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職場菜鳥遇到外企“高帥富”上司,當失戀剩女撞見中年“萌叔”,當國企、外企一同卷入一個7億元的商業風暴,那些堅持原則與信念的職場中人,將會何去何從?
6月30日,電視劇《浮沉》登陸東方、浙江、北京、深圳四家衛視。該劇改編自作家崔曼莉同名小說,由SMG尚世影業出品,滕華弢執導,鮑鯨鯨編劇,白百何、張嘉譯、王耀慶、王志飛等主演。
作為四家衛視的暑期檔揭幕戰之作,《浮沉》早在去年9月就掀起了一輪媒體關注熱潮。尚在劇本階段,該劇就已經賣出了網絡版權單集100萬元高價。搜狐視頻以總成交價突破3000萬元的手筆將30集電視劇收入囊中,創下了當時國內電視劇市場網絡版權價格新高。反觀目前的電視劇版權交易價格的回落,《浮沉》被寄予的希望更加明顯。
同時,作為滕華弢的電視劇導演收官之作,《浮沉》延續了在2011年創造票房奇跡的電影《失戀33天》的“滕家班”原班人馬。加之出品方SMG尚世影業今年連續推出了《懸崖》《后宮甄嬛傳》《風和日麗》等熱點作品,《浮沉》甫一上市便頗為引人矚目。
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
2007年9月,小說《浮沉》在天涯網絡社區發表,作者筆名京城洛神。這部作品以IT外企為背景,與不久前微軟大中華區總裁宣布離開微軟轉投NBA中國辦事處的事件暗合。回顧中國IT業20年的浮沉,中國外企與中國外企人才伴隨著時代的腳步,經歷了復雜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作者崔曼莉有感而發,創作了《浮沉》。該書在各門戶網站開辟專欄首日點擊率就突破了千萬,而出版版權也成為出版機構爭奪的焦點。
在一次出差過程中,曾經制作過《杜拉拉升職記》的制片人徐曉鷗接觸到了《浮沉2》,她幾乎是在飛機上一口氣讀完了小說,下了飛機立即給同事打電話,邀約作者崔曼莉談網絡小說的影視劇版權。彼時,一家自《浮沉1》起就已經跟崔接觸的公司已經快要將版權拿下。在徐曉鷗和導演滕華弢的努力下,最終,崔曼莉選擇將小說的影視劇改編權出售給尚世影業。
在《浮沉》原著中,既有職場也有商戰。公司前臺喬莉借由總裁秘書的跳板當上了銷售,卻被卷進了一場有關國企改制的7億元銷售大單中。小說表現了利益的糾葛和價值觀的考驗,這段經歷不僅讓喬莉逐漸成長起來;也讓讀者看到了國企、外企當中的各色人等在商戰中的種種表現。
主題:浮華下的信念堅守
國內商戰劇的發展與1990年代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緊密相連,近20年來,先后涌現出《情滿珠江》(1994),《東方商人》(1995),《大染坊》(2004),《五月槐花香》(2005)和《喬家大院》(2007)等成功的商業題材電視劇。今年年初,央視一套還播出了反映寧波商幫的電視劇《向東是大海》。
但是近年來,商戰劇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首先是題材多以近代為主,反映現代社會商業生活的電視劇幾無新意。其次是能夠引起高收視和熱烈反響的劇目較少。
在原作者崔曼莉眼中,職場是個廣泛的定義,而商戰則不是簡單的商業和戰爭,更是商業與軍事的融合,充滿了智慧與力量變化的美。小說原著也以真實地描寫外企銷售人員的職業歷程獲得了大批擁躉。
對比小說《浮沉》原著,電視劇通過增加喬莉的感情線索,多了幾分偶像氣質和感情色彩。電視劇中,喬莉不僅與原男友和上司陸帆之間有感情糾葛,更是同小說中的男配角——國企廠長王貴林有段忘年戀。
但是對于小說的內核——在各種利益面前,一個人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電視劇創作者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原著作者崔曼莉認為,積極向上是《浮沉》的力量所在,同時傳遞一種人生觀,“不抱怨、不輕言放棄,遇事的第一反應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理想。”崔曼莉另一本小說《琉璃時代》的開篇有一句話或許能將這個主題概括得更深,那就是“有些人永遠掌握命運,不交于他人,甚至一個時代”。
《浮沉》里幾乎找不到一帆風順的主人公,喬莉、王貴林、陸帆,都面對著人生中的挑戰和職場中的困難,但他們所做的抉擇并非隨波逐流和抱怨世事艱難,而是在說:我還能做什么?在這樣的環境中我該做些什么?
