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結盟運動目前有120個成員國以及一批觀察員國家和觀察員組織,一般情況下該組織三年舉辦一次首腦會議,第16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于2012年8月30日至3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成員國代表出席了本屆會議,出席大會的還有部分作為觀察員國家及組織的代表。
德黑蘭會議:吸引世界的目光
2012年的第16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之所以為世界高度關注,是因為大會是在局勢動蕩多變的中東舉行,且由伊朗來承辦。伊朗因為核問題近年來成為國際社會聚焦的國家,并受到西方國家嚴厲的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聯合國安理會也曾因伊朗核問題多次通過制裁決議。這一特殊的背景加之眾多發展中國家代表團云集德黑蘭,使得本屆大會的召開吸引了各國的目光,也牽動著西方國家和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敏感神經。
首先,美伊博弈在這里上演。在中東地區,美國一直視伊朗核問題為心頭之患,除了將桀驁不馴的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并對其施壓、采取嚴厲制裁等手段以外,還不斷以武力相威脅,即不排除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特別是伊拉克戰爭結束后,伊朗更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重點對付的國家。事實上,無論從中東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控制石油能源、拓展美國戰略利益方面考慮,美國都需要遏制這個在核問題上挑戰美國權威的國家。2012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隨著兩黨的爭奪愈演愈烈,對伊政策的強硬姿態也在不斷升級。第16屆不結盟大會這一如此大規模的、重要的國際會議在德黑蘭召開,顯然與美國的對伊政策及其在國際社會孤立伊朗的意愿是相悖的。
遭受制裁的伊朗面對西方國家的強勢,則希望利用德黑蘭會議之機顯示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并運用不結盟組織一貫的反霸立場,呼吁反對西方主張的單邊制裁,在孤立與反孤立、制裁與反制裁的較量中找到新的支點。
其次,重要政治人物亮相德黑蘭。在美伊關系緊張的狀態下,第16屆不結盟首腦會議有10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前往出席,其中不乏吸引世人眼球的政治人物。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不顧美國和以色列的勸阻及“警告”,堅持出席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對伊朗保持接觸對話的姿態。聯合國是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組織,秘書長理應出席會議,但是美國擔心這會給世界傳遞錯誤信息,助長伊朗在核問題上與西方對抗的立場,所以一再阻攔。對潘基文而言,他執意出席會議,有利于改變一下以往在國際事務中向西方傾斜的形象,以向世人展示自己不受大國左右、獨立行事的風格。
又如,上臺時間不長的埃及總統穆爾西也在結束對中國的訪問之后赴德黑蘭參會。自20世紀70年代末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后,埃伊兩國就中斷了外交關系,直至2011年才開始修復。穆爾西總統是30多年來首次訪問伊朗的埃及領導人,顯然,他試圖向世界展現與前埃及領導人穆巴拉克反伊政策不同的外交路線,并與穆巴拉克順從西方的立場拉開距離。埃及是經歷了劇烈政治變動的國家,穆爾西上臺后一是急需恢復國內社會經濟,二是要對外構建埃及的地區大國地位。出席此次會議,將在沒有西方大國參與的情況下與其他國家共同商議解決中東問題的途徑,這對于埃及改善對伊關系、促進外來投資及貿易,并逐步爭取地區事務的主導地位來說,無疑是一次需要把握的機會。
此外,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其總理辛格親自出席了本次會議;同樣因核問題為美國所關注的朝鮮也派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前往德黑蘭,帶著反對美國威脅朝鮮和平的訴求參會;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向大會發出賀電,肯定不結盟運動,表示俄羅斯要擴大與不結盟運動的合作。在西方的關注和質疑聲中,規模宏大的第16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如期舉行,德黑蘭掀起一股強勁的政治旋風。
大會重要議題:
伊朗、敘利亞熱點問題
第16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的主題是“聯合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參加大會的各國主要為發展中國家,他們在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各種機遇和挑戰,在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反對單邊主義、反對在國際事務中搞雙重標準等方面,有著共同的話語。同時,冷戰后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也出現分化,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發出一個聲音。因此,不結盟大會為各國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提供了相互溝通交流、磨合碰撞、求同存異的平臺。此次會議就不結盟運動的發展、核裁軍問題,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在內的中東熱點問題、聯合國改革等議題展開討論,其中最為人們所關注的議題自然是伊朗核問題和敘利亞危機。
關于伊朗核問題。伊朗以此次會議的召開為契機,充分利用大會的講壇表達了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的不滿以及對自身權利維護的立場。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大會的開幕式上宣稱,伊朗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并表示伊朗倡導中東無核化。為此伊朗提出了“核能大家用,消除核武器”的口號。實際上,伊朗一直反對美國在限制核武問題上搞雙重標準,美國在針對伊朗核問題采取嚴厲措施的同時,對以色列發展核能力卻視而不見。伊朗也一直沒有停止鈾濃縮活動,還表示不會停止核計劃。伊朗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自然可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不過也必須履行相關國際義務。這也是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所持的立場。參會的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在伊朗核問題上普遍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這一立場寫入了大會發表的《德黑蘭聲明》中。
