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我去臺灣參加第七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論壇,順道參觀了臺北的康軒文教集團,感觸頗多。今年8月,去南京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論壇,乘便參觀南京康軒文教圖書有限公司,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京康軒是臺灣康軒在大陸的全資子公司。臺灣康軒成立于1988年,歷經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中小學教科書出版機構及教育事業集團之一。南京康軒成立于2004年,不到十年的時間,已在大陸做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對比臺灣康軒和南京康軒,我將印象與感受粗略記述如下,供出版同行思考、借鑒:
南京康軒有選擇地進入大陸市場,既彰顯自己的企業優勢又切實考慮大陸的市場需求。
臺灣康軒的業務是出版教科書(主要是小學教材與初中教材)、興辦學校(主要是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創辦雜志(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前兩項至少在臺灣地區已做到頂尖級,所以它取名叫康軒文教集團,是集團公司的構架;南京康軒目前主要是做低幼圖書與幼兒園用書,所以它取名叫南京康軒文教圖書有限公司,是一個圖書公司的構架。兩者業務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屬于文化教育的范疇。南京康軒作為臺灣康軒的子公司一方面延續了前者的業務優勢與品牌優勢,另一方面也切實關注和考慮到了大陸的市場需求。
在大陸,教育部曾多次下文,先是不提倡、后是堅決反對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反對乃至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目的是要防止學前教育違背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揠苗助長,造成對幼兒的傷害。目前,大陸幼兒園用書一律不準稱“教材”“課本”或“教科書”,以免誤導老師和家長。但實際上,私下里老師和家長把幼兒園用書就叫做“教材”“課本”或“教科書”,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兩者是等同的。因為幼兒園教育沒有納入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的范疇,所以各地幼兒園教育自由操作的空間很大,對幼兒園用書的自主選擇度也很大。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市場,盡管渴望分切這塊蛋糕的人很多,競爭非常激烈,但從整體來說幼教市場空間巨大,前景看好,有諸多可供挖掘和開發的領地,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富礦。
盡管教育部明文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但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幼兒園教學小學化現象已是非常嚴重,形勢顯得緊迫而嚴峻。比如,教學大綱規定小學一年級學的漢語拼音在有些幼兒園中班或大班就全部學完了,小學一、二年級才學的10以內加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在有些幼兒園大班也是全部學完了,甚至有的幼兒園大班居然要求小朋友學寫作文,“走都不會走就要跑”,真是讓家長哭笑不得。這類現象讓家長和孩子苦不堪言,但國家似乎拿不出一個像樣的政策與方法來治理這些亂象。