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原證監會官員,興業證券總裁劉志輝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缺乏足夠經驗,但他擅長通過上市融資從股市圈錢
2010年9月,興業證券首次公開發行(IPO)2.63億股,募資總額26.3億元,在扣除承銷保薦費等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25.7億元。
巨額資金來得快,興業證券用起來就勇決:在2010年4季度,興業證券把17.50億元匆忙用于證券自營投資,把1億元用于直接投資;2011年以來,把6.75億元用于融資融券業務,把8190萬元用于設立分支機構。截至今年年中,其募集資金專戶的余額為零。
如今,花錢如流水的興業證券又感到手頭不夠寬裕了。今年8月21日,興業證券拋出再融資方案,擬定向發行4億股,發行價不低于10元/股,擬募資50億元,用于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支持場外市場業務、擴大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等。
由于IPO融入的25.70億元未能給公司帶來預期收益,不少投資者對興業證券再融資的前景很不樂觀。近兩年來,興業證券股價持續下跌。9月13日,福建華通置業、泉州宏源投資等11家機構持有的3198萬股限售股解禁,興業證券源源不斷的小非解禁進一步加大了其股價壓力。截至9月17日,興業證券收盤報9.08元,與上市初期曾達到的最高價24.30元相比,早已腰斬,二級市場投資者虧損累累。
經營業績平庸無奇
自上市以來,興業證券在戰略資源配置方面出現重大失誤,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十分平庸。
出于對A股市場走勢的錯誤判斷。興業證券把25.70億元IPO融資中的近七成用于證券自營投資,結果效益甚低。母公司證券自營業務營業收入2010年為1.77億元,同比下降59.55%,2011年為9791萬元,同比下降56.14%。
今年上半年,因前4個月A股市場反彈,公司自營業務出現階段性好轉;5月起,A股市場再度掉頭向下,并于9月5日創下2029點的近3年新低,預示著券商自營業務的好轉將只是曇花一現。
中報數據顯示,興業證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達87.25億元。在前十大重倉證券中,今年4月底認購的嘉實滬深300ETF名列第一,投資額逾5.54億元。截至9月17日,該基金的虧損幅度已高達13.59%。
除證券自營業務外,興業證券的其他各項主營業務也都很糟糕:今年上半年,其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收入同比分別減少25%、83%和22%。
“基本面平淡無奇,各業務條線基本處于行業十名至二十名之間。”中金公司分析師黃浩等在一篇題為《解禁未絕,定增又至,基本面平淡無奇》的報告中說。
興業證券經營每況愈下而圈錢欲望強烈的特點,與該公司總裁劉志輝有很大關系。作為一名原證監會官員,此前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的他于2009年8月擔任公司總裁,成為興業證券成功上市的主要推手。自上市以來,劉志輝每年都安享百萬年薪,但未能把興業證券帶上健康的發展軌道,在IPO尚不到兩年之際,再次拋出圈錢計劃。
興全基金備受關注
在所有資產中,興業全球基金一直是興業證券的最大亮點。近兩年來,興業全球基金更因連續卷入“地雷股”旋渦中,而廣受外界關注。
興業全球基金由興業證券控股51%。今年上半年,興業全球基金實現凈利潤0.94億元,為興業證券貢獻投資收益0.48億元,占上市公司凈利潤的13.91%。
從2007年至2010年,興業全球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排名雖然一直處于第25位附近,但該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卻在很多大型基金公司之上。2007年,興業全球沒有發行新基金,并在下半年暫停持續營銷,與那些趁市場狂熱而大肆圈錢的基金公司形成鮮明對比。更難能可貴的是,總經理楊東于2007年10月致信投資者,提醒市場風險,成為A股市場的一段佳話。
2008年4月,繼在2004年推出國內首只可轉債基金后,興業全球又推出國內首只社會責任基金,高舉社會責任大旗,有效提升了興業全球的品牌。
然而,在2011年雙匯“瘦肉精”事件中。作為雙匯發展的最大機構投資者,興業全球基金沒有對雙匯嚴重坑害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譴責,令市場感到失望。此后,興業全球基金又因投資紫鑫藥業、比亞迪、全柴動力等地雷股,而受到市場關注,甚至被稱為“踩雷專業戶”,令公司形象與品牌受到較大損害。
引人矚目的是,自今年7月起,興業全球基金不再甘做“沉默的羔羊”,在全柴動力事件中,已開始通過法律手段,參與上市公司的治理:7月3日,興業全球基金與東方證券聯合發布公告,要求熔盛重工履行要約收購全柴動力的義務;8月20目,正式委托上海瑛明律師事務所起訴熔盛重工。
9月14日,興業全球基金公告稱,南通中院已受理該案,“熔盛重工應對興全趨勢基金的相關損失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