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內蒙古經濟保持了穩中求進的態勢。工業生產、投資實現了穩定增長,金融形勢漸趨良好,物價總水平逐步企穩回落。全區整體經濟表現為在下行壓力下平穩向好。但是,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消費不足、外需不振、房市低迷等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所以全區上下需要進一步落實好“穩增長”到“保增長”的各項措施,確保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完成。從經濟運行的走勢上看,我區經濟出現了從高速向常速的過渡。
一、當前全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一)經濟增長實現了緩中趨穩,但穩定回升的態勢仍待鞏固
今年以來,同全國的發展趨勢一樣,全區經濟也經歷了趨緩的發展態勢,增幅回落明顯,但一季度后在國家、自治區的調控努力下,全區經濟增長開始趨穩甚至微有回升,呈現出了緩中趨穩的態勢。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6673.15億元,同比增長12%,雖低于上年同期3個百分點,但較一季度增速加快了0.8個百分點,也高于同期全國GDP增速4.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除第一產業外,第二、三產業增長均比上年同期有明顯回落(第二產業增長同比回落4.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總體看,全區經濟雖緩中趨穩、微有回升,但下行的壓力依然不小,完成全年的增長預期目標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二)工業生產穩步回升,但勢頭仍需鞏固
一季度后,在國家及自治區的調控努力下,全區工業增長開始穩步回升,但步伐較緩,勢頭仍需鞏固。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4.2%,較國家統計局認定的一季度增速回升2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7個百分點,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速5.3個百分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非公有制企業增長較快,表現較好。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1.1%,非公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均高于公有制企業。第二,分行業看,增速同比下降的行業逐步減少。在41個行業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的行業從一季度的8個減少到了上半年的4個。第三,從產品看,煤化工產品產量增長較快,高耗能產品產量下降。上半年,作為煤化工的重要產品合成氨產量達64.54萬噸,同比增長92.5%;而平板玻璃、鐵合金等高耗能產品產量同比分別下降53.8%和0.5%。此外,煤價的持續下跌也影響了全區原煤的產量,據統計,6月份內蒙古煤炭價格同比去年下降10.5%,環比5月下降0.5%;6月份,原煤產量僅同比增長6.8%,今年2月以來當月增速首次降到一位數。第四,工業產銷率有所下滑。上半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第五,規模以下工業生產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自治區政府將今年確定為“中小企業服務年”,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據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統計,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實現工業增加值47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第六,經濟效益增長乏力。隨著整體經濟的放緩及部分行業的低迷,全區企業的效益狀況普遍表現欠佳,企業利潤增長逐月回落,企業虧損額大幅增長。1-5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40.69億元,同比增長14.7%,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25.3個百分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4.46億元,同比增長5.7%,是今年以來各月累計的最低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增速近50個百分點,但要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比下降2.4%);虧損企業虧損額81.14億元,同比增長81.6%,是上年同期增速(12.1%)的6.7倍,而且虧損企業個數也大量增加。
(三)農牧業生產形勢總體較好,呈現出五大特點
今年以來,全區農牧業生產形勢總體較好,呈現出五大特點。特點一:農作物和牧草生長較好。今年以來全區各地較為充沛的降水對農牧區的農作物和牧草生長極為有利。全區大部土壤水分條件好,農作物和牧草生長較好。特點二:近期我區局部地區出現的洪澇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 據自治區民政廳統計,截至6月25日,全區今年受風雹、洪澇災害影響人口達55.78萬人,死亡1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41萬公頃,絕收3.15萬公頃;倒塌房屋1103間,嚴重損壞2358間,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6.5億元。這還沒有包括6月25—28日巴彥淖爾市全境遭遇的50年一遇的強降雨給我區的“塞外糧倉”造成了較大損失,截至7月1日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達728.17萬畝,其中成災面積592.36萬畝,絕收面積195.72萬畝;此次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4.42億元,其中農業損失50.55億元。特點三:財政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大。為進一步調動全區各地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降低農民種糧成本、減輕種糧農民負擔,近日,中央財政增撥我區2012年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4.3億元日前已經全額撥付盟市,各地正在抓緊組織兌付農戶。2012年全區首批43.2億元糧食直補與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已經全額兌付到農戶。特點四:牲畜頭數創歷史新高。最新統計,2012年牧業年度全區牲畜總頭數為11263萬頭(只),超過了之前最高的2006年,成為歷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凈增500萬頭(只)。特點五:.主要畜產品產量增勢穩定。上半年,全區肉類總產量99萬噸,同比增長5.6%;其中豬肉、牛肉、羊肉、禽肉的產量分別為37.3萬噸、15.7萬噸、34.6萬噸、6.8萬噸,分別增長7.6%、5.5%、3.7%、7.6%。禽蛋產量22.2萬噸,增長3.5%;牛奶產量329.1萬噸,增長0.5%。
