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學院總部位于北京西城區德勝門邊200米的中式獨棟庭院寫字樓---德勝尚城,與它隔街相望的是著名的中國工程院。
德勝尚城由中國著名設計大師崔凱擔綱設計。主體為灰色調的五層建筑中融入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精神,胡同、院落、灰瓦、紅門,古色古香。
朱紅色的仿古式門柱在現代鋼結構建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引領著人們步入孔子學院總部的大廳,向人們詮釋著孔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友善信念。
進入大廳,抬眼向上,棚頂懸掛著一片片仿造的黃色瓦片;低頭向下,腳下深綠色的玻璃磚猶如一池深淵;右側佇立的是100多個國家的國旗,回字文的墻面和巨大的屏風彰顯著中華古老的文化。
大廳兩側是“中國文化體驗中心”,這里以最現代化的電聲方式向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愛好者展現中華文化。人們可以通過電子書和觸摸屏,調閱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品味中國茶、聆聽中國民樂,感受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
該建筑于2006年竣工。2007年4月9日,孔子學院總部在這里隆重揭牌。
據悉,每年有超過3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到訪孔子學院總部,平均一天需要接待10位客人。
國家漢辦是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常設辦事機構,作為正司局級直屬事業單位掛靠在教育部。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合署辦公。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成立于1987年7月。2005年1月4日,許琳被任命為國家漢辦主任。
國家漢辦也是孔子學院的管理機構。2002年,中國開始醞釀在海外設立語言推廣機構。從2004年開始,在借鑒了德國歌德學院、法國法語聯盟、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推廣本民族語言經驗的基礎上,漢辦在海外設立的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終于誕生。
國務委員陳至立提議,以中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孔子學院”,英文為:Confucius Institute。
2007年4月9日,孔子學院總部掛牌成立,成為全球數百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大后方。
孔子學院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開辦,外方首先自愿提出申請,中外雙方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署合作協議。
一所孔子學院的開設流程為:國外合作方向孔子學院總部提交籌備設立建議方案及相關材料→總部評定合作方的資質與條件→雙方互相進行考察和協商→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學院理事會→確定院長、各部門負責人→學院正式成立。
孔子學院總部設立理事會,由主席、副主席、常務理事和理事組成。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和常務理事若干名,具體人選由中國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提出建議,報國務院批準。
理事共有15名,其中10名由海外孔子學院的理事長擔任,第一屆理事由總部聘任,以后選舉產生或按孔子學院成立時間順序輪流擔任;其余5名由中方合作機構代表擔任,由總部直接聘任。
理事任期為兩年,可連任一次。理事會成員任職期間不從孔子學院總部獲取任何報酬。理事會設立總干事、副總干事。總干事為總部法人代表,由常務理事擔任。
理事會的職責是:制定、修改孔子學院章程,審議全球孔子學院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審議總部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計劃,研究孔子學院建設的重大事項。此外,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由主席召集。必要時可由主席決定召開臨時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議。
孔子學院總部在理事會領導下履行日常事務,具體的職責包括:制訂孔子學院建設規劃和設置、評估標準;審批設置孔子學院;審批各地孔子學院的年度項目實施方案和預決算;指導、評估孔子學院辦學活動,對孔子學院運行進行監督和質量管理;為各地孔子學院提供教學資源支持與服務;選派中方院長和教學人員,培訓孔子學院管理人員和教師;每年組織召開孔子學院大會;制定中方資金資產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漢辦官方網站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