關于敘利亞危機。針對動蕩的敘利亞局勢,東道主伊朗力挺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呼吁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反對外來勢力干涉內政。伊朗和敘利亞在中東地區同樣面對西方的制裁和壓力,兩國關系密切,彼此信賴,互為依托。伊朗更是在經貿合作及醫療物資援助等方面給予敘方大力度的支持。可以設想,敘利亞現政權一旦在西方的運作下垮臺,伊朗將失去共同反抗西方勢力的盟友,日子將更加難過。伊拉克等一些國家的代表也表示,希望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危機、反對外來軍事干涉的立場。然而,與會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分歧。一些阿拉伯國家持反對巴沙爾政權、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立場。埃及總統穆爾西也在發言中不顧伊朗的感受,對巴沙爾政權持否定態度,主張建立新敘利亞政權。穆爾西的發言直接引來敘方的抗議行動,敘利亞代表團當即離開會場。穆爾西曾在會前呼吁,組建由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等國參加的四國委員會,共同解決敘利亞危機,以此既表明埃及在處理地區問題上的引領作用,又表明埃及有意推動與伊朗關系的正常化。德黑蘭會議由于代表們的觀點不一,最終在聲明中沒有寫入有關敘利亞危機的內容。
在敘利亞危機問題上,中、俄兩國曾先后三次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西方國家起草的決議草案投了否決票。中、俄主張尊重敘利亞國家主權,通過政治對話解決敘利亞危機,認為決議草案要符合《聯合國憲章》及不干涉國家內政原則。中國始終認為,采用制裁或更加激烈的方式無助于危機的妥善解決。中、俄的立場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強烈不滿,反映出在敘利亞問題上世界政治領域斗爭的復雜性。
不結盟運動:
發展中國家維護共同利益的平臺
不結盟運動組織始建立于冷戰時期。1961年首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在美蘇兩大集團對立的國際形勢下,不結盟運動堅持中立、不結盟的宗旨,反映出廣大中小國家求生存、求和平、求發展的愿望,很快成為一支標志著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力量。冷戰后,雖然兩大集團對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但是不結盟力量仍在調整變化中繼續存在和活動。五十多年來,該組織強調不結盟的中立立場,反對政治霸權、軍事霸權,致力于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在國際社會仍然有著廣泛的代表性。
第16屆不結盟首腦會議的召開,顯現出不結盟運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仍在繼續發揮作用,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首先,伊朗借助
不結盟運動的平臺,打破了西方的孤立政策。本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規模如此盛大,伊朗作為東道主,賓客盈門,這展示了伊朗的世界經濟、政治影響力。對美國而言,多國政要云集德黑蘭是其不愿看到的,不符合美國孤立伊朗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說明美國排斥孤立伊朗的外交政策沒有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伊朗則充分抓住契機,讓各國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本國的核政策和外交立場,同時彰顯自身的國際地位。俄羅斯學者庫爾托夫表示,這無疑是伊朗外交的勝利,伊朗向全世界表明:它根本沒有陷入外交孤立。[1]不僅如此,伊朗還從上一屆不結盟運動輪值主席國——埃及的手中接過了輪值主席國的職位,這意味著今后三年中,伊朗將在不結盟運動中享有獨特的話語平臺,為其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可能。
其次,各成員國重申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場,反對大國的單邊制裁。由于伊朗核問題是會議的熱點議題,各國對核能的和平利用展開討論,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和主張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贊同。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看來,冷戰后美國處處施展霸權行為,其中東政策具有傾向性、兩面性,中東局勢的動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美國推行所謂民主計劃、擴展美國地區利益所導致的。所以,伊朗敢于公開與美國叫板,反對大國單邊制裁和威脅,得到不少國家的認可和贊許。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報道說,“不結盟運動峰會已經成為一個反對西方霸權的平臺”。[2]
再次,不結盟運動仍是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不結盟運動在北非西亞經歷了劇烈政治動蕩之后,各成員國能夠匯聚德黑蘭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訴求,雖然對一些問題觀點各異,但總體上能夠求同存異,并在維護地區和平、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等方面有著共同點,反映了不結盟運動在新形勢下依然具有凝聚力,廣大發展中國家仍需要這一機制實現聯合自強,互利合作,在當前的西方大國的強權政治下維護共同利益。
中國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也派代表團出席了大會,參會的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馬朝旭表示,中國作為不結盟運動觀察員,重視該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魏丹丹)
[1] 黃培昭,蘇帆,陶短房.西方國家嘲弄伊朗舉辦不結盟峰會遭受嚴重挫折.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9/3089359.html
[2] 牟宗琮,黃培昭,張夢旭,張旸.伊朗借不結盟會議打“公關牌”(國際視點).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831/c1002-18883114.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