(四)財政收入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但增速的不斷回落過程明顯
財政收入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保持了平穩增長,但二季度增速呈逐月回落走勢。上半年,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354.2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任務的50.6%,比上年同期增長16.1%,較一季度增速回落6.7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19.86億元,完成年度預算任務的53.5%,同比增長17%,較一季度增速回落8.2個百分點。地稅收入平穩增長,但個人所得稅收入有所減少。上半年,全區地稅系統各項收入完成78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4%(上年同期同比增長29.1%);個人所得稅受政策調整影響首次出現減少,完成73.8億元,同比減收2.5億元。支出增長較快。上半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額為1379.36億元,同比增長38.1%,比一季度增速略低0.2個百分點。其中,今年自治區將扶貧開發作為政府頭號民生工程,財政扶貧支出大幅增長,支出額為6.86億元,同比增長2.41倍,是財政支出增幅最高的項目。
(五)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較好,商品房銷售疲軟
隨著新建項目的上馬及續建項目復開工數的不斷增加,全區投資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為今后“保增長”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較好基礎。上半年,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5159.03億元,同比增長22.5%,快于一季度增速4.3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1個百分點,基本接近上年同期增速(22.7%)的水平。從行業看,工業投資仍是全區投資的主帶動力,工業完成投資額2698.63億元,同比增長37.2%,高于全部投資額增速14.7個百分點。重點項目個數增加較多。施工項目數10235個,同比增加1857個,增長22.2%;新開工項目數7468個,同比增加1518個,增長25.5%;投產項目數3337個,同比增長22.9%。此外,大項目復工率也明顯提高,據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全區億元以上工業續建項目有542項復工,比1-5月新增16項,復工率達89.4%。
房地產市場繼續低迷,商品房銷售不斷萎縮。上半年,全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442.14億元,同比下降26.9%(全國為同比增長16.6%)。商品房銷售進一步萎縮,降幅擴大。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為667.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1%;商品房銷售額270.95億元,同比下降27.5%,均大于全國平均降幅。保障房建設進展順利,實現了時間過半、開工率也近半的目標。據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統計,截至6月底,我區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3.4萬套,開工面積1028.5萬平方米,開工率48.3%,基本建成4.7萬套,完成投資136億元。
(六)消費品市場增長穩中趨緩,汽車消費低迷不振
上半年,受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需求不振等的影響,全區消費市場增長成穩中趨緩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兩千億元,達2090.3億元,同比增長14.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比一季度減速1個百分點,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個百分點,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分城鄉看,鄉村市場增勢好于城鎮,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38.91億元,同比增長16%,高于城鎮零售額增速1.7個百分點。隨著我區城市道路的日益擁擠,汽車需求漸趨飽和等影響,汽車類銷售市場表現低迷,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區汽車類銷售額191.28億元,同比下降5.9%,是全區消費品市場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對外貿易止降返增,蒙古成為我區最大貿易伙伴
全區對外貿易有所復蘇,再次實現了止降返增。上半年,全區海關進出口總值達56.68億美元,同比微增0.4%,自今年2月以來再次實現累計正增長,但仍低于全國平均增幅7.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值19.73億美元,同比下降9.3%;進口總值36.96億美元,同比增長6.5%。從主要貿易伙伴看,最大的變化是蒙古首次超越了俄羅斯成為我區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區與蒙古的貿易額達16.09億美元,同比mdbRIFB5P+4hyHjoFPi+eXpCMezDacLgSWiNZL84Bkw=增長53.3%,其中,從蒙古進口11.02億美元,向蒙古出口5.07億美元,是我區最大的出口市場。分盟市看,滿洲里市和包頭市進出口值超過了10億美元,分別為11.04和10.67億美元,但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從進出口商品類別看,鋼鐵板材和鐵合金的出口值均超過了億美元,分別為1.12和1.07億美元;在進口值中,銅礦砂和煤是增長較快的商品,分別同比增長1.03倍和78.2%。
(八)金融機構存款增長穩步回落,貸款增長保持穩定
隨著國家今年上半年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政策的實施,全區存款增長總體穩步回落,貸款增長則總體穩中趨快。6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3226.28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13.7%,較5月末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量已超千億元,新增1163.03億元。個人存款增長較快,余額達到6150.18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21.6%,是單位存款增速的兩倍多。這也體現了民間資本的投資點不多,處于游動狀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811.46億元,比上年同月末增長22%,與5月末增速持平,高于4月末增速;上半年新增貸款同樣超千億元,新增貸款為1068.97億元。
(九)物價漲幅穩中趨緩,已控制在調控目標上
