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的10年間。成交額從每年十幾億元到近年每年已經達到幾百億元。拍賣市場的火爆。引發了整體藝術品市場的“瘋狂”。
每天清晨,嘉德國際拍賣公司還沒有開門,門前就早已經聚集了幾十位送拍品的藏家。“我們專門有兩三個專家負責‘看門診’,全職負責接待他們,有時還會請部門經理出來。他們希望自己拿來的東西是對的、是好的,希望能得到市場的認可,甚至一下子能拍一個天價出來。藝術品不像是股票,炒股純粹是為了賺錢。藝術品很容易讓人著迷,再加上這里面有升值的可能性,使得很多人就像著了魔一樣。”嘉德董事總裁王雁南女士如此描述了一般市民和藏家對拍賣寄予的關注和熱情。2011年對拍賣行業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幾家京城著名拍賣公司均戰績不俗,賺得盆滿缽滿。嘉德推出的中國書畫、瓷器家具工藝品、中國油畫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寶翡翠部分,總成交額達到了38.58億元。保利公司總成交額49.2億元,匡時公司總成交額18.15億元。更有元《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破億元大關。“2011年市場表現更趨理性,藏家更趨成熟,更加關注藝術本身內在的價值,我們相信整個藝術品市場會以更加穩健的態勢向前發展。”王雁南說。
回眸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的10年間,成交額從每年十幾億元到近年每年已經達到幾百億元。往年,一件藝術品拍賣價超過千萬元,就算得上新聞了。但從2010年開始,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級拍品比比皆是,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元,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2011年春拍中,保利公司推出的北宋黃庭堅《砥柱銘》手卷以4.368億元成交;元王蒙《秋山蕭寺圖》立軸以1.3664億元成交;清錢維城《雁蕩圖》手卷以1.2992億元成交;嘉德公司推出的張大千《愛痕湖》橫批以1.008億元成交,這也是中國近現代書畫第一次突破億元大關。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副秘書長秦杰認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頻現“億元拍品”并不是偶然,這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長期發展過程中必然經4dNgauDoZyjDJZ/fcgeiOg==歷的一個階段。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爆發的2007、2008兩年的沉默之后,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好轉和大量流動資金的涌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好藝術品收藏市場并不斷進入。
拍賣市場的火爆,引發了整體藝術品市場的“瘋狂”,不僅傳統的書畫、玉石、瓷器等藏品獲追捧,藝術文玩的一些雜項收藏,如景泰藍、文房用品、銅器、沉香等,以及另類收藏,如精品酒、郵幣卡、火花等也集體升溫,范圍涵蓋了各級市場。“普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然是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財富集聚越來越快;其次,全民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個歷史高位;同時,世界范圍內的通脹壓力,也讓財富的擁有者或管理者們需要尋求貨幣避險的渠道。”專家如此分析市場普漲的原因。
回眸如此“瘋狂”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給人印象更多的是“炒字當先”。2010年一件明代黃花梨交椅以6880萬元的高價成交,創出黃花梨家具的新紀錄。幾個月后,一張起拍價為1600萬元的古琴最終以1.37億元高價成交,不但創造了古琴的世界紀錄,還創造了世界樂器的最高拍賣紀錄。另一張王世襄舊藏古琴以1120萬元易手,相比2003年220萬元的價格升值超過4倍。市場人士表示,總體而言,雜項藏品在2010年表現最突出,私人專拍的數量、總成交額、單件拍品的成交價格均創歷年之最,拍賣的地域范圍亦超過往年。公開的信息大多反映的是藝術品二級市場(即拍賣市場)的狀況,藝術品市場實際上是由拍賣市場、文博市場、藝術品公司等多層面構成,拍賣數據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還不能體現市場全貌。在中國書畫、瓷器、玉器等傳統收藏大項的高價比照下,文玩雜項類或另類藏品顯然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這一差距,給許多新人門的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然而,投資藝術品也并不意味著毫無風險。對藝術品投資者而言,風險主要在于對藝術品的鑒別能力與變現能力,即購入真正的藝術品以后,能否盡快出手變換成現金。這是藝術品投資者,尤其是資金較有限的中小投資者所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于目前贗品充斥的藝術品市場,買了贗品尚不知,買了次品尚不知,因為被“托”多花錢尚不知,因為炒作多花錢尚不知,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文化學者吳樹經過多年對國內文物市場的調查研究,曾寫過報告文學《中國文物黑皮書》,引起文物界巨大反響,對中國文物市場的現狀進行了實景式描繪。他用8個字概括這個市場:“市場繁榮,亂象叢生。”
“除了像嘉德等大的拍賣公司對贗品把關比較嚴格,一些不良的拍賣公司只要給錢就賣,拍賣贗品的現象非常突出。”吳樹說,之所以拍賣公司能夠公然拍賣贗品,在于有《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保護,“拍賣人只要在拍前聲明不保證拍品真偽,便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此,國內此前出現的多次文物贗品官司多是以敗訴告終。然而重重陷阱并沒有削減全民投資藝術品的熱情,人們似乎只盯住了藝術品動輒翻倍的“神話”。
在很長一段時間,藝術品交易市場“漲勢”仍將持續。近期熱點將更集中于古代藝術精品和材質稀缺性藝術品方面。“任何古玩都是現玩。當代工藝精品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鑒定門檻也相對較低,市場的注意力將會逐漸轉移到這方面,以后價格肯定會漲。”上海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覺得對于新入門的中小投資者選擇風險相對小的當代工藝品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在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資本時代”的現狀,瓷庫中國專家給出的建議是:傳統藏家的資金規模有限,主要是因賞而藏,對投資收益的時間沒有特別明晰的界定;而資本投資一般都是“海量級”的規模,有嚴格的收益期限與目標,目標是利益最大化。由于后者有明確的進退時限,一旦確定進場,就會不惜重金砸出天價,退出時則不計后果,容易造成市場波動。因此,藏家需要有更加理智清醒的判斷,不能盲目地追“高”、追“熱”。對于一些價格波動較大的藝術品門類,更要注意規避風險,不可盲目跟風,所以藝術品投資一定要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