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外紀事》一書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初粵中名僧大汕和尚將其應當時越南順化當權者阮福週邀請,赴越南講經弘法的經過、在越南的見聞,以及在越南所寫的詩文,集撰成書。此書對了解17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歷史和中越關系、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大汕和尚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歷來或褒或貶,或揚或抑,眾說紛紜,殆無定說。本文從大汕和尚撰寫的《海外紀事》一書說起,簡述大汕和尚對中越文化交流、文學、藝術的歷史貢獻。
[關鍵詞]《海外紀事》;大汕;中越文化;越南阮氏政權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08-0016-03
大汕(1633~1704),俗姓徐,字石廉,亦作石湖、石蓮,號廠翁,亦號石頭陀。江西九江(一說南昌)人。生于明崇禎六年(1633),幼居吳中,出身寒微,少時隨沈顥(清初著名的吳門畫師)學畫,又入龔鼎孳府第供養。順治五六年間(1648~1649),皈依覺浪道盛禪師,兩年后剃度為僧。清康熙二年(1663),大汕移住廣州,后與“嶺南三大家”屈大均、梁佩蘭、陳恭尹相友善,憑依與平南王尚可喜府幕客之關系,而入住當時平南王家寺廣州大佛寺??滴跏吣辏?678),成為長壽寺住持,并以清遠飛來寺為下院。大汕在長壽寺中經常接待和周濟生計艱難的遺民和流離隱者??滴跞哪辏?695),大汕應當時越南順化當權者阮福週邀請,赴越南講經弘法,在越南順化和會安兩地傳教,越南顯宗明王阮福週親率王母、公主和后宮眷屬受戒,并自稱“受戒弟子”,重修大汕駐錫的順化天姥寺以紀念,大汕受到當地王公大臣和貴族民眾的尊重。次年,大汕回到廣州,用越南顯宗明王阮福週的巨額布施修葺了長壽寺以及澳門的普濟禪院??滴跛氖辏?704),大汕被江西巡撫李基和逐回注籍之地,在押解途中客卒常州,享年72歲。
大汕和尚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遁入空門而心系俗世,是頗受爭議的人物,歷來或褒或貶,或揚或抑,眾說紛紜,殆無定說。
一方面,說大汕和尚是名副其實的大德高僧,在佛學、文學、詩學、書畫等領域多有造詣;另一方面,大汕又被不少學者稱為“妖僧”,他被指控欺世盜名,竊取別人的詩句、繪畫等罪行。大汕和尚被塑造成一個不剃度、不誦經、不戒葷腥、不禁女色、混跡法門、追逐名利的投機家。
本文僅從大汕和尚撰寫的《海外紀事》一書說起,討論大汕和尚對中越文化交流、文學、藝術的歷史貢獻。
一、《海外紀事》成書的歷史背景
在17世紀越南阮氏政權建立之前,越南歷代王朝對海外貿易一直持消極態度?!吨T藩志·交趾》中記載:“其國不通商?!雹俟?600年,阮氏政權借口平叛率軍置于順化,開始了對順化地區的割據統治。從此,初步形成越南南阮北鄭的分治對峙形勢。阮氏政權在廣南地區建立初期,其政權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和威脅。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阮氏政權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采取了相對前代更加靈活開放的海外貿易政策,尤其是對華貿易。而當時的中國,自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解除海禁,沿海居民更是大批地前往廣南地區進行交往貿易。
阮氏政權為了與北部鄭氏政權爭雄,一方面,積極發展海外貿易;另一方面,借助佛教作為政權的精神支柱,以維護其統治。
康熙三十四年(1695)正月,越南順化阮氏政權顯宗明王阮福週派專使到廣州長壽寺下聘禮,請當時長壽寺主持大汕和尚赴越南弘法。
《海外紀事》一書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大汕將其應當時越南順化當權者阮福週邀請,赴越南講經弘法的經過、在越南的見聞,以及在越南所寫的詩文,集撰成書。此書對了解17世紀末越南中部順化阮氏政權的歷史和中越關系、海上交通等頗有用處。②
