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都把雞蛋說成是高膽固醇食物,并強調常吃雞蛋會引起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于是,一些老年人“談蛋色變”,對雞蛋產生了恐懼心理,從此盡量少吃雞蛋,更甚者對雞蛋拒而遠之。其實,這是對雞蛋的一種誤解。
美國營養學家從雞蛋里提取出一種叫卵磷脂的物質,給心血管病患者每日吃4~6湯匙,3個月后,患者的血膽固醇均有明顯下降。原來,卵磷脂能干擾膽固醇的吸收,明顯減少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量;還有研究證實,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乳化成懸浮于血液中的細微粒子,而不沉積于血管壁上,并能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另外,卵磷脂對維持記憶力、分析及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老人適當吃雞蛋不但可以保護心血管,還可以預防老年癡呆。
其實,雞蛋中的營養成分全面并且均衡,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幾乎都有,無論是蛋清還是蛋黃,它們的蛋白質生理價值都極高,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能達到95%以上,因此是全價的天然食品。當然,吃過多的雞蛋也不好,一是吸收不了造成優質蛋白質浪費,二是蛋白質分解產物會增加肝、腎負擔,對身體也不利。
總的來說,一個代謝正常的人,適當吃些雞蛋,例如每天吃1個,或一星期吃幾次,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血脂偏高的老年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每兩天吃1個雞蛋較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