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中考體育的實施,農村初中體育課把重點都放在練習項目上,忽視了其他項目和身體素質的鍛煉,出現了上課單調,學生一味追求考試項目的分數等現象。然而,到了高中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量的增大,初中階段應該學到的體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沒有學到,造成一大部分學生體育知識缺乏,運動技能偏低,于是出現了上體育課沒興趣,厭煩甚至逃避等現象。因此,高中學生加強體育和理想教育,是提高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關鍵。
一、體育教師的模范作用
體育教師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課鈴響之前,要提前到達授課場地,畫好場地、備好器材,充分做好課前準備。言行儀表應為學生表率,服裝整潔,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對學生嚴格要求,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安排照顧好見習生。授課中語言簡練,示范標準,動作優美,精講多練,耐心輔導并做好保護和幫助,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授課技能、和藹可親的師表風范。
二、弘揚終身體育的理念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一生中各種體育與訓練的綜合,也就是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除了對學生進行素質和運動技能鍛煉外,還要經常向他們灌輸一生都要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理念,教育他們中學階段的體育以育人為根本,使他們成為更理想的終身體育者。要讓他們明確中學時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發展處于重要階段。一旦錯過了發展的敏感期,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通過學生積極鍛煉,從而提高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基本運動能力、基本體育知識以及從事體育鍛煉和參加競賽的能力。
三、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除體育課和學習時間外,每天要保證學生有一小時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要有計劃、有組織,年終、學期末有總結。應結合教材特點,實施有效的教育和鍛煉措施。如:單項比賽、跑、跳、擲等,可以培養學生快速、勇敢、吃大苦耐大勞的品質。又如:單杠、雙杠、技巧跳躍等技巧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勇敢、克服困難和互相幫助的合作品德。
四、在運動訓練和參加競賽中進行德育
運動訓練和比賽是學校體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普及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基礎。要有組織地把一些體育活動能力強和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專門訓練,全面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培養骨干,為參加校級及上一級運動競賽培養優秀運動員。訓練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通過競賽中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高尚風格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要通過教師的模范作用、課外體育活動、運動訓練和競賽等過程,寓德育于各項體育活動之中,從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增強自我鍛煉意識,促進心理素質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ǔ械驴h詠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