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物理課堂“有效教學”,使不同素質,不同性格的學生在物理課堂中進一步張揚個性,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呢?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抓好課前準備環節
①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關系,即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學生相關知識基礎和相關的生活經驗,將課程內容通過重組、加工來進行整合、豐富,以期達到教學的最優化。②要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法、學法的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設計出教學方案,努力做到學生預習時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學能夠理解的知識不講,但應設計練習反饋。③正確處理好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其任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探究的氛圍,把握探究的深度和秩序,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任務是思考要探究的問題,設計并實施探究,交流、總結探究的過程及結果。處理好上面的關系,即可解決“怎么教”的問題。整個教學程序應是一個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稱之為課前預設)。課前預設一定要富有彈性,利于調整。
二、抓好課堂調控引導環節
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學得怎樣”,實時進行有效引導、調控,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學習,就一定有高效的“知識生成”。即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哪些地方已經會了,哪些地方沒有掌握或理解上出現了偏差,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引導、點撥,充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具體操作時,我們主要是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課堂練習或檢測等反饋手段來關注學生“學得怎樣”。例如,教學《電磁的效應》一課時,怎么記憶通電螺線管兩端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的對應關系呢?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先請大家翻開書本70頁,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你能想出類似的語言來描述通電螺線管電流方向跟N極位置的關系嗎?或者借用自己手指的關系來描述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與N極位置的關系嗎?請對照圖7~圖10進行學習。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遠比教師講授或直接評判的方式好得多。這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課堂中我們的所有預設和引導,都是為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機會,并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服務的。
總之,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首先取決于課前的準備是否充分,預設考慮是否周全;其次,取決于課堂為如何實現這些預設生成所做的調控引導。如果我們都做足工作,那么課中一定會有我們期盼的豐富的預設生成,即使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們也可以調整預設程序或調整教學任務,使生成更趨于合理,也更有價值,同樣可以演繹未曾預約的精彩。
(唐山市豐南區柳樹0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