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采取新教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在課改實踐中采取了以下策略,讓師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笑出聲
首先師生通過交往,重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間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多想想辦法創設氛圍,讓學生笑出聲來。初中生,這個好動的年齡,上課偶爾說說話,做一做小動作也是很正常的。更何況是聽了好幾課之后,難免會煩。這時,如果大聲去批評學生,會讓他覺得很沒面子的。不妨和學生講一個故事,說一個笑話。我喜歡結合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編一個故事,創設氛圍,讓學生笑一笑,輕松一下,調節一下課堂氣氛。這樣做,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也較容易接受。
二、創意性導入
有經驗的老師,是非常重視導課的,導課的方法多種多樣,不拘形式,可因時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幾種。第一,通過詩文名句導課。巍巍中華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偉大詩人和詞家,他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名篇佳句。精選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名篇佳句,貼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學的課文,能收到多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第二,設疑造成懸念。求知欲往往是從疑問引起的。因此,對故事性強的記敘文或條理清晰的議論文,可以盡力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制造懸念,引起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第三,用講故事作導語。課文中往往節選一些小說作為研習的文本,上課時以選入的文本為中心,聯系前后內容系統地把情節交代一下,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
三、課堂內容的有效優化
教學過程是師生合作、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通常要優化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完成新課的教學,是把握這一環節的關鍵。我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探索新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再適當點撥,或引導學生再探究,尋找到結論,發展智能。這樣,課堂教學過程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轉化為教師積極啟發誘導,學生主動獲取探究的過程,努力構建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也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主線,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標教學理念。學生樂于參加到學習的活動中來,真正達到了“我要學”的學習境界。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的基礎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必須盡可能轉變觀念,盡快改變教法,這樣才能切實體現新課改中“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核心思想。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語文工具性、人文性,才能保護好學生身上的天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寧都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