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活動,更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以往的語文教學多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學習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體驗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樂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教學結構、教學活動時應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不斷“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在情境中體驗
情境法是語文教學中進行體驗的常用方法。我們可根據作品所描寫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生體驗課文內容、感情的平臺和心理基礎。常用的方式有:真實情境體驗法;語言描繪引入法;背景渲染烘托法,如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有如臨其境、感同身受之感;情境虛擬法等。
二、感知文意中心,在美讀中體驗
語文教材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學生情感的初始狀態是淺表層的,不易進入文中的情感世界。而美讀就是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情感相融合的有效方法。我們提倡美讀,就是提倡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讀,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調、韻味、意趣,讓學生在“讀”中,聲情并茂,聲醉情癡。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情入境,去親歷、去感受、去體驗、去深刻理解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美讀法包括默念、朗讀、朗誦、吟誦、詠唱等。
三、探究文本形象,在感悟中體驗
語文教學中的形象探究讓語文課堂充滿情趣。它能讓學生建立文本與形象之間的聯系,使文本與形象溝通起來,促進學生積極的體驗。要進入體驗,首先要把課文的文字符號轉化為頭腦中生動鮮明的形象,這種形象當然不僅僅指藝術形象、人物形象,也指作品中描繪的事象和物象。這時,閱讀探究的過程,就是與這些形象對視、對話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用心靈去親近、去擁抱、去交流、去體認的過程,從而獲得一種美感的、情感的、道德的體驗。我們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究形象,感受作者的內心,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體驗,加深對文本形象的解讀,并讓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四、挖掘開發潛能,在活動中體驗
有趣的游戲等活動,是孩子們喜愛的。要為學生創設適合其心理特點的活動情境,把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相結合,如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等。這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激活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練,在想想、做做、玩玩中進行嘗試體驗,在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學好語文,提高素養。
總之,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沒有了學生的參與體驗,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成了一相情愿。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珍視“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實,在充實中成長。只有努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日積月累,悟得終身學習的方法,獲得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情感,體驗語文學習中的樂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寶豐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