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錳業簡介
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公司是原中寧縣金屬錳廠改制后組建的跨地區、跨行業的民營企業,是區市縣重點支持的骨干企業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企業,也是世界錳材料生產基地。公司下轄略陽鴻嘉礦業有限公司、陜西龍辰置業有限公司、攀枝花茨竹青礦業有限公司、寧夏華夏特鋼有限公司、寧夏萬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寧夏萬隆煤炭公司、中寧縣天元運輸公司等9個子公司,資產總額為152.06億元。公司現有職工11562人,其中高層管理人員70人;大專以上學歷的2856人,各類工程技術人員382人,各類技術工人2256人。2011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65.92億元;實現盈利5.43億元。
天元錳業的主打產品金屬錳,是廣泛應用于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航空航天、電子技術、新能源材料等各個領域,十分重要的一種銀灰色金屬。錳對鋼鐵工業尤為重要,它的加入可以提高鋼材的硬度、強度、抗腐蝕能力,因此有“無錳不成鋼”的說法。
沒到寧夏中寧縣,誰也不知道這“藏”了一個這么大的企業——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解錳生產商,用短短9年時間,將電解金屬錳年產量從1500噸飆升至20萬噸,資產從300多萬元增至105億元。隨著今年年初年產60萬噸生產線的開工建設,天元錳業向占據世界總產能三分之一的行業巨無霸發起沖擊。調研組在這個占地37公里的“巨無霸”產區參觀時,被這個大企業所取得的驕人業績所深深震撼。
當人們羨慕一個企業駛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時,這個企業的戰略決策必然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指引;當人們稱贊一個企業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時,企業內在的文化魅力一定讓人折服。
科學發展獲得騰飛雙翼
2003年5月,寧夏中寧縣化肥廠所屬金屬錳廠宣告破產,資產評估價300多萬元。通過競拍,時任中寧縣紙箱廠經理的賈天將接手該企業,寧夏天元錳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這一年宣告成立。9年間,這位“天將”帶著廣大“天兵”在創造中體現價值,在奮斗中成就事業,用堅毅的腳步踏出了一條極其艱難的探索之路,實現了“規模+速度”的迅猛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創造了金屬錳產業“革命”式變革,助推企業所在地——寧夏中寧縣跨越式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中國是一個錳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的錳資源又集中在南方。而且進口錳礦資源被少數供應商壟斷,澳大利亞BHP、法國最大的礦業集團公司埃赫曼康密勞、巴西淡水河谷是我國的主要供應商,海外錳礦巨頭牢牢地掌握了價格控制權。
“對于原料和市場都兩頭在外的天元錳業,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就必須提高對錳礦類重要礦產資源控制能力,加快技術革新,從而提高錳礦綜合利用率。”賈天將介紹,目前天元錳業是全國首家全部使用進口礦生產電解金屬錳的工廠,又掌控著下游產品的發言權,從而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于天元錳業如何走科學發展之路,賈天將有著深刻的認識及長遠的規劃。天元錳業不僅要立足行業,還要跳出行業尋求發展,由單一的發展模式向多元的發展模式轉變。如今,天元錳業已成長為集冶金、化工、稀土新材料、建材、運輸、研發多元發展為一體的產業集群,跨區域跨行業的大型民營企業。
提高核心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是天元錳業對企業發展定下的長遠目標。公司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在廣泛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新材料基地的發展規劃,力爭把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公司建設成中國一流的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
循環經濟贏得不竭動力
天元錳業沒占用一畝耕地,廠區都建在荒山之上。而因為企業的入駐,這片荒山也變成了“綠洲”。調研組在廠區里轉一轉,發現處處都栽植了蘋果樹、白楊樹、槐樹等樹種,一片綠意盎然。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追求綠色GDP,公司專門成立了70多人的綠化隊,常年栽植,目的就是把地處西部荒漠干旱地帶的天元工業園,逐步變成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生態工業園。
值得一提的是,澆灌這些植物的水正來自經過處理的“廢水”。天元錳業作為世界錳業生產基地和寧夏清潔生產重點示范企業,去年以來,面對產業升級及冶金行業不能回避的環保壓力,先后投資1.34億元建設了生產廢水處理池,實現污水循環利用零排放;投資15.1億元建設了2條日產量4500噸的水泥生產線,投產后每年可“吞食”百萬噸廢渣;并在生產車間安裝了酸霧噴淋處理設備與危害氣體報警儀系統,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得以回收,作為化合制液的原料,實現變廢為寶。該公司還與寧夏大學、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利用廢渣生產化肥,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農田試驗階段。
