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適應新形勢下高校的發展,許多高校在具體實踐中逐步樹立了經營管理理念。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作用,探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當前高校加強經營管理,實現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 作用; 問題; 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校教育經費來源日益多元化,高校經濟活動內容也隨之日益多樣化。為了適應新形式下高校的發展,許多高校在具體實踐中逐步樹立了經營管理理念,高校不但要注重社會效益也要同時考慮經濟利益。在現代經營理念中,健全的內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礎,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認識高校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作用,探析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在高校現實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當前高校加強管理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在高校的作用
(一)正確認識高校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關系
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高校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學校資產安全、會計信息真實及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而制定與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業務程序。高校的內部控制是一個業務流程,這流程主要由控制環境、風險管理、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組成。評估高校內部控制,就是評估高校內部控制流程。在這個流程中監督要素是保證,只有持續有效的監督才能確保內部控制持續有效的運行,而這個監督要素就包含內部審計。同時,高校內部審計是對學校與資源利用有關的業務及其內部控制進行確認、評價和咨詢的活動。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包含動態監督職能、管理控制和決策服務的職能。高校內部審計動態監督的主要目標就是根據環境變化對內部控制實施持續有效的實時評價,以促進高校完善管理控制。因此,高校的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內部控制的其他要素相比又具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及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來體現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高校經營管理的客觀要求和合理保證
1.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高校經營管理的客觀要求
“七五”期間,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加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和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高校多渠道籌措經費格局的基本形成。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頒布,確立了我國高校獨立辦學的法人資格,高校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科研機構,是一個依法理財的經濟實體。“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實現了跨越性發展,高等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的格局更加穩定。在高校深化發展的同時,經費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學校財務管理的內涵與外延發生變化,樹立經營管理理念,保證資金安全,提高資金運營效率和效益,控制辦學成本,逐步成為許多高校的共識。
高校經營與一般的企業經營不完全一樣,高校提供的社會服務產品不能直接地以貨幣進行量化,它強調的是滿足人們的文化教育需求。同時高校追求的經營效益不僅體現在經濟收益上,也體現在追求人才質量、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社會收益上。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相似,高校經營也體現于人事管理、教學與科研管理、財務管理、預算管理、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招生就業等辦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并形成一個循環體系。因此,高校要提升核心管理能力,有效規避辦學風險和提高辦學質量,就需吸收企業先進的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管理理念。
2.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高校經營管理的合理保證
近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規模持續增加,據《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 689所,其中普通高校2 305所。由于高校擴招及高校“高、大、全”的辦學之風盛行,高校的經營管理問題凸顯。比如不少高校舉債嚴重,2006年起,中國高校貸款問題浮出水面,據調查,總額高達4 500億~5 000億元。2007年吉林大學“自曝”欠債30億元;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審計局又曝出消息:至2008年底浙江省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等5所市屬高校負債合計13.11億元;浙江大學通過賣地還債。深層次分析這些高校過度舉債的原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相同點:絕大部分都是由于沒有注重內部控制,嚴重低估風險所引起的。因此,只有建立有效、規范、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風險機制,重視內部審計監督、服務功能,才能合理保證高校的教育資金使用效率和辦學效益,防范高校的財務風險,有利于高校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高校經營管理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在進入市場經濟后,雖然我國大部分高校逐步建立的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發揮了保障高校健康運行的功能,但在發展及執行進程中也日益顯現出不少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認知不強
我國高校教育管理體制具有較重的行政色彩,高校各層級未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大多高校認為內部控制是管理層的責任,把內部控制看作是各種政策、文件和制度,形成重制度建設而輕制度執行;也有的高校把會計控制視為內部控制,形成重會計控制而輕管理控制,甚至有的高校內部控制觀念淡薄,形成較為嚴重的“內部人控制”。
(二)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
