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有很多國內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提到一休的真人版,說閑下來可以去看看。我倒是很想去看的,不過近來因為專業的原因,我空余的時間都被看動畫占據了,反而對三次元世界的真人影像生疏了。
日本人對于動畫的狂熱無疑類似宗教信徒。飛機上印的是動畫,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動畫海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把動畫的巨幅海報貼到新宿、池袋、秋葉原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每個季度都有數十部新動畫開始播放。比如最近我在看JC-STAFF社(日本著名的動畫制作公司)以前的動畫,根據動畫的年表,僅僅一個公司十年間制作的動畫居然達到了170多部。 而且日本的動畫產業并不是壟斷的,日本有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動畫公司,每個動畫公司都有自己獨立的制作表,不同的畫師制作出來的動畫當然有不同的風格了。
剛開始接觸動畫的朋友可能覺得日本的動畫實在是非常精彩,然而少有看到日本動畫人的辛酸。要知道日本每年都有幾十家動畫公司面臨著倒閉的命運,日本的動畫的精彩是建立在一堆一堆的廢片上的。這個產業每年消耗的資金是無數個億。很多小型公司因為發展的需要,因為請不起大牌的聲優和畫師,只好大膽的起用沒經驗的新人。而很多老牌的公司卻面臨著赤字虧損,其實已經行將就木,名存實亡。
例如GONZO曾經是日本動畫界很大牌的公司,旗下制作的《瀨戶的新娘》、《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都是很精彩的動畫,該社的《月面兔兵器米娜》甚至被日劇《電車男》惡搞過。GONZO對于動畫制作的態度是精益求精的,所以很多動畫都給了高額的制作費。悲劇的是動畫界的投資不完全等于回報,一個動畫的成功主要是觀眾決定的。所以GONZO這樣的公司,在2008年的時候巨額虧損居然到了30多億日元而不得不摘牌。當年該社制作的《龍之塔》中一句“我們還是回老家結婚”更是被日本網民惡搞成了“GONZO回老家結婚了……”而比GONZO更小的,那些沒有什么名氣的公司,很多更是沒有發展起來就夭折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劇。
可是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下,日本的動畫卻越來越精彩。無紙動畫取代了賽璐璐片,使得動畫開始走向了高清的時代。以1998年播放的劇場版動畫《弗蘭德斯的狗》(國內譯《龍龍與忠狗》)來說,基于20年前的動畫重新制作出來的高清動畫,去掉了很多白色的由于膠片產生的顆粒,去掉了暗層,使得整個動畫變得色彩更加鮮明。在中國,這部動畫片
曾在1999年于中央六臺播放,10年后有觀眾說自己在看的時候因為弟弟家停電,跑了10分鐘回家里打開電視守著看完,一邊看一邊不停地哭,等到他爸回家的時候還以為出了什么事。
日本的TV動畫標準是24格,普通一個動作會分解成7到9幀來畫,有很多人都在問,為什么動畫的背景,甚至人物背景很多都是不動的,這是因為日本的動畫背景就類似于舞臺,原理和皮影戲差不多,其實動的是前面的角色。當然也有很多質量更優秀的動畫連背景都可以動,那樣的動畫制作成本當然更高,因為一個鏡頭,也就是業界術語的“一CUT”需要的動畫可能就是幾百張,一集20多分鐘的動畫需要幾千張原畫和成千上萬張動畫。這種海量的工程有可能只有20多個人甚至更少的人來完成,而且常常一集的制作期限就是10天以內,所以動畫師幾乎是一個玩命的職業。
在日本的這段時間中,我偶爾會回答一些想留學的孩子的咨詢,大多數都是想來學動畫的,我常常潑他們冷水。做動畫很累,剛入門的新人大多很吃力,線畫得歪歪扭扭,甚至有很多地方要去描,描出來的線粗細又不均勻,有時候線條畫得很好,但是結構卻畫錯了。好不容易畫好了結構,動作又錯了。等到這一些都畫好了,時間又算得不對。但是真正做動畫的那些職業動畫師,根本沒有時間想這些要求。如果做不好,就只能被觀眾罵,因為觀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可是就在這樣幾乎不人道的要求下,日本的動畫越做越輝煌。
說起來,中國政府這幾年一直在鼓勵動畫的發展,帶動了一群動畫迷的動畫熱。面對正在發展的國產動畫,我想我們應該不要鄙視,不要猜疑,多一點包容,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做動畫,愛動畫,而動畫人也要堅強一點,不是作秀,不是惡意的抄襲,不是做一本本無紙動畫,而是像日本人那樣把動畫當成一種夢想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