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所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整個社會陷入急功近利的集體恐慌中,大面積的焦慮與煩躁導致了小學教育的整體前移;二是幼兒園的管理與師資有問題,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出現偏差;三是所選用的幼兒園用書有問題,因為很多幼兒園是“跟著感覺走”,拿到什么樣的書,就照書上的內容來教孩子,以致造成孩子不堪重負。可為什么“拔高型”的幼兒園用書沒有被過濾掉、淘汰掉而是順利地就進入到了幼兒園呢?這是多種因素促成的,我們需要反省與反思的,我們需要行業的自律、優化與管理部門的引導、監控。
南京康軒選擇進軍大陸低幼圖書特別是幼兒園用書市場,是有戰略眼光的,一是做幼教是康軒的特長,他們有優勢、有實力;二是大陸幼教市場目前處于“戰國時代”,較混亂、欠規范、有潛力,雖然群雄逐鹿,競爭激烈,但機會難得,一旦占據了一個制高點,品牌優勢就會顯示出來。南京康軒欲“以服務為競爭,以質量求拓展”,把優勢品牌從臺灣擴展到大陸,可謂雄心勃勃。
應該說,更多有實力、專業化的出版企業、教育企業進入低幼圖書市場,有利于推動低幼圖書的良性發展,提高幼教整體水平,逐步減少與摒棄亂象叢生與良莠不齊的現象。
南京康軒在大陸實行本土化運作,在策略上是選擇突破口,先取得業績與實效,贏得口碑。
民營資本在大陸開辦學校、出版教科書是有很多政策限制的,這可能是南京康軒選擇避開這兩項在臺灣已做得風生水起的業務,專注做低幼圖書的原因。而低幼圖書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直接進幼兒園的,進幼兒園就要和各地的教育部門打交道,于是南京康軒選擇江蘇鳳凰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研發低幼教育產品,開發學前教育市場。
在臺灣本土,康軒的業務呈全面開花之勢,所服務的讀者對象有低、中、高三個年齡段的學生;在大陸,康軒的業務是呈線型推進狀態,所服務的讀者是往低年齡段學生特別是學齡前兒童這個方向靠。康軒在臺灣本土研發、開發電子書包的力度非常大,且卓有成效;但在大陸,電子書包的開發一是難度大,二是變數大,康軒選擇了暫時擱置,專注做低幼圖書,且目前多做紙本低幼圖書,規避有可能遇到的風險。
與此同時,南京康軒低幼圖書的編寫方法、內容、體例等也一律本土化,以適應和滿足大陸小讀者的閱讀需求。比如邀請大陸幼教專家(而不是臺灣幼教專家)來編寫圖書,按大陸習慣與要求來編排內容、設計插圖、設計體例,等等。還有自動化的物流系統,提高配貨、發貨的速度,把配貨、發貨的差錯率減少到最少乃至沒有t還有組建講師團,根據需要派員到幼兒園演示康軒版幼兒園用書的具體使用方法與技巧,幫助培訓幼兒園教師,等等,這些本土化的細節落實與精細化的到位服務為南京康軒的產品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口碑。
這些或許就是南京康軒的高明之處——繞開政策壁壘,回避敏感業務,精挑合作伙伴,選擇最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市場回報的業務,迅速擴大優勢,凸顯品牌,贏得口碑,以圖更大發展。
南京康軒和臺灣康軒一樣,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品牌宣傳,廣泛追求合作。
到臺灣康軒和南京康軒參觀,對方一是熱情接待,接待工作準備和落實得都非常細致與周全,讓參觀者心生感動、溫暖、感激。二是大力宣傳,大張旗鼓、不余遺力、細致入微地宣傳企業。有圖片展示,有影像(視頻)播放;有歷史回顧,有現狀描述;有業務介紹,更有成績匯報;有企業文化介紹,更有工作流程演示……總之,康軒的領導好、職工好、業務好、產品好、理念好、實踐好……沒有哪一樣是不好的。
最開始參觀者心中可能也會有質疑、困惑,也會不由自主地對“廣告”產生“抵觸”情緒,但聽了情況介紹,看了現場演示,不能不佩服人家確實做了很多創新、創造,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不能不承認人家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取得了成績,為什么自己不大聲說出來呢?