《海外紀事》便于人們認識、了解17世紀末中越關系、海上交通情況,以及當時越南中部順化地區阮氏政權的歷史,是記載阮氏政權下越南順化、會安等地風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關于《海外紀事》一書,敘述如下:
國朝釋大汕撰。大汕,廣東長壽寺僧。康熙乙亥春,大越國王阮福週聘往說法,越歲而歸,因記其國之風土以及大洋往來見聞。大越國者,其先世乃安南贅婿,分藩割據,遂稱大越。卷前有阮福週序,題丙子蒲月,蓋康熙三十五年也。③
從《海外紀事》一書中,可了解到越南阮氏政權統治下的政治、軍事、貿易以及人民生活的情況。
比至,男婦觀者匝四五里,軍監辟人前導,王為臺當中。旁一廠,居王象,象獨高大,左右皆布列屯營,象廠茭蒭蔗把具焉。臨發,十象為偶,西立,背駝丹漆木鞍,狀如斛。三人紅金盔、綠剪絨襖、執金鉤槍立。肩坐一奴,執鉤。東五百軍,執刀槍火具,去一二里,與象對。先縛蒭為人,如軍狀,樹于后臺上。號旗招動,諸軍輪刀槍奔象前?;鹌鼾R發,煙燄迷空,象兀不動。須臾銅鼓連響,軍奮前觸象,奴以鉤斵象首,武士鉤其股,群象騰踏直趕,軍退走伏避。象各以鼻卷蒭人而還。稍后則鉤槍并下,皮開血出,甚至困仆不能起者。④
以上是大汕和尚對越南阮氏政權對演武操象的記述,后還配以《操象行》一詩,大汕和尚在《海外紀事》中,除了記述富有越南特色的軍事活動外,還分別在書中的卷3、卷4記述越南水軍的操練情況。從這些側面可以看到,當權者對軍事的高度重視,阮氏要通過增強軍事實力實現對南方的占領和擴張,以此與北方鄭氏政權爭雄。
從《海外紀事》一書可以中看出,當時順化地區在軍事化的統治下,越南人民的各組織都實行軍事化管理,平民百姓都承受著沉重的軍役負擔和苛重的賦稅。記述如下:
因詢知國中百工皆軍人。每歲二三月時,軍人下鄉,括民年十六以上體質強壯者充軍,械以竹枷,如梯子稍狹。愿從軍,令專學一藝。藝成,分撥戰船中操演,有事則戎,無事役于官府。未六十,不得還鄉與父母妻子相見。⑤
國中風俗,民最苦,土田甚稀,谷不足以贍土著。順化、會安一帶俱仰粟他境。土音喚飯為甘,不易得飽?;蛞贼~蝦蔬果當飯,甕飱無常期也。依山阻海,稍有平沙,即為民居,隨戶口多少為一社。社有該有長。有田則種稻,輸于公者七八,私得二三而已。余但漁樵所得,歸于該長,給還而后敢取。然猶稅納身稅錢十二千。竹木鹽米綾絹一切物料,各隨上貢。⑥
從上述文字中可了解到中越兩國經濟、交通,以及僑居越南華僑的史實情況。
阮氏政權對華貿易的商船管理和征稅的最早記載是張燮的《東西洋考》。據此書記載,商船到達會安后,收稅的官吏需要立刻報告負責漕務的官員。船主需要行四拜禮拜見當地官員,并奉上禮物,船主才獲得當地官員發放的允許貿易的木牌。在《海外紀事》一書中,大汕是這樣記載的:“到公堂泊岸。公堂即稅館也,峁菅一椽而已?!雹?/p>
在《海外紀事》開篇,大汕詳細地敘述了他從廣州上船到越南順化的行程,篇末也同樣具體地記述了從越南回到廣州的交通情形。以此推斷出,當時我國和越南的海上交通主要是通往北方交趾和南方占城兩條航線。與此同時,也可從書中知道越南人的航海情況,包括船只的名稱和樣式。
二、有關《海外紀事》的爭議
大汕為佛教傳法,其深受佛教唯心主義的影響,不可避免在書中以弘揚佛法無邊以度厄難。這也是很多后世對此書的批評之聲,更為大汕招來指控。另一方面,某些關于《海外紀事》一書之評論,也有夸飾之詞。如其好友仇兆鰲在序中寫道:
如子厚適柳州,無詩而有記;少陵入巴蜀,無記而有詩。皆稱寫生絕構。余讀石和尚《海外紀事》一篇,喜其兼擅兩家之長,而又發為經世名言……此書流傳宇宙,可以補《山經》、《海志》、《職方記》、《王會圖》之所不及。⑧
又如阮福週為《海外紀事》作序《本師〈海外紀事〉序》中寫道:
大而綱常倫紀,小而事物精粗,莫不條分縷晰,理明詞暢。若人從幽暗中挈諸青天皎日之上,其為裨益政治實多。⑨
此序實為大汕代作,他也認為,其赴越南弘法及《海外紀事》一書,可以與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和《大唐西域記》、《山海經》、《輿地紀勝》等地志經典名著相當,本以為此書會帶給他更多的名利,事實上,恰恰相反,《海外紀事》一書反而成了大汕和尚被指為一個不學無術、混跡法門、追名逐利的“妖僧”的事由。
