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由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不同,客觀上需要多元支柱產業作為支撐。對于蘭州市來說,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就是要從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出發,克服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加大對多元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其發展環境,努力提升多元支柱產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多元支柱 產業結構 對策
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支柱產業的支撐和帶動。支柱產業的選擇是關系到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關鍵。一個產業是否成長為支柱產業,需要具備和滿足一定的條件。對于蘭州市來說,努力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打造新的產業優勢,形成新的產業支撐,才能破解當前發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
一、蘭州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的條件
(一)蘭州產業結構特點
根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資料分析,蘭州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方面,產業結構整體不斷優化。010年蘭州經濟結構繼續呈現“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形態,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07∶48.09∶48.84。非公經濟發展較快,2010年非公經濟增加值433.4億元,增長23.1%,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9.4%。另一方面,私營經濟增勢迅猛。據蘭州市2010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顯示,蘭州市私營企業9415個,較2004年增加4429個,增長88.8%,占蘭州市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達到61.7%。
(二)蘭州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的有利條件
經過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開發建設,蘭州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經濟總量日漸擴大,經濟結構得到較大調整,在全省和西北區域經濟中的集聚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為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笆晃濉睍r期,蘭州生產總值、大口徑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十五”末相比,分別實現翻倍增長。二是具備多方面的發展比較優勢。蘭州在大西北處于“座中四聯”的有利位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節點城市,也是區域性的商貿中心和物流基地,在開拓西部大市場中具有較強的集聚輻射功能。獨特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和科教人才優勢為發展培育多元支柱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三是具備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蘭州作為我國“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有色冶金、能源電力、建材等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和產業特色,為發展培育多元支柱產業提供了重要依托。
二、蘭州產業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蘭州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產業體系,但是產業結構中仍存在一些影響和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產業結構仍不盡合理
由于長期歷史發展延續,蘭州特殊的工業化道路導致了其產業結構和相應的空間結構不合理發展,具有典型的二元經濟特點。蘭州市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特別是資源加工型占主導地位,輕重工業比例長期以來維持在2:8左右。蘭州輕工業結構調整滯后,原有的食品、紡織等地方骨干企業消亡后,沒有開發出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重工業由于優化升級緩慢,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鏈短,附加值低,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第三產業中金融、房地產、信息傳輸、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僅為53%,同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長期處于省會城市末位,制約消費需求的增長,從而導致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二)產業集群發展緩慢
從蘭州市企業結構看,一方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關聯度不高,優勢企業、骨干企業群體較少,規模經濟效益較差。蘭州市銷售收入上百億元企業僅為3家,上10億元企業為39個。另一方面,中央與地方企業工業融合度較差,隸屬于中央的大中型企業從定點布局到基建投資、技術改造等方面受國家支配。同時大中型企業的主要產品調出比例大,對市內地方經濟的輻射力和擴散效應微弱,使得大中型企業優勢難以全部發揮,地方經濟劣勢得不到彌補。
(三)創新能力不足
科技進步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工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蘭州市情況來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偏少,自主創新能力仍顯不足,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偏弱,主體地位不明顯,產、學、研結合較弱,科研力量在不同行業、企業和領域分布不平衡。據調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R﹠D投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8%,從事科研人員比重僅為4.17%。如何加快創新體系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強產學研結合,是加快產業結構升級面臨的重大問題。
三、蘭州發展多元支柱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多元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根據蘭州經濟的發展階段、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和發展多元支柱產業,必須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著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進一步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優化多元支柱產業發展環境
結合實際制定適合蘭州發展的產業指導措施,特別是要在財政、稅收、投融資、資產處置、經營準入、產品流通、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等方面制訂相應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措施,優化政策環境。以建立完整的支柱產業市場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市場的準入、交易、競爭、監督、管理、服務等政策措施,優化市場環境。加快構建快捷的交通網絡和完善的水電供給系統以及先進的通訊網絡,加快建設與臨近城市之間的快速干道,完善交通、物流網絡布局,優化設施環境。
(三)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為提高多元支柱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整合市內科技資源,同時集聚國內外的智力、資金、技術、品牌等資源,引入全新的創新機制,推動產業加快發展。建設運行機制靈活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企業改革創新步伐,努力把企業打造成靈活精干的市場主體。調整企業組織結構,促進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資金運作,打造能夠帶動蘭州實現大發展的企業。
(四)增強多元支柱產業市場競爭力
蘭州市支柱產業群體中企業“弱、小、散”程度突出,要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大企業和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積極培育骨干龍頭企業,著力實施名牌戰略,強化支柱產業集群效應,從宏觀到微觀,形成資金、管理、技術、人才、信息的全方位聚集, 從而提升蘭州支柱產業的競爭能力。
(五)加大區域產業協調合作發展
緊緊抓住國家支持甘肅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蘭白經濟一體化發展,發揮蘭白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以蘭州為核心,白銀、定西、臨夏和天祝縣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新格局,為發展培育多元支柱產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積極探索與東部城市的長效聯系機制,有效促進東部產業轉移,增加支柱產業發展后勁和活力。加強與周邊省區重點區域的經濟聯系,以產業合作、生態共建、信息共享為重點,構建區域聯動機制,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提升支柱產業綜合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分析—以蘭州市為例[J].經濟師,2011(7):32-33.
[2] 張蘭麗.十二五看蘭州[J].科技與企業,2011(10):173-175.
[3] 袁開福.城市產業支撐的發展與培育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4):95-98.
作者簡介:蘭海霞,女,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域經濟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