興中醫藥事業,中醫藥文化的普及工作至關重要,沒有這個基礎,就沒有群眾的支持,也就沒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不少有識之士,對中醫藥文化的復興不可謂不關切,大聲疾呼者也不乏其人,但是幾十年下來中醫藥事業的境況并未改變多少。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人們對于中醫的療效、中醫治本之策之于健康和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知之甚少。
只有社會大眾開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中醫,相信、主動接受中醫治療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信中醫藥、愛中醫藥、用中醫藥”的濃厚氛圍,中醫藥事業復興才能指日可待。
超越直接的經濟利益
中醫藥是最具實踐性和濟世精神的行業。對于中醫藥企業來說,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進中藥產業科學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企業唯有益于社會才有其存在價值。未來,中醫藥企業只有結合自身經營實際,超越企業直接的經濟利益框架,在堅持中醫傳統理論本源的基礎上,秉承中醫藥核心價值理念,依靠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官、產、學、研、醫”一體化技術創新新模式,推動行業發展方式轉變,才能在普及中醫藥健康理念、弘揚中醫藥國粹、振興中醫藥事業的征途上不斷創造新的卓越業績。
(作者為天津市武清區政協委員、權健國際自然醫學集團董事長)
責編/王志遠 陳楠 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