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組織都需要對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內部審計相對于其他職能在社會責任履行中具有獨立客觀、整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等優點,從而可以有效地監督和評價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對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遵從性,將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融入到組織整體之中,協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等。
【關鍵詞】內部審計企業社會責任薩班斯法案
一 引言
1.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中石油開縣井噴事故、“欣弗”事件、遼寧鋼水包傾覆事故等一次次地將企業社會責任推到公眾視線之內;同時,國家電網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相繼對外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也預示著我國企業將社會責任觀念融入到社會管理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將企業的內部審計和企業承擔的必要社會責任相聯系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當前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
目前,一般企業中的內部審計,從內容上講主要是圍繞信息的可靠性與完整性,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及規定的遵循,保護資本的安全、資源的節約和有效使用,經營目標的完成等方面來展開的。但內部審計從機構的設置、審計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審計方式和規范管理等方面,還未發揮出應有的支持內部管理的作用,更無法適應現代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3.完善內部審計的建議
國家審計機關要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進行審計工作培訓等形式對企業領導、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企業領導、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也要努力學習審計知識和審計新方法,積極主動地抓好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審計的精髓。要做到客觀公正、事實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必須保持獨立審計的本質屬性。
二 企業社會責任及其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關于什么是社會責任,不同的學者會由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學科、立場不同給出相異的定義。同樣,處于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組織也會由于實力、行業性質和價值觀等的差異給出不同的解釋和范圍。廣泛地講,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對投資者承擔創造利潤的責任的同時,還要對其行為影響的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債權人、員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等一切直接或間接與企業相關的個體或組織。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但不僅僅局限于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社區關系、質量管理和慈善捐贈等內容。
現在,理論界和實物界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企業的社會責任對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社會責任被視為軟的、非財務性事件,組織在環境、健康和安全等社會責任方面的成敗對公司的聲譽、價值和形象具有長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資源履行社會責任并向當前的和潛在的利益相關者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以此作為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以及與利益相關者共贏的一種方式。
三 內部審計在監督社會責任履行中的地位和優勢
國際內部審計協會2007年1月對3000名內部審計師作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內部審計師認為內部審計能為組織的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和報名創造價值,近50%的內部審計師甚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首席審計執行官與審計委員會必須討論的重要主體。為什么內部審計能在監督和評價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揮作用呢?
1.后薩班斯時代內部審計地位的提升
2002年,美國針對一系列公司丑聞事件出臺《薩班斯–奧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簡稱薩班斯法案)該法案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通過的最為嚴厲的財務與公司治理立法。這部法案擴充了對公眾公司保持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要求管理當局正式并有公共會計師鑒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雖然該法案的約束對象是在美國SEC等級發行證券的公司,但是這部法案中蘊含的精神和理念,正在對其他公司治理領域產生影響,并且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
安然公司的倒閉和其他相關的財務丑聞引發的事件中,公開的證據表明這些公司的董事會及其審計沒有委員會充分發揮獨立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時也宣告了僅依靠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和外部審計“三位一體”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巨大的缺陷。這些缺陷表現在外部審計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喪失,以及內部審計獨立性低等方面。立法機構開始將公司治理的目光從嚴格的外部環境監管轉移至內部控制。薩班斯法案的出臺彌補了美國上述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該法案要求公司的審計委員會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并且要求所有的公司對其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出具證明。至此,董事會、管理層、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師)和外部審計師,“四位一體”的公司治理結構最終形成,并且法律化。
2.內部審計在協助社會責任中的優勢
