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語文的淵源,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源泉,因此很多語文教師對文言文教學都很重視。在每學期的兩個文言文單元中,總要費勁地進行獨立研讀與講解,花費課時多,講解細致全面,但教學效果一直不夠理想,學生更是感覺文言文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從而采取消極的態度對待文言文的學習。所以文言文究竟怎樣上才能使課堂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讓學生真正地會學樂學,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常規的文言教學基本的模式是由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則忙于記詞義,記譯文,這種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容易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可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上課結果是,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疲勞,課堂上死氣沉沉,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與反思,對于文言文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兩點。
一、文言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復朗讀
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因課時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差,學生對課文朗讀得很不夠,對課文太陌生。即使老師講解得再詳細、再全面,因學生不會的知識太多,也會記不全,記不牢。課文背誦更是因為理解障礙而難上加難,或死記硬背,或勉強記憶。我認為文言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誦讀,學生才能逐步把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進而體會到作品的意蘊和理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讀幾遍,真正讀進去,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自己悟得的,比老師教、被動記效果要好得多。在讀過幾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詞句不理解,可查閱詞典、字典,或請教他人。這時你想要知道這些知識,就會格外用心,記憶也會格外深刻,就像人餓了吃什么都香一樣。
二、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怎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避免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這學期我進行了如下嘗試:在講授新課文前兩天,我把全班學生按照四個人一個小組分配任務,每個小組有一個學習組長,嘗試自己當老師,實行師生角色互換,還要求每個組員必須都有任務,避免遺漏一個。課上采取學生講解,小組評議,最后我來指出他們各自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的方法。并且檢查也采取競賽的方式。由小組長主持,通過你問我答方式對課文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檢測,比賽中比誰提的問題多,比誰解答的問題多,比誰解答的正確率高。實踐證明,在合作中學習文言文,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本組或自己的課題中來,學習的主動性有了,課堂的氣氛活躍了。
總之,文言文教學應多在讀懂文本上下工夫、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文言文教學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唐山市豐南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