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已成為第二大腫瘤危險因素
據(jù)英國癌癥研究所近日發(fā)表的一項報告表明,超重或肥胖是腫瘤的第二大重要危險因素。
該報告顯示,吸煙至少與14種腫瘤有關。超重是第二大腫瘤病因。身體里多出來的這些脂肪并非“廢物”,它們釋放激素或其他化合物,使機體細胞更快分化,從而使患癌風險大大增加。
研究者對2011例受試者進行了調(diào)查,其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別為32%和26%。63%的受試者同意超重是腫瘤的危險因素。盡管87%的超重或肥胖受試者表示愿意減肥,但64%的受試者缺乏意志力。29%的受試者按照指南建議,每天攝入5份(400克)水果和蔬菜。僅23%的受試者達到指南推薦的運動量,即每周堅持中等強度運動至少2.5小時。
中國抗癌協(xié)會理事長郝希山院士表示,在我國,居民超重或肥胖的發(fā)生率在逐年增加,而導致超重的不健康膳食及缺乏體育鍛煉都會顯著增加患癌風險。然而,改變既有的生活方式并非易事,這種心動但還沒行動的狀態(tài),是肥胖人數(shù)持續(xù)攀升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指出,優(yōu)化飲食結構和加強運動是超重或肥胖人群預防癌癥的關鍵措施。攝入高纖維飲食可降低腸癌風險,而常攝入紅肉(包括新鮮的、剁碎的或冷凍牛肉、小牛肉、豬肉或羊肉)或加工肉類(包括香腸、臘肉和火腿)則增加腸癌風險。
飯吃六分飽 可延長壽命20年
《博物志》曰:“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宜。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損。”這種飲食法則在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提倡了,認為飲食攝入過多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減短壽命。此觀點近年來也逐漸得到現(xiàn)代科學的證明,而不再是一句理論上的話。
2012年倫敦英國皇家學會夏季科學展會上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稱,調(diào)整飲食有助延緩老化,抵御老化引發(fā)的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癌癥等多種疾病,每頓只吃六分飽,可以使壽命延長20年。這項新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健康衰老研究所研究人員完成,旨在研制一種有望抗擊“衰老”疾病的新療法。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如何可以抵消衰老的負面影響,進而使預期壽命增加幾年甚至幾十年。
人體通過對食物的攝取,從環(huán)境中獲得維持機體運轉(zhuǎn)的水分、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以及各種微量和常量元素等。如果飲食的攝入量和結構都處于合理狀態(tài),就能很好地維持機體的運轉(zhuǎn);反之,運轉(zhuǎn)就會發(fā)生失常。因為在飲食攝入量不十分充足的情況下,機體的各個部分就會去協(xié)調(diào)物質(zhì)的供應,盡量做到合理化,免疫系統(tǒng)也會積極“搜索”病變細胞并吞噬它們。而在攝入過多,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機體就開始懶散,從而導致機體功能的失調(diào),往往就會造成消化吸收系統(tǒng)的負擔加重。
科學家們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研究怎么抗衰老,怎樣延長壽命,其實生活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壽命的長短。飯勿食飽,實際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養(yǎng)生理念,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實施和一直堅持下去。所以在生活中大家吃飯時要禁忌以下幾點:
第一,忌狼吞虎咽。胃向大腦傳達飽漲信息需要大約20~30分鐘,如果吃得過快,往往大腦意識到吃飽了的時候其實所攝入的食物已經(jīng)超量。因此吃得慢些,你吃的食物將比平時少。
第二,忌吃零食。特別是要避免食用大量低纖維干食,如椒鹽卷餅或餅干,這些食物容易吃得過多,卻不會感覺到飽。可以多選擇含纖維和水分較多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湯,這些食物更容易有飽脹感。
第三,忌暴飲暴食。許多急性胰腺炎、膽石癥急性發(fā)作、心肌梗死、腦溢血,大多與此有關,要想保持健康的身體,飲食必須要有規(guī)律和適當控制。
貪食多食折壽,換句話說,是少食長壽。每頓少吃一點,就多長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