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體味收獲,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于9月24—25日和10月10—1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和河南省鄭州市分別召開了黨的對外工作座談會——南、北片會。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計劃單列市外辦主要負責同志與會。會議通報了當前國際形勢和黨的對外工作的新發展、新要求,交流了各省、區、市落實習近平同志2011年“1·17”講話和2011年黨的對外工作座談會精神情況及工作經驗。會議氣氛熱烈,成果豐富,對于地方外事系統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進一步了解十六大以來黨的對外工作的新發展,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十八大的召開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認識,形成合力,
為黨的對外工作立體化注入活力
中央領導同志對黨的對外工作一貫高度重視。2011年初,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黨的對外工作90年暨中聯部建部60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黨的對外工作作為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努力成為促進我國對外關系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展示黨的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窗口,成為黨員領導干部觀察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平臺,成為借鑒國外經驗、為中央決策服務的重要渠道。
黨的對外工作是全黨的事業,離不開中央各部門、地方各級黨委及基層黨員的廣泛參與。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領導到基層干部的多層面、多角度的工作網絡,為黨的對外工作注入了強大活力,黨的對外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央統籌規劃、中聯部協調組織、中央各部門和各地方黨委共同參與、廣大黨員干部廣泛支持的工作局面。
在中央外事方針指引下,地方外事工作取得新進展,有效地服務了國家總體外交和當地經濟社會建設。在十八大召開前夕,各地方外事工作負責同志再次匯聚一堂,深入學習,熱烈交流。會議回顧了2011年底王家瑞部長在黨的外事工作座談會上的報告,認為那次會議成功地為中聯部與各地方黨委、外事辦公室(外辦)加強溝通提供了重要平臺。此次會議是2011年座談會的延續,通過交流學習各地一年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情況,有助于增加地方廣大黨的外事工作者對國際形勢和黨的對外工作的了解,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做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著眼兩個大局,圍繞新的增長點,研討黨的對外工作全面發展
未來五到十年,對于維護和用好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十分關鍵的一個時期。結合當前形勢,兩個片會前均專門召開了國際形勢報告會,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福建省委副書記陳文清、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也分別出席并講話,結合一年來國際形勢、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和黨的對外工作的新進展進行了分析解讀。河南省委將報告會與省廳級領導干部“經緯講壇”講學活動相結合,福建省委從事涉外相關工作領導干部全體參加。會上專門播放的《黨的對外工作專題片》,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宣講效果。
李進軍強調對于當前的國際形勢,要從宏觀和微觀上進行綜合分析,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避免“一葉障目”。現階段黨的對外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希望各地方外事部門將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科學研判和整體外交部署上來,緊跟時代要求,抓住發展契機,積極參與黨的對外工作。會議圍繞中聯部新的增長點深入研討了如何進一步發揮政黨外交獨特優勢,不斷促進對外關系發展;努力開展黨的對外信息傳播,進一步樹立中國共產黨的良好國際形象;積極開拓民間外交,夯實中外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
與會同志紛紛表示在中國周邊形勢正在發生復雜深刻變化,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的背景下舉行這樣的座談會,如同一場及時雨。經過學習和討論后,代表們熱情高漲,表示要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拓,銳意進取,實現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優勢互補、相互配合。
打造平臺,深入溝通,形成機制
會議的成功舉辦密切了中聯部與地方外辦的溝通和聯系。通過會議討論,我們了解到了地方外事工作的需求、關切和建議,各地方代表在分組討論中暢所欲言,取長補短,熱烈互動,將會議氣氛再次推向了高潮。
北京、黑龍江外辦熱情地介紹了在健全地方外事工作機制體制方面的經驗;四川、江西外辦介紹了學習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措施和體會;內蒙古、廣東、黑龍江、吉林外辦介紹了發揮邊境省份對外聯系的優勢和特點,積極探索政黨外交和務實合作相結合的新路子;山東、遼寧、安徽、浙江等外辦總結了地方省委領導率中聯部代表團參加多邊活動的成功經驗和體會;天津、黑龍江等外辦介紹了承辦中聯部會議和論壇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效應。
地方代表們表示黨的對外工作座談會業已成為中聯部工作的一個重要機制,希望以后能定期通過年會或形勢吹風會等形式,向地方黨委通報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國際及周邊形勢的最新變化、黨的對外工作的新進展等。希望中聯部召開業務培訓會議,有針對性地對地方外事干部進行業務培訓,為大家提供交流經驗、互學互鑒的機會。
福建和河南省委領導深深地感謝中聯部對其工作的重視,表示通過承辦會議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將以座談會為契機,不斷拓展地方對外工作的廣度、深度和科學化發展水平。
了解資源、發現資源、整合資源
黨的對外工作活動空間大,各種資源豐富,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地方對外交流與務實合作,會后中聯部工作組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入地方、深入基層,與部分市、縣基層領導干部進行了專題座談,主動向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和群眾宣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兩個大局的良性互動,充分了解和把握地方特點和實際需求,將實地調研、思考總結和主動傳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地方上有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功經驗的典型模式。在福建上杭縣五龍村典型示范區、河南焦作市巡返村,我們親身體會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果,看到他們用樸實的雙手書寫特色鮮明的創業史,感悟到“千條萬條,發展經濟是第一條”。
地方上有宣介古往今來中國精神的窗口。在福建古田會議舊址、林則徐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代表們追憶那些愛國壯舉、赤子之心。地方上有滿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代表。在河南雙匯集團,“誠信立企、德行天下”的標語牌赫然映入眼簾。在河南宇通公司,參觀了最新款式的校車后,我們感到這為民間交往項目合作提供了很好的選擇。地方上有扎根基層不斷進取的共產黨人。在河南林州紅旗渠的座談中,當地縣委書記深情地暢談紅旗渠精神及今日新林州的發展。此次座談不經意間成為一堂生動的黨課。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重新安排河山的壯舉,林縣一代代領導人帶領人民奮勇向前的進取精神,為紅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我們每位同志都深受感動和教育,大家發出了由衷的感慨:“昔日紅旗渠,今日更給力!”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黨對外宣介的一扇扇重要窗口,也是我們國家、黨和民族優良作的集中體現。通過會議和考察,我們充滿信心,未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黨的對外交往格局必將實現新的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黨群外事協調局)
(責任編輯:魏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