滕華弢和鮑鯨鯨都對原著小說的核心主題予以了肯定,并提出“人生的道路上,面對起起伏伏,應該慢些走,等等靈魂”。滕華弢由此也實現了自己打造一部21世紀的“中國斷代史”的想法。作為該劇制片人,徐曉鷗則表示,本劇是展現了“浮華盛世下的欲望”。
制作:滕家班電視劇收山之作
電視劇《浮沉》上星播出當天,正值導演滕華弢的大婚之日,從接觸原著到作品播出,這部戲用了他近三年時間。期間,除了《裸婚時代》與電影《失戀33天》外,滕華弢并無其他作品。
改動劇本之初,就幾度遇到創作困難,“原著只有改制一條主線,情感線不甚明晰。”在不斷修改后,按照滕華弢團隊的想法,設定了幾條線索和大致框架后,才交給鮑鯨鯨進行劇本的具體創作。
《浮沉》自去年11月底開始拍攝,制作周期7個月,由于之前《失戀33天》的宣傳戰緣故,整部劇的制作時間略有壓縮。而因全劇是在上海取景,所以小說中的“北漂”喬莉也轉換成了“滬漂”。
演員方面,主演白百何、王耀慶加上實力派演員張嘉譯、王志飛的組合頗具觀眾緣。制作班底方面,繼續沿用了《失戀33天》班底。因此在劇集的成本控制和拍攝質量上都得以保證。
《浮沉》是導演滕華弢的電視劇收山之作,作為曾經執導《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蝸居》《裸婚時代》等一系列熱播電視劇的導演,滕華弢此次的心血之作《浮沉》更加引人關注。
收視及話題
據CSM媒介研究32城收視率數據顯示,四大衛視拼播的《浮沉》,開播首日排名全國第四,在浙江衛視播出的收視率為0.78%,市場份額2.158%。截至記者發稿——7月2日,《浮沉》播出第三天排名未變,但收視率略有提高,為0.847%,市場份額2.291%。
對此,播出方反應略有不同。北京電視臺影視劇中心主任助理于金偉表示,影響收視的客觀原因不可忽略:由于該劇首播在周末,故強勢衛視的名牌欄目會分割一部分收視,當天北京還有一場恒大的球賽,另外最近在北京影視頻道地面播出的電視劇《神槍》取得了少見的破7的收視成績,這些都會影響剛開播的《浮沉》。但她同時表示,自己對該劇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期待后續的播出效果。
四家衛視中的深圳衛視,為了《浮沉》的播出,一連三天采取了將電視劇播出與《新聞聯播》無縫對接的播出方式,犧牲了一部分黃金廣告時間。但是“收視率卻并沒有達到預期,主要是很多點似乎沒能和觀眾產生共鳴。”相關負責人表示。
影評人毒舌列文評價該劇:聽劇名感覺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小說改編的,看預告片又被屢屢提到的“國企改革”嚇到了,還以為指不定有多老套無聊呢!但看完前四集后,不良印象一掃而空,一種“本劇將會成為2012最強國產劇”的感覺油然而生。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該劇“讓人覺得是電影的手法和感覺。老男人們各有各魅力。但女人更像是被卷入的配角,和原著感覺也不太一樣。”
更有觀眾直言不諱地表達對改編的不滿,“且不說微微笑的狄云海和神秘的歐陽貴完全消失了,也不說非得加入矢野浩二搞成日企帶上其他因素的莫名其妙,就說說喬莉怎么可能跟王貴林有曖昧,小白領有可能會愛上陸帆,有可能愛上何承風,不可能愛上王貴林??張嘉譯的角色一定得有感情戲嗎?”對于戲里展現的職場情況,“辦公室擺設,Dress code(服裝風格),同事間溝通方式,都跟現實南轅北轍。”
面對這些質疑,制片方表示,一些伏筆可能要到日后才能展現出來,同時,這也是一部既有年輕人的戲,又有家庭戲的電視劇,觀眾群體是廣泛的。此前滕華弢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該劇后續的轉機充滿希望和力量,適合每一個正處于逆境的人,雖然希望中夾雜著阻礙和糟粕,可是正能量貫穿全劇,“治愈”效果值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