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的主要精神在改革,改革是教育發展的動力,改革是教育發展之路。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就要用改革的思路審視教育改革的歷史進程,分析教育改革面臨的新課題,明確深化改革的任務和重點,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改革推向前進,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一、教育體制改革的內涵
所謂教育體制改革,是教育體制安排的積極變動和替換,是全面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推行教育體制改革是社會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首要任務。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三部分,專門論述了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改革辦學體制,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第二,“在政府與學校的關系上,政府要轉變職能,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轉變為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第三,“要逐步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校辦產業收入、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通過立法,保證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城鄉教育費附加,企業用于舉辦中小學的經費,校辦產業減免稅部分)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百分之四。計劃、財政、稅務等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認真加以落實。”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論述堅持科學發展觀時指出:“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動力,也應該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動力。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也表示,試點任務涵蓋了各級各類教育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每項任務在確定試點地區時統籌考慮了東、中、西部的布局。
二、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現狀和問題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要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大膽突破,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重大現實問題;堅持統籌謀劃,確保改革協調有序推進;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各校大膽試驗。要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使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順應人民群眾對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但由于我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時代在進步,教育體制改革不夠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
(1) 高度集中。基礎教育發展的決策權主要集中在中央教育部門,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沒有決策權。中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這種教育體制的存在,使我國一些政策的出臺不能兼顧不同地區的發展特點。
(2)自我封閉。在教育發展上追求教育內部的自我完善,忽視教育與其他社會子系統的必然聯系。一方面辦學方向、教育規模、教育結構的確立不是建立在社會需要和社會發展所能提供的可能上;另一方面,忽視社會對教育的多方面參與。這使教育難以與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保持協調發展,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難以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
(3)垂直領導。教育活動的協調與控制,過分依賴縱向垂直系統。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只考慮如何對上級機關負責,下級學校只注意學生如何能通過考試而進入上一級學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原有教育管理體制已不適應新的形勢。
三、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途徑和建議
我國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這其中,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服務型政府和新的教育治理結構,國家對教育主要應該是服務而不是過多的管理。所以,應適當把權力下放給地方和學校,這是一個基本概念,也是世界各國的基本趨勢。然后建立一個新的教育治理結構,改變由政府單方管理教育的格局。這兩點包括信息公開、政府問責、決策科學。
第二,向地方賦權、向學校賦權,這點對教育體制改革的意義尤為重大。教育是來自基層的,不應該是高度統一化。城市和農村面對的問題可能完全不一樣,用一個規范去約束各地的教育,肯定是不合理的。因地制宜對中國這樣的大國特別重要,微觀活動應當主要由地方和學校決定。其實,這也就是專家非常強調的一點:教育家辦學。
第三,建立一個競爭性的高等教育系統。中國的高等教育,問題不少。國外發達國家主要管理義務教育,對高等教育過問甚少。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是從高等教育改革開始的,其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現在的高等教育,主要問題就是行政化,同時,高校“千校一面”,追求碩士點、博士點、重點實驗室,而不是各按其位,在不同方面滿足社會的需要。這主要是單一評價模式的后果,高考本科評估備受詬病之處正基于此。
第四,構建一個開放、靈活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雖已受到中央重視,但現實中還面臨很多問題。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不同,其直接面向經濟市場、勞動市場,風險更大,成本更高。用教育行政部門辦學的模式不大可能成功,必須以企業為主體,面向市場。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被很多人看成是教育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職業教育既重要又薄弱,要放松對職業教育的過多管理,包括降低門檻,使其能夠從需求入手,因地制宜,靈活發展。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在長期改革和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們要在改革和發展中借鑒先進教育制度的經驗,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