與南京康軒的領導聊天,他們談到“強健體魄”“身體好才能工作好”“每年組織職工參加各類文化體育活動”等,自豪之情是溢于言表;與南京康軒的職工聊天,他們談到公司的業務,談到自己的工作,自豪之情同樣是溢于言表,問他們是否是從臺灣派來的,回答說他們是地道的南京人。這些確實讓我很是感慨。
我也參觀過大陸的不少出版社與出版公司,鮮有像康軒這樣旗幟鮮明、大張旗鼓作高調宣傳的。我們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已有百多年歷史,我們的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等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可謂彪炳千古,但我們有沒有像康軒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呢?比如把自己的歷史、業績、理念、活動、追求等等用文字、圖片、影像、視頻等各種形式展現出來,并不余遺力地廣泛傳播?感覺好像還沒做到。我們更多的是“謙謙君子”,謹慎、謙遜、內斂、低調,四平八穩,循規蹈矩,有了成績也不怎么多說,不做出格的事兒。
我在想,臺灣康軒也好,南京康軒也罷,他們這么不余遺力地宣傳自己的企業文化,宣傳自己的企業理念與企業成就,無非是出于這么幾個動機與目的:一是展示企業自信,二是彰顯企業實力,三是樹立企業品牌,四是贏得同行欽佩與尊重,五是贏得更多合作伙伴。
康軒的宣傳是做出了成績后的高調宣傳、大力推廣;是做出了美味可口的蛋糕后在蛋糕上面涂上鮮亮、誘人的奶油,寫上美好、動聽的祝福語,并急切而大聲地招呼大家來品嘗。
第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北舉行
9月13日,以“書香兩岸·情系中華”為主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在臺北開幕,并分別在臺中、臺南和高雄設立3個分會場。兩岸的三百余家出版社及相關單位參加了交易會。
本屆展會規模達到1.15萬平方米,臺北主會場設展位390個,比上屆增加10%,展場規模超過歷屆。大陸參展單位攜帶10.3萬種、32萬冊圖書,約1680萬人民幣碼洋。
在為期4天的展會上,共設置主題和配套活動36項,除了組織兩岸圖書等出版物的展示、征訂與銷售,出版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圖書版權貿易區和3個分會場等活動之外,還舉辦了兩岸出版高層論壇、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演講比賽和兩岸圖書館與出版交流座談會等一系列專題活動。
據介紹,第一屆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行,首次打破臺灣圖書在祖國大陸“只展不銷”的慣例,幾乎所有的臺灣出版社都參加了展覽,由此也達成了未來在廈門和臺灣輪流舉辦“海圖會”的共識。許多臺灣書商都向祖國大陸同仁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息,就是近年來,祖國大陸的簡體字圖書在臺灣日益受到讀者的喜愛,圖書市場開始呈現較快增長的態勢。一來一往,臺灣書業界更清晰地看到了臺版圖書在大陸蘊藏的市場和潛在的巨大商機。價位相對較高的臺版圖書在交易會上出現熱銷,一些文史哲圖書在一開始團購時就賣空了架子的場面,讓參展的臺灣書商感到意外和驚喜。
2012親子閱讀調查:44.5%家庭無親子閱讀時間
到底臺灣的家長重不重視孩子的閱讀?家長的教育程度與所得收入是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由臺灣相關機構所做的2012親子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以來,有44.5%的家長沒有任何的親子閱讀時間。每天都有跟孩子一起看書或說故事的只有11.5%,常常(2至5天)的有17.4%,偶爾(一周一次)的是22.5%,很少(兩周以上一次)的是4%。顯示工商社會多數為雙薪家庭,許多父母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讀書。
當問到如果升學或考試的書不計算在內,你覺得閱讀對孩子來說,可以有哪些幫助?有71.4%家長認為有助于增廣見識,其次是培養想象力(56.1%)、增加寫作能力(55.1%)、娛樂放松(26.8%),以及增加未來競爭力(20.9%),選擇有助于考試成績的仍然有12.4%。
雖然多數學者認為閱讀與競爭力有密切關系,但是,家長選擇可以增加未來競爭力的只有20.9%,這與社會普遍認定“考試升學=競爭力=成就”的思維有關連,所以問卷結果顯示,多數家長認為閱讀課外讀物雖然對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有幫助,但與升學考試無關,以至于無法連結到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上。
Hami書城月付港幣38元可閱千本雜志小說
據臺灣媒體報道,“中華電信”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多元豐富的增值服務,9月2日在信義威秀門市舉辦創意十足的Hami夏日派對活動,首次舉辦街頭秀與消費者面對面。
Hami 5大增值服務受到不同族群的青睞,如擁有超過5000個App的Hami軟件商店,內有八大品牌館,其中可暢玩全球熱門游戲之EA品牌館及APPZIL游戲館,最受到年輕族群的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Hami書城月讀包只要月付新臺幣149元,即可暢讀千本當期雜志及小說,包含年輕女性必讀的VOGUE、BEAUTY大美人等知名雜志,特別受到粉領族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