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該市地處祖國北疆,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接草原鋼城包頭市,西鄰煤都烏海市和神奇遼闊的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國家新興能源基地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礦產資源豐富的蒙古國接壤, 369公里國界線上有甘其毛都和巴格毛都兩個口岸,黃河流經345公里。全市總面積6.44萬平方公里,轄一區二縣四旗,總人口174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地區。區位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緣、人文、資源特點突出,發展潛力巨大,在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甘其毛都口岸基本情況
2011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06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27.71%。其中,進口量完成102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25.43%;出口完成44.4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20.60%。完成貿易額157636.5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3.47%。其中,進口額97247.74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57%;出口額60388.8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28%。出入境人員429351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7.20%。其中,入境214024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7.30%;出境215327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7.00%。出入境車輛292874輛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5.80%。其中,入境145465輛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4.40%;出境147409輛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7.30%。
二、巴彥淖爾市區位和地位優勢
甘其毛都自古就是中蒙邊民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其作為主要商道的歷史可追溯到元明時期,在蒙古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區域經濟位置上,巴彥淖爾市處在歐亞大陸橋上,是環渤海經濟圈通往華北連接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甘其毛都口岸位于中蒙邊境線的中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正南方,是中國距離烏蘭巴托最近的對蒙口岸,是蒙古國與中國及亞洲國家國際間溝通最近的通道,對蒙來說也是氣候條件、經濟發展和人居最好的地區之一。巴彥淖爾市口岸建設及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已具備邊境貿易、進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等基礎功能。巴彥淖爾是國內國際重要交通樞紐。按照國家“五橫五縱”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規劃,市政府所在地臨河區將是“一橫一縱”的交匯點。一橫,東起天津經北京、包頭到臨河,通往哈密,直到新疆的土爾尕口岸,將是一座新的歐亞大陸橋;一縱,北起臨河向南經銀川、蘭州、昆明、南寧直達廣西防城港。向北建設西小召至甘其毛都口岸鐵路,蒙古國也正在規劃建設甘其毛都口岸至烏蘭巴托鐵路。隨著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巴彥淖爾將形成鐵路、公路、航運綜合交通體系,戰略區位優勢將得到極大提升。
全市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一產比重趨于下降、二產比重快速提高、三產比重逐漸提升的演進趨勢,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20:56:24演進為2011年的18:558:25。2011年工業占GDP比重達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