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最后關鍵時刻,還有不少人對宋楚瑜抱有“改邪歸正”與最后“棄選助馬”的期待,甚至還認為宋楚瑜是“深藍”。那么,宋楚瑜是藍是綠是橘,是何種政治立場,在大選中扮演何種角色,仍是需要客觀分析的。
宋楚瑜主導成立的親民黨,以橘色為標志,因此被稱為“橘營”。不過,宋楚瑜與親民黨主要成員主要來自國民黨,政治立場相近,支持群眾基本一致,因此,宋楚瑜及親民黨一直被認屬于泛藍陣營。但自宋楚瑜決定投入這次大選及在大選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及扮演的角色觀察,宋楚瑜逐漸“棄藍投綠”,不再屬于泛藍陣營,至多是“假藍”。
宋楚瑜在接受BBC專訪時表示,支持兩岸最終實現統一,因為統一是“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訂立的原則,受到外界關注,于是有人便認為宋楚瑜不僅是泛藍,而且是深藍。我們肯定宋楚瑜有這樣的勇氣與立場,認同兩岸統一。那么,這是宋楚瑜的真實政治立場,還是選舉語言?則要做客觀分析。這么多年來,宋楚瑜很少講統一,為何在大選期間喊統一,顯然更多的是選舉策略,是為了爭取深藍群眾選票,是為了分散馬英九的選票,而不是明確的認同與真正主張兩岸統一。
如果是主張兩岸統一的,最基本的政治立場與任務就是明確反對“臺獨”,反對堅持“臺獨”的民進黨。但宋楚瑜可以嚴厲批馬打馬,但卻從沒有對民進黨的“臺獨”言行有任何批評與指責。如果是主張兩岸統一,宋楚瑜就應該批判強烈反對兩岸統一、強烈主張“臺獨”的“臺獨”媒體,與其劃清界線。但事實上“臺獨”媒體成為宋楚瑜與親民黨的“打馬批馬”的政治舞臺,已與“臺獨”勢力同流合污的宋楚瑜,顯然不是“深藍”,而是“假藍”,是典型的“藍皮綠骨”。
宋楚瑜還公開表示統獨是假議題,就是說獨立是假的,統一也是假的,可見他沒有明確一貫的統一立場與態度。是否有明確一貫的政治立場與主張,是判斷政治家還是政客的主要標志,顯然宋楚瑜是政治投機家,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近來宋楚瑜還不斷強調“臺灣精神”、“臺灣價值”,日前又提出“兩岸要在臺灣有尊嚴、人民自主、經濟發展為主以及以臺灣為利益核心下維持現狀”,都是民進黨的基本主張,尤其是“臺灣人民自主”與民進黨的“住民自決”已沒有質的區別,違背兩岸統一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的基本思想。
宋楚瑜參選的重要政見之一是超越藍綠,顯然已自認不再屬于泛藍,也不屬于泛綠,而是要成為超越藍綠的新勢力,不論是過去親民黨的橘還是混合后的其他新顏色,可以肯定宋楚瑜已不再認為自己是藍營,那么為何還有兩岸學者將其歸為藍營?顯然是舊思維,沒有跟上臺灣政治時代的發展。
宋楚瑜是藍是綠,可以從他在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做出分析與判斷。宋楚瑜在這次大選中首先是扮演了“分裂泛藍”的角色。島內藍綠力量逐漸接近,“雙英”競爭激烈,原本屬于泛藍的宋楚瑜堅持獨立參選,導致泛藍分裂,讓馬的選情更加艱難。其次是扮演“打馬”角色。綠營打馬不足為奇,本來就是敵對的政治陣營。最令人意外的是,宋楚瑜與親民黨人士成為這次選舉“打馬”最具殺傷力的狠角色,從頭到尾處處打馬批馬,對馬選情的傷害不亞于宋的直接參選。三是扮演“棄馬助蔡”角色。宋楚瑜明白,他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當選的,而要將他的政治仇敵馬英九拉下臺,只有讓蔡英文當選才能真正實現將馬拉下臺的目的,于是宋楚瑜及他的打手全力“打馬”,同時為蔡的“宇昌案”與蘇嘉全的“農合案”竭力辯護。最后是扮演傷害兩岸關系發展的角色。宋楚瑜口口聲聲要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但他一意孤行參選到底,制造島內“反獨”統一戰線,分裂泛藍陣營,削弱泛藍力量,尤其是企圖通過“打馬助蔡”讓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就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傷害。最后的結局不論是馬勝還是蔡勝,宋楚瑜永遠是輸家。若馬勝選,宋楚瑜將徹底失去政治舞臺;若蔡勝,也許宋楚瑜會在“臺獨”政權中撈到一官半職,但可能只是民進黨執政不力的替罪羊,隨時會被丟棄,同樣不會有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