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欣忻笑口向西風,
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
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diào)漿美著騷經(jīng)上,
涂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
莫教姜桂獨成功。
——宋代 劉子翚
劉子翚的《花椒》詩從植物的形態(tài),說到采摘的季節(jié);又從楚辭記載,說到漢宮實用;與生姜、肉桂同為廚房里烹調(diào)美食的佐料,真是將花椒的身世、功能寫得面面俱到!花椒,又名秦椒、蜀椒,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除濕通痹、殺蟲解毒的作用。古人還將花椒與酒配伍,制成“椒酒”,是正月里常喝的扶正祛邪的養(yǎng)生酒。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說:“花椒堅齒、烏發(fā)、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盛夏解腹瀉
花椒香氣沁人心脾,最初是作為香料使用的。古代宮廷里嬪妃的住處又稱“椒房”,建筑師們將花椒和泥后涂抹墻壁,既防蟲散香又保暖,也寓含著多生龍子之意。后來因其香味,花椒成了廚房里常用的調(diào)料品之一。人們喜歡吃的麻辣類食品,配料里面就有產(chǎn)于四川、貴州地區(qū)的一種叫“麻椒”的花椒。它的顏色比普通的花椒要淺,而氣味卻比普通的花椒更辛香芳烈,是火鍋、燒菜和燉菜等佳肴的調(diào)味品,也是人們熟知的“十三香”、“五香面”的主要成分之一。
花椒不但可以調(diào)味,食用方法得當,在夏季還可以巧解腹瀉。夏天的氣候炎熱,人們喜歡吃生菜、冷飲、瓜果等偏于寒涼的食品來消暑。如果體質(zhì)偏于氣虛和陽虛,過食生冷后就會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大便溏泄等癥狀。將花椒、植物油和醬油等一同燒熱后,澆在涼拌菜上,不但清爽可口,也可以減少生菜等對胃腸道的刺激。但炸花椒油時,油的溫度不宜過高。民間治療夏季因進食生冷食品后,出現(xiàn)泄瀉不止者,也常用川椒慢火炒香熟后,與肉豆蔻共為細末,用粳米飯裹后食用。將花椒與鹽共炒,趁熱敷于肚臍(即神闕穴),也有止痛與止瀉的作用。
天然“驅(qū)蟲劑”
花椒是中醫(yī)的溫里藥,性熱味辛,有小毒,入脾肺腎經(jīng)。藥用花椒是其干燥成熟果皮,多用于積寒虛冷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下痢腹痛、積食停飲、齒痛疝氣等,外用治療陰癢囊濕、婦人陰癢、瘡癬等。花椒的種子亦可入藥,稱作“椒目”,有利水平喘的功效,多治療水腫脹滿、痰飲咳喘等疾病。漢代醫(yī)家張仲景善用花椒入藥制方,有多個效方傳世,如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的大建中湯,攻逐水飲的己椒藶黃丸,治蛔蟲腹痛的烏梅丸等。
除此之外,花椒還是天然的“驅(qū)蟲劑”,單用內(nèi)服可用于蛔蟲、蟯蟲等的治療,如小兒肛周瘙癢或飼養(yǎng)的寵物等患寄生蟲病,可用花椒煎湯熏洗坐浴;將花椒放置在米缸、冰箱、碗櫥等處,可防蟲蛀、蟻爬和除異味。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花椒所含揮發(fā)油中的牻牛兒醇、檸檬烯等,有抗細菌抑真菌和驅(qū)蟲的作用。
花椒性熱味辛,陰虛火旺、濕熱壅盛者,要少食用,以免引發(fā)口干、便秘、胃腸脹氣等癥狀。另外,花椒有小毒,不可長期大量食用,以免毒性積累危害身體健康。
>>花椒驗方
治風火蟲蛀的齒痛方:用川椒50克,搗細為末后,以白面為丸如皂角子大,燒令熱后,塞于所痛之處咬含之。
治婦人陰癢方:用花椒、吳茱萸、蛇床子各50克,藜蘆25克,陳茶一撮,燒鹽200克。水煎后熏洗患處。
治元氣傷憊、耳聾目暗方:用生地黃搗絞汁后煎膏,與花椒末共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用暖酒服30丸。
治寒凝氣滯痛經(jīng)方:用花椒10克,胡椒3克,共研成細末后,用白酒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外用傷濕止痛膏貼封。
治痔瘡疼痛方:用花椒30克,裝入小布袋中,用開水浸泡于盆中,趁熱先熏洗患處,待水溫不燙時,再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