在看得見的節能環保措施之外,天元錳業還采用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將電解金屬錳綜合電耗每噸下降了650度,并邀請有關專家對現有生產工藝予以升級,減少廢渣排放量,同時對錳渣進行二次回收使用。下一步,天元錳業還將通過實現工業自動化、發展清潔生產,使企業由勞動密集型高耗能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
針對公司在節能降耗、環境治理、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巨大投入,賈天將經常告誡下屬:“任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的企業行為無疑是‘飛蛾撲火’,只會自取滅亡。”而目前,天元錳業正以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為重點,以科技為動力,以做大做強電解金屬錳為目標,以發展錳酸鋰、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為主攻方向,使園區形成上下游產品緊密銜接,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工藝設備先進,管理規范,環境污染少,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企業文化共享錳業未來
剛到天元錳業,我們就被一臺精彩的晚會表演給鎮住了,這些由天元錳業員工組成的文娛隊伍,不少人媲美專業演員。有員工告訴調研組,在這幾乎每周都有文體娛樂活動,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真正從細微處體會到天元錳業是一個適合發展的平臺,生機勃勃,凝聚力很強。大家愿意同企業共榮共生。
當然,天元錳業的企業文化可不僅僅體現在豐富的文娛活動上。員工月平均4000多元的收入也吸引了諸多人才留在天元錳業。除此之外,天元錳業還處處從員工角度出發,為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困難。2003年啟動生產后,公司對原辦公室及職工宿舍進行了改造粉刷,2010年投資5260萬元新建了辦公樓及職工宿舍樓,改善了職工住宿條件。購置了電視機、DVD、象棋等設施;修建了籃球場地和羽毛球場地,開展了各種文體活動。多年來,在區市縣黨委、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熱情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天元錳業始終堅持煉錳煉人、爭創名牌的企業精神;恪守以錳為源,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全力打造天元品牌,努力實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錳材料基地的戰略目標。
“如果企業只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從文化感召層面去提高員工的業務素養,將會加劇勞動者的工具化反感,導致企業最終缺乏后續支撐力,從而喪失了做大做強的依托。”天元錳業行政副總高學祥說,以人為本一直就是天元錳業精心倡導的企業文化理念。
從成立之初至今,公司規章制度健全,基礎工作扎實,在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生產經營、職工隊伍建設、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學化管理體系,企業多次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和中寧縣評為“優秀企業”和“先進企業”,被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評為“AAA”級信用單位。
調研組經濟學家鄧榮霖從企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高度,從八個方面總結了天元成功的經驗:一是擁有賈天將董事長這樣善于開拓創新的領導者;二是公司萬余名員工能夠同心協力搞建設;三是在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四是公司發展時刻以市場需求為準繩,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五是創新精神,包括創造有價值的訂單、大膽地破舊立新和創造性地學習和借鑒;六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核心,“煉錳煉人”,煉出猛人,煉出“天兵天將”;七是企業文化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八是企業文化建設效果明顯。
當然,天元錳業取得的成績遠遠不止于這八個方面的內容。董事長賈天將并沒有在成績面前放松警惕,他坦言,“只有在企業管理上抓生產力,才能保證企業良性運轉,否則,發展速度再快的企業,也會‘潰于蟻穴’,消亡的速度則更快,做大做強也就無從談起。”天元錳業在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循環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上永不止步。榮譽、掌聲和炫麗的獎杯,沒有讓奮進的天元人在勝利的花環下迷失方向,天元錳業作為寧夏大型骨干企業,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技術力量和科學的管理體制,承載著所有天元錳業人的夢想,正朝著“做優做強做大,領軍中國錳業,努力建設世界錳材料和新材料基地”的目標進發。
(執筆:人民論壇記者王慧)
責編/肖楠 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