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就要探討技校學生思想品德養成教育的途徑,從英模身上尋找成功的軌跡,鼓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從行為規范的落實抓起,從習慣養成抓起,通過各種活動,影響學生世界觀的形成,促其人格升華,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升華人格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的重大舉措。在職業教育中,如何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呢?這就要緊緊抓住學生思想品德養成教育,探究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徑。
一、培養優良思想品德,鑄就學生光輝人生
人的行為是社會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有的人給他人帶來的是幸福,也有的人卻給他人造成損害和不幸。一個人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想道德。人的優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成長環境中積極向上因素的耳濡目染,沉淀積累,以及個人自我養成的品德升華。這里,列舉三例。
例1:雷鋒——這個經久不衰、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享譽中國大地,成為一代代青少年和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是因為他平凡、純潔、高尚、偉大,愿“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例2:洪戰輝——這個新世紀的大學生,帶著沒有血緣關系的妹妹去上學,他那不離不棄、友善、勇敢、堅強、堅忍不拔、克服困難完成學業的勵志之舉,成為2005年最為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這是因為他在磨難的生活環境中培養了自己有一顆善、孝、仁、愛之心。
例3:李凱軍——這個普通技校畢業的當代高技能人才的楷模,企業明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用自己成長、成才、成功的人生軌跡證明,做技工也能成才,技能人才同樣可以為國家為社會作出突出的貢獻。這是因為李凱軍在技校生涯中就鑄就了自己永不言敗、拼搏向上、誓奪勝利的頑強性格。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英模的人生光輝,源自英模的優秀思想品德,是他們的高尚人格、優秀品德,鑄就了他們的輝煌。有一句古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英模成功的軌跡是如此,普通技校生也不例外。技工院校肩負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專業、身心素質相比居核心地位,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就要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就要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從而磨礪出健全的性格和完美的人格,去收獲人生幸福的命運。
二、加強思想品德養成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向上成長
1. 在與家長溝通中孕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家庭是學生生長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有什么樣的家庭土壤,就會孕育出什么樣的幼苗。試想,一個處處貪財,愛占便宜的父母,怎么可能教得出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子女?一個處處護短出口罵人動輒打人的父母,怎么可能教得出文明禮貌的子女?那么反之,肥沃的土壤、健康的家庭就可能孕育出健康的人格,孕育出一代天之驕子。為促使家長的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良好思想品德養成教育的需要,學院堅持每年召開兩次家長會,在每學年第一學期十月份召開一次家長會,要求受處分生、旁聽生或存在嚴重問題的部分學生家長參加,旨在促使后進學生快速轉化,甩掉違紀或學習落后的帽子;在每學年第二學期的四月份召開第二次家長會,要求該年度的全體新生家長參加,旨在向家長反饋學院、學生情況,促使學生競爭向上,遵紀守法、順利畢業。學院和有關處室領導及班主任,均參加家長會并同家長們見面,從國家、社會、學院的高度與學生家長們進行理論到實踐的認識溝通,讓有問題的學生家長有所認識和改進,讓心靈健康的學生家長更上一層樓,從而達到既通報情況,又達到教育家長的作用,為學生在家庭環境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搭建了平臺。
2. 在營造良好的環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學院是教書育人的神圣殿堂,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這座殿堂、這條主渠道作用發揮得好,就能使原本不少有問題的學生或思想品德不健全的學生,在學院這片充滿陽光雨露的沃土中,得以滋養,端正人生的坐標,從而健康茁壯成長;使原本思想品德比較健康的學生在學院這個百花盛開的地方,能有個性的張揚和思想品德的飛躍。
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培養高超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們技工院校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學院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
(1)通過日常校園生活規范教育,端正強化學生的榮辱觀。比如,通過每周更換“表揚與批評”及“校園風采”的櫥窗欄,及時表彰好人好事、宣傳學院的亮點等,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從而端正和強化學生正確的榮辱觀,激發學生自尊、自愛、珍愛聲譽,珍惜榮譽的上進心,提升學生對違紀錯誤的認識深度,強化學生文明守紀,從我做起的決心。通過全院公開征集“文明語言”搜集“不文明語言”的活動,讓學生懂得應如何尊敬老師,關愛同學,善待他人。通過“5.12地震”等大型公益捐款,培養學生的愛心,促使學生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形成。
(2)通過每兩周一次的班主任例會,抓好班級工作。班主任會上,主抓衛生、紀律、二課活動的學生輔導員、學生處處長及團委書記,如實通報每個班級的各方面情況,好的表揚,差的批評。各班班主任則在每周日晚上的班會中,將班主任例會的有關內容進行傳達,并結合本班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對大家進行養成教育。
(3)通過抓好學生干部工作,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學院堅持每學期一次全院學生干部培訓班,每周一次的學生會各部及團委學生干部的例會,發揮學生干部在各種大型活動和學生養成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學生就餐值勤、晚自習值班、就寢前巡視督察等,對學生養成教育起到了較好效果。
(4)通過開展二課活動,抓好素質教育。我院每學期安排二課活動二十多項,其中包括迎新生晚會、五四歌詠比賽、詩歌朗誦賽、各類球賽、棋賽、拔河賽、跳繩賽、硬筆書法賽、放映電影、濱河護綠、路口執勤、專業技能競賽等各種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拼搏向上的競爭力。
(5)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培養高尚品德。如通過三月的“學雷鋒活動月”、四月“文明禮貌月”、五月“歌唱祖國文化月”以及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暨新團員宣誓儀式等,錘煉廣大學生積極向上、甘于奉獻的高尚品德。
(6)通過政治教育和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每周一次的政治教育大會,如紀律教育、國情教育、素質教育、抗震救災英雄事跡報告會、特優生報告會、技能競賽獲獎選手報告會等;堅持每學期舉辦學生黨校培訓班;堅持每周一早上舉行升旗儀式;堅持每周一次專題講座,如電影欣賞講座、文學講座、剪紙講座、書法講座、電腦講座及全國學生獲獎選手與學生面對面等。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教育,吸引了廣大學生踴躍參加,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7)通過各種學生社團活動,增長學生才干。如廣播站每天課余播放的校園新聞,宣傳好人好事,弘揚正義;學院象棋社、書畫社、文學社每周開展活動;學生報紙《青橄欖》、團報《北斗星》每月一期;宣傳板報、學習園地每月出版一次等。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增長了學生才干,張揚了個性。
(8)通過從小事抓起,養成良好習慣。堅持常規檢查,如對學生儀容儀表的普查、課余時間違紀檢查、對教室、寢室、清潔區、保潔區衛生巡查等。堅持衛生保潔制度,每周分別有三個班對全院環境進行衛生值周和保潔值周,由兩名老師專門帶領學生上勞動教育課,培養了學生講禮儀、講衛生的習慣。
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開展,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學院學生思想道德覺悟逐步提高,各種違紀現象逐漸減少,文明禮貌風氣日益濃厚,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廣大學生優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力地激發了學習技能的熱情。2008年下半年,學院每科90分以上的特優生達52名,創造了歷史新高;學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技能大賽中均有好的名次。2008年以來,有近二百名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34名學生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有10名學生被確定為發展對象。有5人已經跨入黨的大門,成為預備黨員。由此可見,學生管理工作千條萬緒,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為核心開展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并使之成為自然和必然,使之養成為一種上進的性格,升華為一種高尚的人格,促進全面發展。正如周濟同志在2009年4月2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中所作的《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的那樣:“要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質,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當執著追求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N].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