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七年的教學生涯中,總是聽說“物理太難,對于女生更難”。尤其高一剛入學的學生,更是如此。總是感覺物理比初中難學的多,大部分女生感覺更是難上加難。是什么原因呢?我從如下幾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畏難,心理壓力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淺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現象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而且多數是單一的、靜態的、教學要求以識記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現象比較復雜而抽象,多數要用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高一物理的運算又迅速地從單純的算術、代數運算過渡到函數、圖像等運算。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維能力,應用數學能力以及與之對應的優化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質量,這對于剛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維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尚處于經驗型階段的高一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思維方式中質量上的飛躍。
二、刻板的學習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高中從理想模型代替直觀現象客體入手,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這種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必然使得學生要改進原來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的要求。學習上產生困難,往往并非學生思維水平或智力的問題,而是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學。事實上,學生學會物理到自己會用物理差距還非常大。據我調查分析,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是他們在物理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途徑只限于課堂聽講,缺乏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課后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死記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熱情,成功的喜悅,只靠考試、升學的壓力是無法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欲望的,反而會出現惰性心理。完全依賴老師課堂講解,思維惰性大,思路狹隘,滿足于固有的思維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約束,只能套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只能模仿,不能創新,思維僵化。滿堂灌教學法和題海戰術,是產生惰性心理的溫床。
三、性別心理障礙
女生學好物理的信心明顯低于男生,學習的勁頭也不如男生,對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題時,也不夠男生靈活。在大部分人認為女生學習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難的情況下,女生的心理壓力實在不小。科學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主要不是表現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維方面較強,女生在形象、機械思維方面較強。在高中偏向邏輯推理的學習中,女生喜歡記憶的方法已不適用了,從而在成績上出現退步現象。但特色的差異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開始的適應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產生障礙,缺乏信心,畏縮不前。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介紹兩條打破心理障礙的方法。
(1)要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子喂麻雀。”興趣和好的動機,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激勵學生不怕挫折,勇于前進;要“思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料學生所錯,投學生所好”。 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并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據教學目的,通過“設疑”“析疑”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課堂討論,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束縛,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懂得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解決困難的信心,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給他們開闊眼界的機會。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興趣萌發出來了,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2)注重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實驗在物理研究、教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新課改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增強了,他們更傾向于獨立思考。演示實驗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實驗更使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課外小實驗又有趣,學生都比較樂于參與。良好的實驗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且簡單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可以給學生親切感,消除對物理學的畏難情緒。有人曾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與實驗裝置的復雜程度成反比。但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實驗的針對性,不要令學生看過了、做完了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實驗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晉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