由于對內部控制認識的片面性,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不完善或缺乏系統性。首先,在高校的內部控制管理中,風險管理沒有得到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運行環境不斷發展或變化,變化管理是常規風險管理流程的一部分,而在高校的發展管理過程中,對于來自校內外新的諸如環境、財務等變化的風險管理關注不夠,高校的內部控制建設與高校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其次,內部控制活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控制活動包括兩個要素:政策和程序,即政策是設定應該做什么,程序是人們執行所述政策的行動。程序執行比書面政策更重要。而目前大多高校一方面各種規章制度眾多,另一方面有章不循、執行不嚴、違規不究。高校的控制活動相對乏力,容易出現控制漏洞;其三,信息和溝通存在障礙。信息和溝通是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生命線,它涉及管理層的態度、管理層的管理控制效果。因此,廣泛的信息來源和相關人員間的充分溝通與理解是內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環節。而高校對于信息和溝通并沒有充分認識,主要表現在各層級及各部門之間信息失衡。如大多高校內部控制的設計缺乏部門間的相互溝通協調,在實際執行中造成內部控制目標不明確、內部控制權責不清、內部控制措施得不到切實有效落實。
(三)內部審計體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由于高校管理層對內部審計不了解,導致高校雖然設置了內審機構,但組織結構不合理,隸屬關系不清或不高,機構形同虛設,內審獨立性較差。因此,高校管理缺乏持續有效的監督保障,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強。
(四)內部審計效能發揮不全
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不但包含動態監督職能,也包含了管理控制和決策服務的職能。但目前我國大多高校的內部審計職能受其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內部審計職能側重于監督功能,忽視控制、服務功能,內部審計工作不能滿足高校實現增加價值、提高辦學質量和改善高校的經營管理的良性發展的目標要求。
(五)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較弱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內審人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具體的業務指導,風險識別能力較差,不足以勝任內審工作。
三、完善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對策
(一)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知
1.內部控制是一種理念。內部控制不等同于內部控制制度,也就是說內部控制不僅存在于制度中,更存在于文化、意識和價值觀上,即內部控制不僅是規范管理的措施和制度,還應形成高校和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2.內部控制責任主體多元化。內部控制的實質就是要規范組織內部各組成人員的行為,也就是說內部控制不僅僅是高校管理層的事情,同時還關系到高校的每一位成員,不同層級的人員在學校的內部控制中承擔著各自的職責;3.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內部控制貫穿于高校各項業務活動,在行為或措施上貫穿到各項業務活動的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是一個定期評估、持續改進的過程,而不是單一會計控制行為。
(二)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1.加強風險管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的發展變化,高校管理內容與層次變得多樣化和復雜化,高校只有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良性發展。因此,高校應對引起風險的內、外事件進行識別、評估,當風險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發生變化時,能及時調整和應變,并采取應對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合理保證目標實現的過程。高校要把風險分析貫徹在高校日常的內部控制過程中,根據各種主要因素的變化評價對各種目標的實現有影響的潛在風險。2.建立控制措施。高校控制活動是對所確認的風險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證高校目標實現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組織控制與職務分離、授權批準控制、實物安全控制、預算控制等。只有控制活動落到實處,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取得應有的成效。因此,高校應更新控制觀念,把內部控制“內置”于業務流程,而不是凌駕于業務流程之上的“外置活動”(其三個基本環節為: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同時高校管理層應根據業務流程的持續進行,對其內部控制進行建設和完善,以達到預期的目標。3.加強信息與溝通。內部控制受到組織內部人員的影響,人員的行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規章制度的實施效率和效果。因此,高校應設計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控制程序,使內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能系統的在高校各層級和各部門間溝通,并讓執行控制活動的人員了解內部控制的內容,明確自己的控制職責,及自己的活動如何與其他工作相關,形成各內控執行人在日常業務活動中相互監督,有權拒絕明顯違法的事項并通過信息溝通反映業務管理中的不適當行為。
(三)完善內部審計體制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獨立評價的活動,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領導者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是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保證。高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賦予內審機構相當的獨立性, 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規章制度,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強化高校內部監督和風險控制,使內部控制得到有效落實。
(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職能
內部審計是組織為適應加強內部監督,提高管理效率設立的,即內部審計是為了滿足組織的要求。現代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應適應改革的發展方向,使內審工作的職能著眼于為學校改革發展服務,把服務意識融于整個審計過程中,在做好監督的同時為領導或部門提供可供參考的決策依據。內部審計的監督與服務職能并重,才能全面發揮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再控制的作用。
(五)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搞好內部審計工作離不開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首先,內審人員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促使其本身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德操行;其次審計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內審人員必須注重知識結構的更新和審計實務技能的提高,熟識國家的法律法令和經濟改革的方針政策,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在當今信息瞬變的時代,高校只有抓好內審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更新知識,才能適應高層次內部審計工作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聶慶芝.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129-130.
[2] 舒孝永.基于審計視角的高校內部控制建設[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0(1):39-41.
[3] 湖南省電力公司課題組. 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關系研究[J].華中電業財會,2009(1).
[4] 陳竹.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情況調查研究[J].財會月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