今年以來,全區物價漲幅呈穩中趨落的發展走勢,已控制在調控目標上。上半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已降至政府今年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但高于全國平均漲幅0.7個百分點。分商品或服務的類別看,食品價格呈高位有落的運行態勢,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8%,較一季度漲幅已回落1.4個百分點。居民服務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但旅游的相關費用有所上漲。據12個盟市居民服務價格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監測的46個居民主要服務項目中,40個保持穩定。而旅游費用(包括景點門票、賓館住宿)價格上漲,公路貨運(省際、省內)、液化石油氣、上網費用價格下降。從生產者角度看,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6%,生產成本的增加對工業企業利潤形成了較大擠壓。
(十)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農牧民收入增長高于城鎮居民
今年以來,自治區再次出臺了一些措施來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自治區政府最新決定,從今年1月起全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50元,使得全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每月人均現已增至1700元左右,推動了城鎮居民收入的穩定增加。上半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57元,同比增長14.2%,高于上年同期增速0.3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但較一季度增速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經營性收入增長較快,經營性收入為1278元,同比增長16%。支出增長平穩,城鎮居民家庭總支出為10615元,同比增長9.5%;其中消費性支出8268元,同比增長9.2%。農牧民收入增長高于城鎮居民。上半年,全區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5241元,同比增長15.1%,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0.9個百分點,但比全國平均增速低1個百分點,也低于上年同期10.2個百分點。其中,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快,占比明顯上升,轉移性收入為701元,同比增長42.5%,占全部現金收入的13.4%,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現金支出遠高于收入,農牧民人均現金支出為6188元,同比增長20.9%。其中,生活消費和生產費用支出是主要支出項,分別達2928元和2768元,分別增長25%和21.3%。
(十一)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全區社會事業建設取得了新的發展與突破。特別是教育、文化等事業均出現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事。教育方面,4月下旬,教育部正式同意我區三所高校更名、改制。內蒙古醫學院更名為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更名為內蒙古財經大學,河套大學在原有基礎上建立河套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這是我區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在文化事業發展方面,重大的成果是6月底我區錫林郭勒盟元上都遺址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30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2處世界遺產,同時標志著我區實現了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是當前全區經濟運行中面臨的最大問題
目前,我區經濟運行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經濟增長放緩趨勢突出,回落幅度較大。與上年同期相比,我區經濟各主要指標增長幾乎全部呈現同比回落的態勢。特別是工業生產受國際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較大,資源性產業的發展遇到較大“瓶頸”,國內煤炭、鋼材、有色金屬等資源能源產品需求大幅萎縮、價格一跌再跌,生產動力明顯不足。房地產調控客觀上抑制了上下游行業的生產和消費。由于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有著較緊密的關聯,第二產業增長的乏力在某些方面也制約了第三產業的較快增長。因此,當前全區亟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在非資源性產業、戰略性新型產業及第三產業中尋求和創造新的經濟支撐和增長點。
三、對全年全區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及建議
在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要保持我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要對形勢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識和判斷,果斷采取有效措施。從上半年全區經濟的基本走勢看,一方面,隨著國家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會利用金融、財政、土地、項目審批等各種手段促進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也將為我區經濟加快回升提供利好的政策背景。另一方面,我們判斷,下半年,全國市場對基礎資源、能源的需求會有所回升,資源能源的價格下跌趨勢會基本遏制住甚至進入“上漲”通道,可以刺激我區這些上游行業企業提高效益,加速生產。我們判斷全年全區經濟會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預計今年GDP增長13%的目標任務可能達到。當然,當前國際與全國經濟、市場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也不可低估。
針對當前我區經濟運行的具體情況,要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近期中央領導同志到我區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要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最近提出的“全力以赴保增長”要求,做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六方面建議。
(一)抓落實,保增長,努力推動國務院21號文件的再落實