康熙三十八年(1699),《海外紀事》首刊后不久,此書就遭到清初學者潘耒的指控。他指出:“(《海外紀事》)少實多虛,紕繆四出。世間則有傷國體,世外則有礙法門。近之足以生風波,遠之足以招果報?!雹?/p>
潘耒在《再與石濂書》中說道:“自交阯歸益驕,所論事者惟當事要津而已,余皆蔑如也,本地土民,誰不怒汝?!币獟洞笊恰氨M毀書板,盡散貲財腰包,出嶺一步一拜,向鼓山門下求哀懺”。11
這時康熙已平定三藩,平南王尚可喜勢力已經沒落,大汕也失去了靠山。屈大均等人公開指謫大汕欺世盜名、竊取別人的詩句等罪行。清初學者、詩人王士禎撰寫了《妖僧大汕》一文,記敘如下:
廣州有妖僧大汕者……性狡黠,善丹青,疊山石……常畫素女秘戲圖狀以媚諸貴人,益暱近之……余甲子奉使至粵,聞而心惡之。后聞其私販往安南,致犀象珠玉珊瑚珍寶之屬,直且巨萬,連舶以歸,地方官亦無誰何之者。12
但在王士禎《南海集》卷下有《詠長壽寺英石贈石公》一詩:
愛此招提石,鏗如哀玉彈。
晴天起云霧,遠勢出峰巒。
池上潮新長,窗中蘚故寒。
悠然謝袍笏,一日百回看。13
可見,王士禎對大汕態度前后截然不同。這也許與當時政治環境有關,當時“文字獄”興盛,指責和誣毀大汕是一種恐受株連的自我保護措施吧。
謝國楨先生在《救狂砭語》的跋文中深刻指出:
(大汕)依附清初三藩尚之信門下住持長壽寺……時海禁方嚴,依尚藩勢力,以宣揚佛法為(名),私行海外交易,因至安南獲利甚厚,一時奔走尚藩門下者趨之若鶩,而士大夫如梁藥亭、屈翁山、仇兆鰲輩多與之交往……適潘耒來羊城往謁,大汕獨不禮之。次耕一怒而上書當局,揭發大汕干犯海禁、通海營私種種不法之事,讞成,下大汕于獄,瘐死獄中。14
當時,大汕到廣南時已經是海禁初開,但是清初剛平定三藩及海禁的特殊背景,大汕晚年的悲劇并不是某人的主觀意愿所導致,更多的是因為當時客觀的歷史背景。
三、大汕和尚的歷史貢獻
《大南實錄·大南列傳前編·石濂傳》對大汕有如下的記載:
石濂和尚,號大汕,廠翁氏,清浙西人。博雅恢奇,凡星象、律歷、衍射、理數、篆隸、丹青之屬,無有不會,而尤長于詩。明季清人入帝中國,濂義不肯臣,乃拜辭老母,剃發投禪,杖錫云游。凡山川名勝足跡幾遍。15
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大汕從本質上是具有抗清思想的愛國人士。首先,大汕和尚對加強中國和越南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大汕和尚出使越南弘法,促進了佛教禪宗在東南亞一帶的流傳。大汕撰寫的《海外紀事》,雖成書的主觀因素是為他越南之行樹碑立傳而作,但客觀事實上,此書為后世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越南中部歷史地理資料。
其次,大汕和尚為長壽寺住持,以清遠飛來寺為下院,后重新修葺澳門普濟禪院,這些都擴大了佛教的傳播,為明清之際南方地區的禪宗出現中興局面做出了貢獻。
再次,大汕和尚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很大。大汕少時隨沈顥學畫,其畫風襲其師,并有“以禪通藝”的繪畫理論。其人物畫應占很重要的位置,傳世的有澳門普濟禪院大汕自畫像,為頭陀裝束。俞劍華先生評大汕,“工詩,善畫,所畫山水,宛如龔半千(龔賢)”。16現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有大汕和尚的《墨竹圖》,畫中竹子在風雨搖拍下兀立不倒,表現出竹子的剛直、高節、傲霜的氣概。大汕此畫用筆瀟灑利落,墨色濃厚,獨具一格,似乎正流露出大汕雖托跡于寺院,心中仍抱有反對滿清的抱負情意。
[注 釋]
①趙如適:《諸藩志》,中華書局2000年版。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21315大汕著、余思黎點校:《海外紀事》,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頁、第42頁、第15頁、第49頁、第9頁、第12頁、第16頁、第3頁、第137頁、第136頁、第139頁。
③《四庫全書總目》卷78《史部地理類存目》。
1114潘耒:《救狂后語》,見謝國楨輯:《瓜蒂庵藏明清掌故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62頁、第174頁。
16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