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商業銀行業也在快速發展,由于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關系到銀行的生死存亡,所以商業銀行為了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因此,當前對風險管理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共四部分,首先介紹商業銀行的風險類型與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其次分析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現狀,最后在借鑒國外的風險管理優點的基礎上,對我國銀行業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問題 全面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風險與風險管理理論
(一)商業銀行風險及類型
全美反財務舞弊發起委員會在《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對風險的定義為:風險就是對企業實現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該定義指出,任何企業經營時宏觀環境的變化、企業經營管理的重組、不斷激烈的市場競爭等都會帶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大量來源于企業內部與外部,可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或正面影響,有時是正負面影響兼而有之。國內的經濟學家對風險的定義主要有:1.風險是指可預測的不確定性;2.風險是指發生損失的可能性;3.風險是損失出現的機會或概率。
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商業銀行風險是一種偏離未來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即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由于不確定因素導致銀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商業銀行風險按照產生的范圍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按照風險產生的根源,可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和技術風險;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銀行業務經營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歸為八類:信用風險、國家和轉移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
(二)全面風險管理理論
全面風險管理指對商業銀行所有層次的業務單位、全部種類的風險進行通盤管理。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性風險等不同風險類型,納入統一的險管理范圍,并將承擔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當中,對各種風險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計量并加總,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管理。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現狀及主要問題
我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商業銀行業逐步建立起由董事會下分設各風險管理部門組成的風險管理框架。這一風險管理框架涉及銀行面臨的各項風險,基本上達到了有效控制風險的目的。但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依然表現出一些問題:
(一)分支機構風險管理欠缺
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構架的重要原則之一是分散與集中相統一原則,主要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職責應在總行與分行間合理分配。目前我國多數銀行的情況是風險管理職能集中于總行,分行缺乏必要的風險管理職能。由于分支機構與市場和客戶距離較近,對風險更敏感,分支銀行應承擔更多的風險管理責任。
(二)風險控制技術落后
商業銀行在評估風險技術方面,還處在初級階段,大多進行定性分析,一些有效的風險量化分析方法,在我國還沒有被多數商業銀行采用。金融衍生產品是規避風險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還不成熟,不能為商業銀行提供進行風險對沖的平臺,因此大多數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還處于傳統的粗放模式,無法不斷積累經驗數據并運用風險管理工具加以分析。
(三)風險管理部門權威性較弱
我國商業銀行產權所有者缺位,使得委托—代理關系不能有效發揮,且政府領導經常以非透明的方式干預銀行的日常經營,銀行風險管理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三、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借鑒
(一)計量化的風險管理
國外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對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越來越重視,能運用恰當的定量分析工具來鑒別、衡量和控制風險,尤其針對各種業務組合進行量化管理,并且具備了規范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
(二)信息系統完備
美國實現了銀行業務計算機網絡化和稽核手段電腦化,建立了多個相互聯系的數據庫,不同業務可以在不同的數據板塊及系統中完成。這種集風險管理和銀行經營于一體的高效率自動化系統,加快了信息稽核時效,減少了稽核人力成本,擴大了稽核面,保證了銀行內部的協調有序。
(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國外銀行擁有獨立地位的內部審計部門和權威的內部審計機制,該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部門內部信息靈通,在審核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同時,也對內部控制的狀況作出及時審核,且建立的內審處罰制度和內審檢查制度督促了規章制度的實施。
四、構建中國銀行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一)組建良好的風險結構框架
施行以總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為中心的垂直式風險管理體系。最高決策機構是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風險管理部,并對各種的風險進行具體管理,制定本部門的風險管理目標、政策和流程。在各分行設立相對應的風險管理部,直接向垂直的上一級部門負責。
(二)建立合理的風險控制激勵機制
建立有利于防范道德風險的激勵獎懲機制,有利于實現職工價值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機統一,在實施過程中甄別和獎勵善于應對風險的高管和員工,懲罰過度冒險的高管和員工,有效防范道德風險。
(三)提高全面風險管理量化水平
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評估體系基本上還沒有建立,總體上風險量化管理仍是弱項。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建立操作風險的內部計量,以提高風險管理的反應速度,降低銀行系統性風險及非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
(四)管理和完善數據體系
我國商業銀行應盡快完善數據信息的處理,整理分散在各部門的歷史數據,實現各分支行與總行業務數據的同步集中,并將與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相關的數據倉庫和信息系統的開發納入整個IT建設規劃中,達到提高全行分析處理風險信息能力的目標。
(責任編輯:劉影)