將當前我區經濟的“保增長”目標與2011年國務院21號文件的再落實有機結合起來。今年上半年,距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已整整一年多時間,但這一年多時間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落實情況進度參差不齊。《意見》中有些政策措施得到了較好落實,并初步見到了成效;有些正在協調、論證、推進中;而有些還停留在紙面上、文件中。我們建議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搞一次《意見》落實情況的“回頭看”活動,逐條逐項檢查《意見》中提到的具體措施落實情況,分析出原因,總結出經驗、制訂出時間表,進行《意見》的再落實和再部署,保持《意見》落實政策的延續和遞進,為我區當前實施的經濟“保增長”找到抓手,增添動力,指明方向。
(二)抓工業,提效益,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保持工業和投資項目的穩定增長,是我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基本立足點和希望所在。當前,我們應該既要不放松對工業結構調整的力度,緊緊抓住當前全國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梯度轉移的有利機遇,加快制造業等非資源性產業的發展。同時,又要切實挖掘利用好我區現有產業的優勢,把資源性產業的鏈條不斷拉長,不斷進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引導“原字號”產品向高端邁進,通過市場及國家政策的倒逼機制,把我區的資源性產業做精做強做大,保持適當的增長,為我區經濟的穩定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近日,國家召開了高規格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其中,會上對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和部署。我區政府各相關部門及企業要抓緊研究落實,根據國家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的具體要求,我區可以安排選擇伊利、蒙牛、鄂爾多斯、包鋼等行業骨干企業申請國家重點建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等。
(三)抓投資,上項目,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支持鼓勵民營經濟參與投資
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非常顯著。我們除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大工業投資外,還要積極拓展投資領域。一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鐵路、公路、航空的建設項目抓好落實,加快建設進度,倡導和鼓勵民營資本投向公路、鐵路、水庫和興辦小型銀行;二是抓好民生性投資項目。針對我區當前農牧業水利設施、城鎮排水設施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且落后陳舊給老百姓造成的不便和損失,全區各級政府及要鼓勵民營資本加大對農村牧區水利設施、城鎮供排水等設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投資的效益、效用,切實解決這一既連著民生又可以推動發展的投資項目;三是保證房地產的合理投資。在貫徹落實國家調控政策的基礎上,要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資力度。當前,國家一些部門陸續出臺了“民營經濟新36條”的實施細則,我區有關部門要結合我區實際,盡快制訂具體的配套實施辦法,把這一政策的精神落實好、貫徹好,引導我區民營經濟健康較快發展,讓民營經濟“唱主角”。
(四)抓市場,擴內需,積極開拓農村牧區市場,提升城市居民消費品質
今年以來,消費需求增長平緩,主要是內需表現較為平淡。要對服務業的扶持發展要更多地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廣開思路、深挖潛力,逐步形成多點推動、多線聯動、多面支撐的發展局面。針對我區的基本區情,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個不錯的選擇。要加強全區旅游景區開發及道路、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注重品牌建設,把我區打造成全國納涼避暑的“中國夏都”,使內蒙古成為世界知名、全國優秀的國家級夏季休閑度假勝地和旅游目的地。呼倫貝爾等地的冬季滑雪等特色冬季旅游項目也要加快建設和提升服務水平,打造成品牌。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正式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房間空氣調節器推廣實施細則》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決定于6月1日起,對空調和電視的節能進行惠民補貼政策。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將會有力刺激我區節能空調及電視的消費達到一個相對較好的高潮,帶動物流、家電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振目前家電消費的低迷形勢。
(五)抓地區,促協調,突出重點,立足當前,發揮產業優勢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區經濟長期以來的“頑癥”之一,近年來,東部盟市發展勢頭較好,初步顯示出了“加速”和“追趕”的趨向。當前形勢下,要把這種勢頭保持好、穩固住。當前,抓工業、抓投資、抓項目應是實現“保增長”目標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為此,各盟市要根據本盟市產業特點和發展實際,緊緊抓住利用好當前國家、自治區對項目審批速度較快、門檻降低的大好機遇,結合本盟市“十二五”規劃,將規劃中涉及的建設項目,民生項目提前進行梳理、論證、上報,爭取獲批,不斷豐富項目儲備庫的行業類別。此外,沿黃沿線七盟市也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對招商引資特別是非資源性產業的招商引資不能懈怠,進一步加強各盟市內部資源、生產要素、市場等的整合與協同。
(六)抓民生,辦實事,切實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
當前,要努力找到一些“穩增長”與“保民生”的最佳結合項目,盡快論證審批一些既解決民生難題又可以促進增長的好項目,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全面投入到民生和社會發展領域中去。要切實落實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思路,建議自治區政府近期組織或者委托相關部門向全社會針對普通百姓搞一次“民生所需、民生滿意度等”抽樣問卷調查,充分了解掌握老百姓所需、所盼甚至是所不滿的方面,然后采取實際措施研究解決。此外,建議自治區黨委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全區范圍內搞一次“干部作風大整頓、大改進”活動,專門解決在干部、執法人員及公共服務提供人員中存在的突出作風問題甚至是腐敗問題,以減少老百姓的不滿度和對政府形象的不良感觀。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努力創造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環境比出臺一些具體的民生實招意義和影響更深遠。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