長期以來,企業社會責任分化為環境、雇員健康與安全、質量控制等各個不同的部分,由組織的環境審計部門、道德部門、安全部門等“分而治之”。內部審計相對應于上述內部控制職能,其在幫助組織實現社會責任目標上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強。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生命,是其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獨立性意味著審計不受重大的審計范圍限制,以及不受審計結果或報告的相關審計發現和結論的重大限制,內部審計師的獨立性保證了其能夠自由地和客觀地工作,并且能夠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判斷意見。雖然在一個組織中,管理層及一些專家、員工也會發現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風險或內部控制缺陷,但由于個人或部門利益,他們往往不能客觀地考慮和披露相關事項。而在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于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之下,這些治理結構批準內部審計工作章程、內部審計風險評估和相關審計計劃,接受首席審計執行官對于內部審計活動結構或其認為必要的其他事項的通報(包括與首席審計執行官召開沒有管理層參加的單方會議),首席執行官的任免決定和薪酬計劃。這種制度安排保證了內部審計的組織獨立性,從而確保首席審計執行官能就企業社會責任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問題向組織內有足夠權利的人報告工作,同時也使組織披露的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更具客觀性和權威性,增強了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信任的信心。
第二,內部審計具有整合組織內部控制的能力。現代內部審計的定位是在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這些領域內提供不可或缺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師在風險、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使得他們能為管理層在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上帶來獨特的視角。企業社會責任涉及環境、安全、健康、隱私等方方面面,每個組織都有精通這些方面的專家,內部審計師不會也無力于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或取代這些專家,但是內部審計師具有這些專家所都具有的知識和技能。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能夠很好地設計并實施各種類型的控制,理解各種控制之間的內在關系,以及將這些控制有效地整合到組織整體的內部控制系統中去。內部審計師的這些專門技能能夠使他們用全局的整合的和前瞻的視角去指導或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關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并且將其作為分析、評價、審核依據,為審計人員的監督和評價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奠定更能接受的理由。
另外,內部審計師還能夠在監督和評價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審計活動中帶來其特有的“職業懷疑”促成審計發現,以及利用其工作范圍廣的優勢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需求和規程傳達給組織的管理層和員工,在組織中營造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文化和價值觀。
四 內部審計在組織履行社會責任中的作用
1.監督和評價企業對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等的遵從性
遵從法律法規是組織在社會責任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其關系到個人和組織的經濟利益問題。例如,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可能導致罰金和徒刑,更為重要的是喪失在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上的聲譽。公司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設定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政策,以及應遵守的標準等。這些標準有社會責任國際組織的SA 8000、聯合國全球協議的十項原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ISO 26000社會責任標準等。
作為組織內部控制體系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師需要檢查組織在社會責任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等的遵循情況,對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適當性提供合理的保證。
2.將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融入到組織整體之中
企業社會責任是組織公司治理或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社會責任的履行涉及組織內部不同的職能和人員等,甚至在某些時候組織不得不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其他方面進行利益權衡。因此,首席審計執行官應當確保企業社會責任目標與總體戰略相一致,將環境、健康和安全風險納入到全組織范圍的風險管理評估當中,并且以平衡的方式與組織經營的其他形式的風險一起進行評估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3.協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財務報告的必要補充,其所提供的信息可用來評估組織無形資產的質量,包括聲譽、創新能力、管理素質、員工的忠誠度、環境資產及責任等。這些事項均不包括在財務報告范圍內,卻是投資者、雇員、顧客及供應商等做出決策的重要參考。組織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動因可能源于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強制性要求,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組織對聲譽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未來組織將傾向于自愿地向更多利益相關者披露其遵守法律法規、符合國家標準和規范,以及遵從公司使命和戰略等方面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
在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向外界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時,內部審計應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或支持外部審計師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滿足以下三條原則:一是重要性,即組織向利益相關者披露了進行決策所需的重要性信息;二是完整性,即評價組織是否確認和理解了各個領域的企業社會責任;三是應對性,即評價組織是否對利益相關者的關注事項、政策和相關標準做出反應,并且在報告中充分地進行溝通和披露。
另外,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時,內部審計還應接受利益相關者對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的回應和反饋信息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以促進社會責任的更好履行。
企業社會責任需要在發達完善的外部監管環境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履行,我們不能指望內部審計能夠徹底解決社會責任問題。但是,將內部審計視角納入到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無疑給廣大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