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海的美似乎浸潤了它的輪廓,它彎如“耳”形,天生就是一雙傾聽的耳朵。于是,無數旅人走到這里都會靜靜地坐下來,向它好好地訴說旅途中的精彩。所以,我選擇了騎車環游洱海,用車輪勾勒高原明珠的身形,并向它訴說我的故事。
整個環洱海公路總長150公里左右,想到騎車完成150公里的旅程,頓時會不自覺地畏懼這段旅途。但是,當看到高原的第一束光輕撫著大理古城溝壑縱橫的臉頰時,一切疲憊似乎都隨著黑夜滑向了蒼山深處。
大理古城坐落在洱海西岸,它極具平民氣質,這大大區別于麗江古城的美艷,也不同于香格里拉獨宗克古城的異域風情。大理古城就像一位坐在家門前曬太陽的“老人”,它是那樣的樸實和親近。你無須走進吵鬧的酒吧或是裝修精美的禮品店,就能體味它的魅力。清晨的古城,騎車徐徐行進在大街小巷,看著一碗碗米線氤氳出的霧氣從布滿青苔的瓦檐上升騰開去,你仿佛置身在千年前的大理國,恍若向遠處也許會間或傳來古道上馬隊的陣陣鈴聲,這時,路邊的照壁里也許會走出一位黑瘦的白族老婦人,她干枯的雙眼緊緊地盯著古道的盡頭,她在等待,等待著茶馬古道上的那個游子的歸來……
當陽光遍灑古城,當青石板映出了歷史的紅暈,古城的人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無論是馬蹄的嗒嗒聲,還是汽車的轟鳴聲,都時刻見證著古城的繁榮,這就是大理,一個享受著貿易的繁榮卻也承擔著陣痛的地方。
晨光越過大理古城,鋪灑在洱海海面,平靜了一晚的海水由內向外迸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像是有千萬條魚躍出水面,剎那間,魚身上的每一片鱗都反射著金光。金光照亮了遠處蒼山眉間塵封的潔白,點亮了古城人們如明鏡般的眸子,也輝映著洱海的溫潤。
第一天,從古城一直沿著洱海西岸向北騎行,一路上蒼山都忠實地相隨左右。蒼山終年不化的積雪給大理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而腳邊不斷拍打著的海水又給遠行者送上了一份溫暖。無論是遠望聳立在蒼山腳下的崇圣寺三塔,還是探訪“白族第一鎮”——喜洲,大理悠久的歷史和滲透在其中的白族風俗都讓人折服。經過一上午的騎行,就可以通過江尾到達洱海的東岸。洱海的東岸相對比較寧靜,滿眼都是綠色,水邊有一片片的草地,牛馬在其上悠閑地咀嚼著安寧,飲啜著祥和,而海水似乎也變得更加純凈,在遠處蒼山的掩映下盡顯溫柔。這時,每個疲憊的行者都應該停下來,走進洱海,讓海水浸透身體,將心神放逐在平靜的海面上。
第一天,可以選擇在洱海東岸的雙廊或者挖色停駐,但無論在哪里,夜晚的洱海和依偎在它身旁的古鎮一定會讓人迷醉。深夜,走進海邊的餐館,用鮮嫩的魚肉和洱絲來驅除一天的疲勞;亦或是坐在洱海邊,看著月光怎樣融化蒼山上的積雪,然后與白雪融為一體。當地曾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個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閃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于是成了“洱海月”。當然,似鏡子般安穩的海水也像一塊磁石,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月的精華。洱海的月亮可以征服一切黑暗,當然也可以融入每一個觀月人的心中,溫潤的月光與清新的空氣滲透進人的心房,使大家覺得心也要融化,想安靜地睡去,在月光里做一個香甜的夢。可這時人們又不忍心閉眼,因為總也看不夠這圓月清暉,這是一種從未見過,又無法形容的清朗和安寧。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比喻:時光總是沉默不語,卻擁有撫平一切創傷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海與時光相似,也許只有一個人獨坐在洱海邊,捧著散發著幽香的洱海月時,你才能真正體悟這份屬于海的力量。面對著安靜的海水,你可以訴說一切苦悶,洱海會認真地聆聽,然后把那些秘密、情緒拋擲到月光中和海水里,將它們永遠地封存。洱海的確擁有和時光一樣的能力。
第二天的行程似乎輕松不少,無論從雙廊或者挖色出發,都將經過洱海沿岸最美的一段。有美景作陪當然不會寂寞。腳邊就是湛藍的海水,而遠眺對岸,蒼山就像一面屏風擋住了視線。云層也只得隨著清風越過山峰,但一看到洱海,云也會變得沉醉,他們在蒼山碧綠的旗袍上變換著各種各樣的圖案,時而散作龍鳳齊舞,時而鋪排成一幅絕美的水墨丹青。極目望去,遠處山腳下一座座白族建筑清晰可見,雪白的墻壁和特有的照壁與山腰上的云相呼應。也只有來到了東岸,才知道世世代代的大理人生活在這么一個宛如人間仙境的地方。
當夜色又將籠罩洱海之時,我們的騎行結束,回到了古城。古城還是一如千年的等待,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可是,當我又一次看到城門的時候,心中蕩漾著親切和感動,因為我用兩天時間與洱海真切地融為一體,用心去感受洱海的每一次潮涌,每一次呼吸。我和世世代代的大理人一樣,親近在這顆瑰麗的高原明珠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