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做”“能夠做”,再結合觀眾“期待”這個圈,三圈交集處,才是電視人最值得用心用力去研究、突破的“黃金地段”。
飯店老板、掌勺大師傅們常會抱怨眾口難調。眾口難調嗎?當然。不過,作為飯店又何必苦心孤詣總想著去滿足無限、未知的“眾口”呢?其實在我一介食客看來,飯店只要老老實實做自己拿手的菜肴就OK了,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自然會有人尋香而至。
換個角度看我們的行業,大家常常糾結于什么節目形態才會吸引大眾,轟動街巷。其實,只要靜下心來,從自身平臺的實力、實情出發,不攀不比不跟風,也一樣可以做出好看的節目,觀眾也自然會主動鎖定你的頻道。
電視同行們坐到一起,不管是上星臺還是地面臺的,往往都會互相打探國際上最新流行的節目模式。有人推介調解類、益智類、職場類,有人熱捧真人秀、脫口秀。不過,那些好看的節目,就是我們“應”做的嗎?那些好看的節目,都是我們“能”做的嗎?觀眾可以任意選擇頻道、節目,他認為什么好看就看k2TAmvDlU9niNULMdm4NnvqcP70OIDjUUEkZYKhfRFI=什么,而作為制作人,最靠譜的還是要結合頻道自身情況作出正確考量、研判: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假如“應該做”是一個圈、“能夠做”是另一個圈,那么,再結合觀眾“期待”這個圈,三圈交集處,才是電視人最值得用心用力去研究、突破的“黃金地段”。
酒店有五星級,也有大排檔。五星級的當然要主攻鮑魚、海參之類的高檔菜肴,而大排檔就要本本分分琢磨面向低端消費者的家常菜。鮑魚、海參的利潤空間很大,但是,大排檔有必要也去做嗎?即便做出來,消費者會認可會埋單嗎?同樣,選秀節目有看點有懸念,但地面頻道及一般的上星頻道有能力操作嗎?有選手資源嗎?真人秀固然好看,但你有實力操作嗎?你有制作團隊嗎?脫口秀簡單又好看,可是你有主持人資源嗎?那些呈現在電視機前的“好看”節目,背后的采編攝制力量一定是強大的,舞美燈光的設計水準一定是剽悍的,團隊文化一定是優秀的,考核機制一定是科學的。觀眾可以只看到表象,而電視人則必須“穿越”過去,看看背景,直至本質。
當然,“好做”的節目未必是觀眾認可的“好看”,但硬做的節目,一定不會好看。有專業頻道的朋友向我征詢節目改版的建議,希望我在電視節目的觀賞性、趣味性、互動性、服務性上給點具體意見。對此,我沒有太大興趣,但從實際操作的角度,我覺得自制節目倒是有“三性”值得好好把握:一是可看性,二是可操作性,三是可持續性。“可看性”是針對受眾而言,在同時段節目中有無特色,能不能看得下去;“可操作性”是針對制作團隊而言;“可持續性”則是針對管理層面而言的,現有的機制,能不能保證節目制作質量無障礙地、工作熱情不衰減地進行到底?
在制度、環境面前,人很多時候是力不從心的。你可以信心滿滿地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不過也允許我灰溜溜地扯一句:舞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吧!事實上,當每一個個體都用“心”了,那個舞臺一定會亮起來,觀眾的掌聲也一定會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