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三網融合”之后,OTT成為有線行業最熱門的概念
有線電視“臺網封閉”的運營體系已被打破,各地正積極對接互聯網以奪回市場的主導權。繼“三網融合”之后,OTT成為有線行業當下最熱門的概念。
OTT,全稱Over the Top,OTT TV即互聯網電視。據說OTT釋義最早來自NBA的過頂傳球,意指服務提供商越過基礎網絡,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其強調的是服務與物理網絡的無關性,而在商業中,OTT被認為可帶來渠道的扁平化,并實現利潤最大化。對于有線網絡來說,這是否是一劑特效藥呢?
有線的“四面楚歌”
傳統廣電面臨新媒體的強勁挑戰已是不爭事實,但浪潮副總經理付強認為,唱衰有線為時尚早。
歷數有線電視網絡的勁敵,視頻網站不可忽視。互聯網視頻的興起打破了有線電視對內容傳輸的封閉式主導,分流走部分觀眾和廣告收入。與此同時,視頻內容的運營商也新增了IPTV、網絡電視臺、視頻網站、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等對手。另有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OTT機頂盒等設備興起,令用戶收看視頻的終端從電視機擴展為多種尺寸的各種屏幕,局勢似乎從過去的有線電視一家獨大,開始演變為與其他終端共分市場。但這是否意味著,寬帶互聯網將會取代有線電視網的傳輸者地位?
與此同時,廣電運營商沖刺上市的行為也被進行多種解讀。年初吉視傳媒上市后,近日包括華數傳媒、湖北廣電網絡的借殼上市都成功“過會”,而天威視訊整合深圳關外110萬有線用戶的重組方案也正式對外公布。中金公司負責廣電行業的分析師王禹媚表示,“沖刺上市不僅是為趕在國網掛牌前,更是擔心IPTV用戶快速增長導致自身資本估值的跌落。按目前趨勢,2015年國內IPTV用戶可能超過6000萬戶,到時廣電數字電視業務的估值可能大跌。”
“只是面臨了更多的競爭,但只要電視的形態存在,有線電視的未來不會差。”付強說。他認為,由于電視的觀看體驗最好,且占據了客廳的主位,其價值極高,只要把它經營得更加活泛,通過“亮點”服務就能把流失的年輕用戶拉回來。
而近段時間里,關于OTT,關于廣電未來的話題又成為了業界矚目的焦點,且隨之而來的利弊之爭更令人頓生“狼來了”的疑惑。
融合創新之舉
在中國市場,OTT的概念應是伴隨著“181號文件”而來。2011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181號文件),對互聯網視頻及相關內容進入電視終端采取了牌照式管理。根據規定,牌照方可通過任何寬帶互聯網連接,直接發展用戶進行運營。同時“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它訪問互聯網的通道”,“暫不得開放廣播電視節目直播類服務的技術接口。”截至目前,國家廣電總局已頒發CNTV、杭州華數、百視通、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中央人民電臺共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
中廣互聯CEO曾會明認為,“DVB是有線電視傳輸直播視頻的傳輸標準,優勢在直播電視領域,而因廣電總局的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暫不允許做直播頻道,這與有線網絡就有了天然的合作需求。”
6月20日,中廣互聯舉辦了“DVB+OTT融合創新論壇”,各地有線網絡公司、電視臺、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廠商和技術企業參與者眾。同日,由中廣互聯發起,東方有線、重慶有線、天威視訊等廣電運營商和百視通、南方傳媒等互聯網牌照商,以及華為、中興、UT、浪潮、永新視博、數碼視訊等30幾家芯片和硬件商聯合組建的 “DVB+OTT融合創新聯盟”也正式成立。
對于這一模式,參與者們寄予了厚望,且實際操作成果也對其進行了充分印證。
盈利模式兩頭增值
2011年初,浪潮承擔建設集成的山東濟南廣電網絡,在業內第一個實現了中國互聯網電視CNTV與廣電網絡的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在于OTT平臺上有豐富的內容,可以降低廣電網絡獨立運營增值電視內容服務的成本,同時與OTT服務商聯合運營,增加收入渠道,實現多贏。”付強強調,需要注意的是廣電網絡是一個注重視頻服務品質的網絡,依賴于互聯網直接給用戶提供高品質的720P乃至1080i的視頻節目顯然質量上還難以保證,因而通過廣電自有的雙向交互網絡加上媒體云平臺的有力支持,服務品質才有保證。
同時,付強認為,其盈利模式也相當清晰,“現在是兩頭增值。”一頭是向用戶增值,提供內容點播、游戲、遠程教育等應用,以新的服務向用戶收費;另外一頭是向平臺增值,通過運營網絡提供廣告推送、收視率調查等,收取廣告費和電視臺服務費等。
據悉,山東濟南廣電已實現了盈利,濟南地區僅機頂盒的開機廣告一年可賣出2800萬元。另外,電視換臺的貼片廣告也能賣出相近價錢。“增值服務,濟南的用戶收視費一個月只有13.6元,但用戶看CNTV的費用一個月是15塊,使用交互電視功能,一個月再加7元,這都是在傳統業務之外額外收取的。”付強說,只要網絡搭建得好,終端、平臺、用戶都具備極大價值,這被業界稱為“躺著掙錢”。“這是廣電的資產,同時也只有廣電擁有運營權。”
“修路”是致富的惟一途徑
不過,業界對OTT的利弊之爭仍不絕于耳。在付強看來,“這是因為很多地方廣電沒有雙向網絡,要開展業務就得用電信、聯通的網,等于是你掙直播的錢,別人掙OTT的錢,不僅把以后增值業務的空間全部扼殺,機頂盒的錢還要你來出。這屬于自尋死路,肯定是弊。”但對于已經完成雙向網改造的有線網絡來說,OTT則意味著極其有利的增長空間與發展方向。
付強表示,目前有線電視網的質量較差,且是單向傳輸,花錢改造每戶的成本為450元。“這個模式是能掙錢,但必得先投入,現實情況是很多地方廣電網絡沒錢投資。” 據他透露,雖然山東濟南在網絡的雙向改造上走在全國前列,但是“不到10%”的普及率仍偏低。“中國的有線網不發達,實現OTT是很大的挑戰,現在第一步路都沒修好,怎么跑車?”
“OTT只是業務之一,但不是惟一。”付強說。在有線網絡完成雙向改造之后,電視相當于一個互聯網終端。過去,家庭成員不同的收看行為是通過增添幾臺電視機來滿足,而現在通過機頂盒內置的無線路由器,有線網絡覆蓋的終端不僅僅是電視,還有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以滿足家庭多成員的個性化需求,并用新的服務形式來吸引年輕用戶。
“即在同一個有線電視網絡下,父母可以看大電視,小孩能用其他終端收看不同的電視頻道,也可點播回放,甚至進行邊看邊聊等互動操作。”付強認為,目前互聯網電視已經把各種應用概念體現得相當到位,但在購買后,很多用戶并沒有意愿和動力去實現它。而有線電視的雙向改造是一個全網行為,規模很大,對整體產業的提升將帶來強勢推力。“一個是網絡行為,一個是設備行為。其帶來的實際意義必將大于互聯網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